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雜誌跨界咖啡是否“不務正業”?

如今,各行各業都跨界餐飲行業,開起了咖啡館、餐廳、甚至酒吧,比如《GQ》開酒吧,《TATLER》開club, 《VOGUE》開Lounge,《ELLE》開咖啡店….

傳統紙媒跨界開咖啡店真的是”不務正業”嗎?不管是時裝、美容、美食、旅遊,許多雜誌想要傳達更全面的生活方式 ,傳達“More than a Magazine” 的態度。

正如《KINFOLK》創始人Nathan Williams說的,”我們不僅要書寫一種生活方式,還要去體驗它。” 讓我們走進以下6家雜誌開的咖啡店,感受TA們想要傳達的生活方式。


- 時裝時尚雜誌 -

《ELLE》、《VOGUE》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 ELLE CAFÉ -

作為全球時尚雜誌巨頭之一的《ELLE》,1945年創刊於法國,是一本專注於時尚、美容、生活品味的女性雜誌,目前已在全球發行40多個版本。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早在2016年,ELLE CAFÉ便帶著時髦的基因首次登陸中國內地市場,在成都遠洋太古裡開了第一家咖啡輕食空間。

近日,又在上海淮海中路的新天地PLAZA開了國內第二家店, 為時尚之都的都市知性新女性帶來巴黎式的生活方式體驗。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上海店位於READWAY·三聯書店內,沿著高顏值的旋轉樓梯而上,150平米的空間,整個空間高檔精緻,以金屬色為主,加上大理石吧檯和周圍整面的書牆,以及一面《ELLE》雜誌閱讀牆,可以在享受下午茶時自由翻閱。

值得一提的是,《Elle Decoration家居廊》與原創設計家居品牌ziinlife吱音聯合打造了一處精緻的咖啡角。沙發、茶几、屏風、咖啡桌等傢俱都是來自吱音品牌,充滿創意而不失功能性特點的傢俱相結合,讓消費者可以感受如同在家一樣的愜意。每三個月會更換一次店內傢俱軟裝,力求呈現風格多變的ELLE CAFÉ。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除了空間時髦,ELLE CAFÉ的咖啡、特製飲品和甜點也值得品嚐。連咖啡機都是ELLE專屬定製款,會根據全球咖啡豆產量及品質,挑選五款咖啡豆在ELLE自己的工廠進行烘培,供應巴黎經典咖啡系列。每個月還會和不同時尚品牌跨界互動,推出限定產品。

目前,亞洲市場還有另外兩家店,一家位於東京表參道,另一家位於曼谷ICON SIAM購物中心。日本店會隨著季節氣溫的變換來推出相應的甜品、咖啡或者正餐,其草莓思慕雪是常年的人氣單品。

- VOGUE CAFE -


與《ELLE》齊名,同樣是世界級的時裝雜誌《VOGUE》, 創刊於1892年,歷史非常悠久,目前已在全球共計21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每月擁有全球1800萬最具影響力的忠實讀者,被許多設計師、藝術家、作家推崇為風格與時尚的權威。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早在2003年,VOGUE CAFE第一家店便開在莫斯科,另外3家分別位於迪拜、葡萄牙和烏克蘭基輔。除了咖啡店,VOGUE 還開了VOGUE Lounge和VOGUE Club。

VOGUE CAFE每家店都會選在繁華的街區和購物中心,每家店都會呈現不一樣的風格。其中莫斯科店是與莫斯科美食界大亨Arkady Novikov合作,波爾圖店則設於波爾圖第一家奢侈酒店內,接待過各種社會名流。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而迪拜店位於人流湧動的迪拜購物中心裡, 這家店佔地350平米,142個座位,以金色和白色為主色調,裝修佈置符合迪拜的奢華風。主打歐洲美食,同時供應阿拉伯風情的國際菜單,而精美下午茶更是消費者的首選,受到時尚人士的追捧。

- 旅遊雜誌 -

《MONOCLE》、《Holiday》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 Holiday Cafe -


法國雜誌《Holiday》專注於生活,以生活旅行為主,創刊於1946年(於1977年停刊),是美國出版的世界第一份關於旅行的雜誌,最風光時還曾擁有100多萬的訂閱者。停刊37年後,2014年重新回到大眾的視線。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2016年,第一家Holiday Cafe開業,坐落於一棟上世紀40年代的建築中,由法國建築師Franklin Azzi操刀設計,從從燈具到桌椅,每一處細節都融合了巴黎式的精緻。還請來大廚Daniel de la Falaise全程把控菜單,菜單每天都會變化,只供應傳統法國食物。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除了雜誌和咖啡館以外,《Holiday》還拓展服裝品牌,開設展覽及精品零售空間,未來將不斷擴張版圖。

- Monocle Cafe -


《MONOCLE》作為一本超高知名度的全球性生活方式雜誌,主攻世界時事、旅遊與生活方式。如今已逐步衍生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媒體品牌,旗下有精品店The Monocle shop、咖啡店The Monocle Cafe &Kioskafe以及24小時網絡電臺、同名品牌商品、網上商店、電影等。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MONOCLE目前在倫敦、紐約、東京、洛杉磯、多倫多、香港、北京等地共開設了8家實體店,其中包括2家咖啡店,每家店呈現不一樣的裝修設計風格和特色,但都以黑白色為主調,整體走簡約風格。

而全球第一家The Monocle Cafe 於2011年在東京開業,走日本現代裝修風格,木質傢俱和暖黃的燈,除了供應高性價比的咖啡,還有日式抹茶蛋糕,異域風情的沙拉,日式抹茶等。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另一家Monocle Cafe位於倫敦,店內所有物品都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品牌。比如,黑色吊燈是來自德國的小眾品牌Bolichwerke;吧檯高凳來自澳洲設計師品牌ONE/THIRD,餐椅來自英國經典品牌Ercol chairs,沙發是來自大阪品牌Truck…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在運行咖啡館上,創始人也是遵循《Monocle》雜誌的嚴格細節要求,La Marzocco咖啡機、每日烘焙的Allpress咖啡、來自日本的Lanka的糕點,從果汁到酒精類飲品,包括意大利啤酒 Peroni 和一些瑞士酒等等。

- 生活方式雜誌 -

《小日子》、《nice things.》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 “COME to THE RIVER”咖啡店 -


日本生活方式雜誌《nice things.》以生活風格議題為重,以簡潔的寫真呈現。2018年決定走到線下,希望通過店鋪將雜誌推薦的有質感的設計品在現實生活中分享給更多人。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於是,《nice things.》將大阪一座擁有兩百多年曆史的兩層町屋改造成為一幢集雜貨店、咖啡店、藝廊等功能的複合式空間,更好地將雜誌真實、立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這家將編輯雜誌概念化為實體的店,主要包括1F的”TOMODACHIノIE / 朋友之家”雜貨店+“COME to THE RIVER”咖啡店,以及2F的藝廊,不定期舉辦展覽及活動,環境安靜舒適。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nice things.》開店的初心是想提供一個可以與讀者互相交流的線下實體空間,而不只是購物消費,強調“家”的概念,顧客可以在咖啡區一邊享用咖啡,一邊閱讀店裡提供的各種書籍雜誌。同時也可以挑選喜歡的日常雜貨購買回家。

- 小日子CAFE -


《小日子》這本以傳遞臺灣美好生活的雜誌,記錄臺灣本土有趣的人事物及商店,自2012年創刊至今已有7個年頭。

2016年9月,《小日子》決定走到線下,在臺北開設首家線下實體店——小日子商號,以以選物、閱讀、飲品等形式,售賣自家雜誌、CAFE以及雜貨,延續小日子精神,持續發掘臺灣土地的美好生活。目前在臺北已有三家線下實體店。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其中,總店是小日子產品最齊全的一家,佔據道路兩旁,一邊是小日子CAFE,咖啡店提供多種飲品選擇:咖啡、鮮奶茶、氣泡水、冷泡茶等,還有簡單的輕食供應,連菜單都如同雜誌一樣。

傳統媒體做不下去?不如學學這些雜誌開個咖啡店


另一邊則是兩層樓的小日子商號,整體以簡潔白色為主色調,走小清新路線。店內售賣雜誌、文創產品等臺灣好物以及國外設計師品牌選品,還有小日子自家品牌的文創小物,二樓是雜誌編輯辦公區域。

-總結-


在傳統媒體行業不理想的環境下,這些雜誌不僅開出有意義的咖啡店,還為很多人注入新的曙光。一本雜誌可以衍生出許多不同的生意領域,從傳統紙媒轉型成多元化的媒體品牌或許是未來的走向。

咖啡店多不勝數,而一直以來,咖啡都是雜誌的最佳伴侶,雜誌咖啡店更多的是傳遞一種內涵、一種情懷 、賦予了雜誌新的生命,給予讀者另一種親密接觸的機會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