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都要贏在起跑線上,為啥德國父母偏要輸在起跑線上?

國慶長假剛過,我看到假期中很多小學生的家長,既沒出去旅遊,也沒在家閒著,都在忙著帶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奧數、舞蹈、美術、跆拳道、書法等等,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而實際上很多家長也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完全就是按自己的意願來給孩子報興趣班,導致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長的威逼利誘之下,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參加興趣班。

中國父母的普遍想法都是想要“贏在起跑線上”,生怕晚了一步,會耽誤孩子的一生。可是在世界發達國家之一的德國,父母卻都不約而同地選擇“輸在起跑線上”,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如在一部記錄德國幼兒園生活的紀錄片中來找答案吧!

這部紀錄片名為《德國“製造”的孩子》,由朱春光拍攝,記錄了兩個華裔孩子小米、小麥在德國的生活。

孩子自由選擇、快樂成長最重要

小米,小麥就讀的幼兒園位於德國南部因格爾施塔特,是市裡的公立幼兒園。她們每天早上七點準時起床,洗漱收拾完畢,由媽媽送她們去上幼兒園。早上八點半,幼兒園開始晨會,晨會即每個小組的固定例會,一般是通過遊戲的方式引導小朋友說出今天的日期、天氣。而後孩子們就開始按照各自的興趣自由組合,開始幼兒園裡的重頭戲。

中國父母都要贏在起跑線上,為啥德國父母偏要輸在起跑線上?

連小米、小麥的媽媽都忍不住感慨:“在德國長大的孩子實在是太幸福了,從來沒有人逼著你去做什麼事情。或者說命令你去做什麼事情,你有充分的選擇的權利。你真的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

這讓我想起德國音樂家舒曼講過的一個童年往事:舒曼十四歲那年的一天,他母親問他:“你願不願意跟我學美術?”舒曼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為他對學美術根本沒有興趣,但他又擔心拒絕母親,母親會不高興。最終他只有低頭不語。這時他母親卻笑著說:“你的沉默已經給了我答案,但是如果你響亮地對我說‘不’,我會更高興。為什麼不說呢?即使我是你的母親,我也沒有權利勉強你去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創造力

接著,幼兒園園長向我們介紹了德國教育觀念的變遷:

最早的時候還沒有市立幼兒園,隨後人們就開始認識到,幼兒教育是多麼的重要,這樣相關教育就開始慢慢發展起來。當時沒有這麼多的教育理念,也沒有針對小朋友的個性化教育。大人總覺得小孩什麼都不懂,需要大人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小孩就應該延續大人的成長經驗長大。

但之後1990年德國統一,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經濟增長速度持續遲緩,失業率暴增,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孩子們的未來將面臨新的挑戰,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以前的工作,人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按照上級的交代去做就行,而現在的社會要求一個優秀的從業人員,必須要有“創造力”,工作中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觀念的轉變,也導致了幼教理念和方法的改變。我們有一個出發點,就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是好孩子。

中國父母都要贏在起跑線上,為啥德國父母偏要輸在起跑線上?

由此可見,德國人偏要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他們認為過早學習專業知識,會破壞孩子的“創造力”。其實德國不止幼兒園注重快樂成長,避免學習過多專業知識,就是德國小學也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回家後作業最多也就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了,放學後有更多自由時間。德國小學生雖然輕鬆,但他們小小年紀就能自己上圖書館,上網查找課堂作業資料,煞有介事地準備課堂講演,做得有模有樣。

用“項目教學”讓孩子自由探索

幼兒園的重頭戲就是“項目教學”。所謂項目,簡單地說就是一種需要自己動手參與的活動,比如片中幼兒園就在進行一個系列項目:“遙遠的國度”。之前已經進行了日本,埃及的項目,現在輪到美國項目。

中國父母都要贏在起跑線上,為啥德國父母偏要輸在起跑線上?

一個項目一般都會持續一個月以上,在項目裡,孩子們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感興趣的課題,集體表決,並自己動手把夢想變成現實。項目一般都沒有提前準備,也沒有現成的規劃,老師只是一個觀察者、幫助者,老師會盡量讓小朋友自己去達成目標。在美國項目裡,孩子們決定做自由女神像。

中國父母都要贏在起跑線上,為啥德國父母偏要輸在起跑線上?

最後,孩子們完成的自由女神像,會拿到市內最大的商業中心去展覽,用這種富有儀式感的方式,可以讓小朋友們對自己的創作有信心,並感到驕傲。

中國父母都要贏在起跑線上,為啥德國父母偏要輸在起跑線上?

發掘併發揮孩子的潛能

最後幼兒園園長說:“在各種項目教學中,老師就會發現這個孩子有哪些優點,有哪些能力,我們不需要複製和拷貝一模一樣的孩子。在德國,人們會有非常多的成長可能。就是說如果在幼兒園和小學能發現孩子自身的特長,並能進一步地發展和提升,那樣就能給孩子帶來無限的可能。人的潛能要去發掘和運用。”

反思與總結

實話實說,相比德國人的教育觀念,我覺得中國人的教育觀念實在是太落後了!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德國人的教育觀念也不一定對,那咱們來看看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獲得了全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所以對那些想要“贏在起跑線上”的父母,我只想說: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你孩子第一圈跑了個第一,有啥用呀?根本沒有用啊!我覺得讓孩子自由發展,多去嘗試,找到自己的特長,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啊!說到底“差異化才是競爭”,沒有人能樣樣精通,每個人都需要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才能在社會上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另外,可以看到,德國父母往往不會逼著孩子去做什麼選擇,而是鼓勵他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做選擇。而中國父母則總是越俎代庖,想要孩子按父母規劃的人生來活,最常見的就是逼著自己的孩子考清華北大。若孩子真是讀書的料那也就罷了,若孩子根本不是讀書的料,你非要他考清華北大,那不是害了他嗎?另外,就算孩子是讀書的料,父母天天逼著他學習,也只會讓他產生厭學情緒呀!

所以,我是真的建議各位父母,別把孩子當做一個盆景,天天為他修枝剪葉,而應該把孩子當做一棵樹,讓他去長成他自己的樣子。具體來說,就是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讓孩子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最後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