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血型預測新冠肺炎靠譜嗎?

近期,網絡上流傳一個說法,稱A型血的人更容易得新冠肺炎,而O型血則可以免受新冠之苦。血型與疾病的關係流傳已久,但和新冠肺炎究竟是什麼關係,又能否指導我們對於疫情的防護呢?

用血型預測新冠肺炎靠譜嗎?

A型血更容易受新冠病毒感染的提法是源於一篇在線發表於medRxiv網站的論文。研究者分別針對武漢和深圳地區的健康人群和新冠患者進行血型分析發現,新冠患者中A型血患者的比例較正常人群A型血比例高;與之相反,O型血患者的比例較正常人群O型血比例則低。與此同時,在危重症患者中,也發現了相似的趨勢。因此他們得出結論,A型血人群受新冠肺炎感染的風險最高,而O型血則最低。

論文一經發表,“朋友圈”開始熱議血型。筆者是血液科醫生、本人也是A型血,本著學科專業與個人健康兩方面的原因,對這個研究結果進行了進一步探究。

首先,從患者人群選擇看,該文研究者共納入2173例新冠肺炎患者,佔總體患者比例的不到3%,抽樣結果能否代表整體情況需要驗證。

用血型預測新冠肺炎靠譜嗎?

其次,從對照人群選擇看,研究者分別用2015年和2010年的數據來代表武漢和深圳人群間的血型分佈,五年至十年間人口流動和血型比例變化無法得知,以這部分數據作為對照組值得商榷。

最後,從研究數據看,武漢地區確實發現了A型血患者比例較正常人群偏高,但在深圳地區並無此趨勢的發現,因此能否得出一個普適性規律,需更大規模的臨床數據分析。

回顧2003年SARS疫情發生後的全球研究可以發現,當年也有A型血易感染的提法。在2008年,法國團隊在《糖生物學》(《Glycobiology》)雜誌發表相關論文,對人類天然血型抗體與冠狀病毒感染的過程進行研究,發現抗A抗體可以阻止冠狀病毒S蛋白與細胞表面ACE2的結合,以減少機體感染病毒的風險。

用血型預測新冠肺炎靠譜嗎?

ABO血型的分類是基於紅細胞表面ABO抗原而定,即A型血擁有A抗原,缺少抗A抗體;O血型則無A或B抗原,而帶有抗A和抗B的抗體。由此,研究者認為A型血的患者受病毒感染的機會上升。隨後,他們將這一理論帶入數學模型對全球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ABO血型確實對病毒傳播有影響。此次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具有相似的致病過程,從這一角度可能能解釋前文提到的結論。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這次的論文是從人群整體的角度進行分析,無論是A型血,還是O型血,均不能作為個體防護的依據,即人群感染率不代表個體感染風險,而忽略有效防護。一旦個人被感染,那對於個人就是百分百的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