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玠:如果我在中原,還有岳飛什麼事?

談及宋朝武將,最受大眾矚目的會是誰,大英雄狄青、楊無敵楊業還是潑皮韓世忠?他們的確出名,但和岳飛嶽武穆比起來,他們總是稍稍遜色。作為有宋一代的標誌性人物,岳飛可以說是武將的領袖性人物。


吳玠:如果我在中原,還有岳飛什麼事?


可是今天我們說的不是岳飛,是同樣在金人心目中熠熠生輝的 英雄——吳玠。他生於公元1093年,比韓世忠小3歲,比岳飛大10歲。小將官的出身讓他不愁吃穿,可以從小習文練武。這造就了日後那個弓馬嫻熟、文武雙全的他。

二十歲左右,他像所有的年輕人一樣涉足江湖,成為一名保家衛國的軍人。先後在曲端、張浚手下效力,與西夏、金奮勇拼搏,屢立戰功。

吳玠:如果我在中原,還有岳飛什麼事?


青溪嶺之戰,吳玠率部大敗金軍,追擊三十里初露鋒芒。後又率軍收復華州,剿滅地方叛亂,憑功晉升為右武大夫、忠州刺史。但真正讓吳玠從普通人向牛人的蛻變發生在宋金富平戰役。這場超大規模的大決戰,最終以40萬宋軍的失敗而告終。

吳玠:如果我在中原,還有岳飛什麼事?


主帥張浚應對這次失利負主要責任。本應據險固守的他,卻大意輕敵、貪功冒進,導致“五路皆陷,巴蜀大震”。這一戰葬送了宋軍的大量有生力量以及物資器械,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可能就是吳玠奮勇殺敵,打出幾次局部勝仗。

富平之戰後,初露鋒芒的吳玠擔任都統制,受命整編宋軍殘部,與金兵再戰江湖。正是在他擔任都統制的時候,他與金兵進行了三次戰役,就此揚名天下。

和尚原之戰,吳玠和弟弟吳璘在四面無援的情況下,以數千對數萬,死戰不退,後巧使計謀,左右奇襲,掐斷金軍糧道後乘勝追擊,大敗金軍。

饒鳳關之戰,吳玠一夜率軍奔襲三百里,馳援饒鳳關。面對金軍十幾萬人的進攻,吳玠毫不慌亂,據險而守,堅守六天六夜。金軍堆屍如山,仍不能入城。後有降兵帶路,吳玠才無奈撤退。但吳玠料敵機先,敗中求勝,斬殺金軍上千人。

吳玠:如果我在中原,還有岳飛什麼事?


仙人關之戰,金兀朮率軍10萬進攻仙人關,指望一舉破關,佔領蜀地,進而沿長江東下消滅南宋。吳玠與弟弟不畏強敵,拒險死守,關上關下屍山血海、血流成河,但宋軍旗幟始終高高飄揚。

這三場勝利使得高宗趙構親筆寫信:

我只恨隔江千萬裡,不能撫摸你的背。

如果上天能再給他一些時間,也許他能披荊斬棘出更多傳說。那時,南宋中興四將的位置或許會有所變動。但多年征戰積累的傷病以及飲水不慎,致使仙人關之戰五年後,年僅47歲的吳玠與世長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