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煙盒舞

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在彝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彝族舞蹈多彩多姿優美動人,富有濃烈的情趣和民族風格。舞蹈,又以其特定的方式反映出彝族生產方式、社會生活方式和民族遷徙、戰爭經歷等民族歷史、習俗、宗教內容。

滇南彝族煙盒舞,又稱“跳弦”、“跳樂”“跳三步弦”,主要流傳在雲南紅河州中部石屏、建水、開遠等中部彝區。是彝族舞蹈中水平較高,動作難度較大,形式變化較為複雜的一種。

煙盒舞按難度來可以區分為正弦、雜弦、仿生舞三類,舞蹈動作共有百多套,其中不少有故事情節,如“上通海下曲江”、“鴿子捕食老鷹弦”、“啞巴砍柴”等。

伴奏樂器有月琴、笛子、蕭、二胡、嗩吶、鼓等,舞時除啦樂器伴奏的人無法站起來跳,幾乎每人各拿一個煙盒用手指彈動,發出“呱呱呱”的節奏聲,隨節奏而舞。

煙盒舞,可男女雙人跳,也可兩人跳,反正形式多樣。男女老少都可以圍成一個大圈跳,邊跳邊轉,一般來說正反轉三圈。

雜弦煙盒舞還可以邊唱邊跳,這些歌有《阿哥阿妹來跳樂》、《老人家》、《石屏橄欖菜》、《心肝妹心肝郎》、《六穿花》等等。

總之呢,煙盒舞是絢麗多彩的藝術,民族的瑰寶!若要了解滇南彝族煙盒舞,歡迎你來到紅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