古人云“殺降不祥”同時作為一時功臣名將的兩個大將結局竟然如此

朱元璋一代布衣皇帝,英明神武、應天順民,幾經征戰終有天下。朱元璋的成功有天意,也有他自己的個人才能努力,更離不開文臣武將們的盡心輔佐,尤其征戰沙場冒矢石、被刀劍的將軍們功不可沒。

今天來簡單說下跟隨朱元璋征戰的兩位功勞最大的武將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古人云“殺降不祥”同時作為一時功臣名將的兩個大將結局竟然如此

朱元璋


徐達,字天德,濠州人。和朱元璋都是一個地方的人,少年而有大志,身高八尺,顴骨突出,剛毅武勇。22歲便投奔朱元璋,與朱元璋交談以後大喜,從此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為大明立國武臣之最。隨明太祖南略定遠,破元兵於滁州,取和州。徐達軍令嚴明,所到之處市井不擾,城中安定。隨後下集慶,敗張士誠於鎮江、常州,討陳友諒於江州、武昌。

古人云“殺降不祥”同時作為一時功臣名將的兩個大將結局竟然如此

徐達


徐達破元兵于徐州,平定淮南北,攻滅張士誠於平江(蘇州)。明朝建立以後又拜徵虜大將軍帥大兵攻取中原,平齊魯,掃河洛,揮師北上直取大都,敗王保保於太原、勝李思齊於陝西。徐達的戰功諸如此類,當時論名將,必屬徐達、常遇春兩人。

明朝建立以後,徐達論功被封為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魏國公,歲祿五千石,賜予世襲券書。徐達在洪武十八年背部發疽病亡,享年五十四,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贈三世皆王爵。

徐達的死眾說紛紜,有說是朱元璋賜食鵝害死一說,因為背疽不能吃鵝,明史載洪武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朱元璋也曾多次試探徐達是否忠誠有異心,比如朱元璋要賜予徐達以前朱元璋做吳王時候的府邸(朱元璋沒稱帝的時候先是自稱吳國公,後來自稱吳王),徐達心裡明白的很,這是老主子疑心病又犯了,肯定是一個勁的推辭不肯接受。

一日徐達與朱元璋來到以前的吳王府,朱元璋把徐達灌醉以後,給徐達蓋上被子,然後抬到吳王府正室臥房的床上。徐達醒來以後,一看自己正躺在朱元璋以前睡覺的床上,大驚,忙的跑下床來跪在臺階上趴著大喊自己犯了死罪死罪。朱元璋在暗處正偷偷看著這一切,瞧見了非常高興,於是才下命令給徐達修建宅第,賜名「大功」。

徐達少言多慮,軍令出一不二,治軍嚴整。在明太祖面前非常恭謹,就像不會說話一樣,與將士同甘共苦,擅長撫慰部下,將士出戰無不感奮爭勇。一生平定大都城兩個,省會三個,郡邑數百,所到秋毫不犯,人不知兵。為人不矜不伐,不愛財、不好色,光明磊落似日月。

常遇春,字伯仁,懷遠人。容貌奇偉,勇力無人可比,擅長射箭。起初跟隨劉聚做流賊,後來在陽和投奔朱元璋。一日常遇春在田野裡睡覺,夢見神人穿戴甲冑拿著盾牌向他喊:“起來,你的主君來了。”這時候正好朱元璋來到此處,隨即常遇春便投拜在朱元璋帳下。

古人云“殺降不祥”同時作為一時功臣名將的兩個大將結局竟然如此

常遇春


在牛渚磯,常遇春獨自揮舞長戈乘快船衝破元兵,大軍隨後進拔採石。攻佔太平以後被授予總管府先鋒,進總管都督。又戰元守將中丞蠻子海牙,攻集慶為最大攻。隨徐達攻取鎮江,中創後包裹傷口繼續力戰不退。

常遇春和徐達一起設伏九華山大勝陳友諒軍,生擒三千人,常遇春認為這三千人是壯勇勁敵,不殺就是留下了後患,於是連夜坑殺了超過一半的投降兵士。這讓總司令朱元璋非常不高興,下令從此以後徐達總管諸位將軍。勝陳友諒於龍灣,收復太平,攻取江州。援助長興之時,常遇春又殺了五千多張士誠部俘虜。

戰陳友諒於鄱陽湖,康郎山之役,常遇春帶領其他大將,大呼衝鋒,以一當百。朱元璋的龍船擱淺,陳友諒部下第一猛將張定邊直衝朱元璋,被常遇春一箭射中,朱元璋以此得救。後戰勝陳友諒,生擒張必先,盡取荊、湖地。攻破湖州,勝於平江,明朝成立以後,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後隨大將軍徐達北征,下山東、取汴梁,參與攻破元大都,敗王保保於太原。

洪武二年,常遇春北逐元帝數百里,擒獲元朝宗王將士、牛馬寶貨無數。回師途中在柳河川暴死,年僅四十。追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開平王,諡忠武。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二。

常遇春沉穩果敢,也擅長撫慰士卒,做前鋒衝鋒陷陣從來沒有輸過,曾經一箭射死敵軍前鋒,沒讀過書史,但是用兵常常和以前的名將一模一樣。比徐達大兩歲,跟隨徐達出征,唯命是從,非常恭謹,當時世上稱為名將的唯有徐達、常遇春兩人。

徐達死後,兒子徐增壽因功也被封為定國公。明太祖功臣子孫一門兩公,只有徐達一家,爵位延續到明末。常遇春兒子常茂因罪安置龍州,後代嗣公爵位亦多坎坷,榮寵不如徐達子孫。

殺降不祥,古人之言也。前有白起、項羽,今有常遇春暴卒,殺降不祥難道真的只是一句空話嗎,古往今來諸多印證,或許冥冥之中因果有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