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博士寫臭字

書法博士寫臭字


一位朋友發了一張書法博士的作品照片給我,這件作品真是夠辣眼的,書法博士寫出這等作品,我們忍不住都爆了粗口。

書法博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人數眾多。因為有個博士的頭銜,所以他們寫出來的字,好像就飽含一種學術的氣味。面對他們的字,很多人心裡就露怯,——博士書法,一定暗含玄機,妙處未必一眼能夠看出。於是,書法博士可以招搖過市,又是出書,又是展覽,水平再差,也底氣十足。

書法博士寫臭字


書法博士寫臭字


這兩件作品的作者,也都是書法博士,大家彼此彼此,道不孤,必有鄰。

有人說,書法博士,強項在於學術研究,書法創作沒必要苛求。這當然不對,書法創作是衡量內行與外行的硬標準,可以弱一點,但不能弱到這種程度,畢竟戴在頭上的是金光閃閃的博士頭銜,不是一頂草帽。

至於說到學術,這些博士也沒有多少可稱道的地方。這些年來,博士們寫的論文很多,但對書法學科做了哪些貢獻?有哪些研究對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作用?

其實,世間最好糊弄人的東西就是學術。學術不比創作,爛得一塌糊塗,外人也不易覺察。

退一步說,就算搞學術研究,也得有最起碼的門坎,入學之前,不要對書法創作有個基本的考量?一個創作上如此低能的書法博士,是書法的門外漢,門外漢的研究是很讓人懷疑的。

書法是一種末技,在沒有成為專門學科之前,它在創作和理論上都曾繁榮過,書法其實很適合業餘學習的。

1993年,首都師範大學設立了書法博士點,像是開了風氣之先,其實是帶了一個壞頭。後來,很多高校紛紛效仿,都設立書法博士點,甚至像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都有了書法博士點。書法博士成批出現,書法博士的水平參差不齊,高水平的極少,次品很多。

最為要命的是,這些書法博士畢業以後,很多都去了高校當起了老師,以他們的水平,肯定要誤人子弟,不過,沒關係,被誤的子弟再誤人,於是就形成書法博士的圈內循環現象:南郭先生帶一批水貨博士,水貨博士又成為南郭先生,然後再帶水貨博士,週而復始。如果高校系統消化不了這些書法博士,流到社會,幾乎百無一用。

有些年輕人喜歡書法,本來可以作為一種興趣愛好,在他們人生最寶貴的時光,應該去學一門更有用的知識。因為很多高校有了書法這樣的專業課程,容易讓學子們誤入歧途,把業餘愛好當主業,萬一再碰倒一個很爛的老師,一生可能就毀了。

我一直以為,書法是不能職業化的,這一點要向古人學習。

我曾經也是體制內的專職書法家,靠寫寫字就可以領工資,後來我主動辭職了。回頭看看我發現,當初辭職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江湖上闖蕩,寫字的時間的確是少了,但思想自由了,經歷豐富了,眼界提高了,那手上功夫的提升就沒什麼好擔心了。

這是現身說法,信與不信,都隨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