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关系错综复杂,朝中四大派系各占几席?

隋朝末年,兵灾四起,百姓民不聊生。即便推翻了大隋王朝后,中原各地依旧四分五裂,各自为政。唐王李渊父子于太原起兵历时多年终于统一全国,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为纪念追随李家起兵并统一全国的二十四位盖世功臣,在唐皇宫内建立一座小楼,楼中陈列着唐朝著名画师阎立本所绘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每逢节庆,唐朝历代君王均会来此祭拜,以此祭奠和表彰这些开国元勋的丰功伟绩。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关系错综复杂,朝中四大派系各占几席?


在这二十四位功臣中,广为人知者很多,如秦琼、尉迟恭、房玄龄、魏征等人。但人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虽说都是唐朝的臣子,但却分属不同阵营,甚至在一些人眼里,主公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甚至要凌驾于皇帝之上,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玄武门之变时一些文臣武将愿意跟着李世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关系错综复杂,朝中四大派系各占几席?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关系错综复杂,朝中四大派系各占几席?

说起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属的各大派系一共可以归纳为四个,有意思的是,在这四大派系中,无论人数还是能力上,最大的一派并不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而是李世民的秦王府。

李世民因为开国有功,被李渊封为秦王。虽然李世民不是太子,但因其功高盖世,所以在建国之初就与太子基本平起平坐。李世民在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后建立天策上将府,广纳贤才,收拢和提拔了一大批能臣战将,这些人中就有多人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平心而论,后来李世民分封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倒是没有存着私心,都是以其在开国之时的功劳论功封赏的这一荣誉,但因为大唐的天下有一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之中自然还是以李世民所属的秦王旧部人数最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关系错综复杂,朝中四大派系各占几席?

在这些人里,文臣自然以长孙无忌为首,他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大排行中的首席。虽然长孙无忌功劳颇大,被列为二十四功臣之首,但大唐开国之初的前三任宰相却都不是他,倒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干,只是因为他不是李渊的嫡系,资历不深,又性情古怪,所以起初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关系错综复杂,朝中四大派系各占几席?


出自秦王府的武将中以尉迟敬德为首,也就是尉迟恭,历史上他才是李世民嫡系中的第一员大将,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统帅级人物。至于李世民的亲家,女儿做了太子妃的侯君集,在当时还都是尉迟敬德的副将呢。不过侯君集也是出自秦府的二十四功臣之一,还是李世民的铁杆死忠。除他之外,人们所熟知的程知节,秦琼也是李世民嫡系,并且位列二十四功臣之一,只不过此二人虽然在小说中名头极大,也许在当时的江湖中真的素有侠名,但作为统兵将领并不属于十分出色的,地位自然要在尉迟敬德和侯君集之下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关系错综复杂,朝中四大派系各占几席?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关系错综复杂,朝中四大派系各占几席?

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是秦王府文臣中仅次于长孙无忌的两人,虽然在二十四功臣中的名次要次于长孙无忌,但二人在官职上却都要高于后者,都在李世民掌权后做了大唐宰相,并且留有房谋杜断的美名。

其它别列为二十四功臣的秦王府旧将还有张公瑾、段志玄、殷开山、屈突通等人。至于李世民的忠诚家仆,大唐驸马独孤谋的父亲独孤雁云等人,当时并没有入选二十四功臣。

另外,二十四功臣中的柴绍、长孙顺德、张亮,刘弘基四人也可说是非秦王府出身的李世民一党。这么算下来,李世民派系中就有十五人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占了半数以上,确实要比他爹,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势力强大多了。

但是李世民之所以起初没敢篡位,而是静待时机等到李渊出游之时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一来是因为李渊毕竟是李世民的亲生父亲,大唐的开国君主,虽然没什么功绩,但名分摆在面前李世民想要篡权也得掂量下能不能服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关系错综复杂,朝中四大派系各占几席?

再者,李渊在隋朝时期就是手握重权的唐国公,虽然在大唐开国上功劳不大,等于是坐享其成,但还是有着很强的势力的。外加内有李孝恭、李靖等几员大将领兵,外有突厥势力支持,李世民不可能不有所忌惮。最主要的是,李渊为人宽和,很有容人之量,又本就是前隋柱国出身,深得前隋老臣宿将的爱戴,朝中除了李世民帐下的文臣武将只是表面臣服外,大多还都是听奉李渊号令的。所以就算李世民发动政变取得皇权之后,也是假以李渊的名义收拢人心,即便这样,还是有一些本来支持李渊的重臣大将反对李世民。

自然,李渊的嫡系中,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人也是除李世民以外最多的,他们分别是李孝恭、李靖、唐俭、刘政会、李绩等人。其中李孝恭是李渊的族侄,也是李渊十分倚重的亲信大将。在唐朝开国之时,南方半壁江山都是由李孝恭打下的,是满朝文武中,唯一能与打下北方半壁江山的李世民比肩的人。但是李孝恭为人比较懂得退让之道,从不居功自傲,也不会去太多干预朝中政事,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争权的问题上始终保持中立,不过对待李渊他还是惟命是从的,毕竟李渊是名正言顺的大唐皇帝。另两位大将李靖和李绩也是并非李世民嫡系,而是听奉皇帝李渊号令柱国重臣。不过他们跟李孝恭一样,虽说属于保皇派,但他们所效忠的只是国家,听从朝廷命令,并非完全是李渊嫡系,也并非只会效忠李渊一人。在李世民称帝后,这三人也都继续为大唐征战,属于古代最典型的职业军人,其中的李绩还成了李世民的心腹爱将。

就是因为李渊能调动的大将除了李孝恭、李靖这种为国征战的职业军人,要么就是罗艺等与李世民关系平平的割据势力,所以李渊的势力远不如他的儿子,只是靠着名份和处于中立的各地方势力才让李世民有所忌惮罢了。

与李渊、李世民父子相比,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一党势力就弱得太多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只有魏征是李建成的嫡系,李元吉也可以算作是李建成的嫡系帮手,至于薛万彻、王珪、裴炬等人虽然很有才干,但对大唐的建立功劳都不大,所以并没有入列凌烟阁,罗艺虽是支持建成的地方势力,但其两面三刀的本性也并非建成死忠,而且也不是位列凌烟阁的功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关系错综复杂,朝中四大派系各占几席?

除了这父子四人分别组成的三方势力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萧瑀和高士廉都是隋朝旧臣,延续到了唐朝的,虽然对唐朝的建立功劳甚大,但其为官年代多在隋朝,可以说是因为唐朝和隋朝的姻亲关系所以留在李渊身边辅佐的保皇派,但在唐朝内部也是前隋旧势力的领头人,与那些平民出身或是靠着功劳打出来的唐朝重臣有些格格不入,所以,以他二人为首的隋朝旧官僚也就自成一派。不过后来他们也都被李世民吸纳到了自己身边为其所用了。

放眼看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除李世民的嫡系亲随外,李孝恭、李靖、李绩等职业军人在宣武门之变后均被李世民逐一招入到麾下,为新朝继续征战。魏征、刘政会、唐俭等文臣也都被李世民感化,先后为其效力,就连萧瑀和高士廉这样得前隋老臣都能为李世民所用,也可见太宗皇帝的能力和人格魅力确实不是一般人可比的了。

对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