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海防,配合禁烟,积极备战,晚晴爱国老将关天培血染虎门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英国侵略者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用来掠夺中国的白银,毒害中国人民。同时,英国兵舰在中国沿海游弋,窥探伺机。1834年,两艘英国兵舰公然闯进珠江口,深入通向广州的内河。广东的守军因武备长期废弛,仓皇失措,只好放空炮壮胆,恐吓侵略者。为了加强防务,清政府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整顿广东武备。

整顿海防,配合禁烟,积极备战,晚晴爱国老将关天培血染虎门

一、整顿海防

关天培深知责任重大,决心切实整顿广东海防。到任伊始,他就不辞劳苦,到海口和各个炮台实地勘察。对地形水势、河道宽窄、炮台配置、射程远近都作了详细了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防守能力。在他的主持下,该建了镇远、横档炮台,新筑威远炮台,又添铸六千斤的重炮四十门,配置在各个炮台上。

针对广东水师平素缺少训练,临战张皇的情况,关天培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操练制度,又加添了巡海师船和兵勇,亲自督操训练。他还详细地研究了攻守谋略,绘制了各炮台的形势位置图与师船的攻守策应图,著成《筹海初集》四卷,让将士学习熟谙。经过关天培的不懈努力,广东沿海防务“形同虚设”的局面有了改观。在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六年中,海疆晏然。

整顿海防,配合禁烟,积极备战,晚晴爱国老将关天培血染虎门

二、配合禁烟

由于鸦片贸易的猖獗,烟毒泛滥日甚一日,引起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慑于

“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的严重后果,道光皇帝任命当时深孚民望、力主禁烟的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饮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整顿海防,配合禁烟,积极备战,晚晴爱国老将关天培血染虎门

禁绝鸦片、抵御外侮,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要求。关天培坚决支持这一主张。林则徐来到广州后,关天培积极配合,全力以赴,被林则徐倚为左右手。一些史籍记载说,他“晓畅兵法、智勇兼全,林甚引为知心,时共计议堵御。”林则徐的禁烟措施,每一项几乎都有关天培参与谋划。他奉命率师从鸦片贩子的趸船上收缴鸦片二万余箱,1839年6月3日,与林则徐一起,在虎门把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震惊中外,表现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不屈精神。

三、巩固海防,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关天培知道,侵略成性的敌人不会善罢甘休,必须预作准备为禁烟运动提供坚强的军事后盾。他向林则徐建议,在南山、横档水面的狭窄处设置了木排铁索,在江底钉插暗桩来格阻敌船。对虎门等几处要塞又增修了新的炮台,加添重炮和兵勇。虽已年至花甲,关天培仍精神矍铄,率师操练、往来巡查,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整顿海防,配合禁烟,积极备战,晚晴爱国老将关天培血染虎门

不出关天培所料,虎门销烟后不久,英国侵略者就派出兵船进行武装挑衅。1839年11月3日,两艘英舰在穿鼻洋海面向中国水师开炮轰击,燃起了战火。关天培率领中国水师进行了英勇的抗击。激战中,他屹立船头,挥刀指挥,激励士兵奋勇杀敌。中国官兵同仇敌饩,激战两小时,打得英舰伤痕累累,狼狈逃向外洋。此后十天之内,英军又多次在官涌一带挑衅。狡猾的敌人趁夜色昏黑之时,调集大舰从正面进攻,又用小船载兵从侧面乘潮水上涨之机猛扑海岸炮台。但爱国军民早已布下罗网,关天培调集水陆兵五路,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五路大炮齐击,敌舟自撞,灯火皆灭。侵晓了望,逃者过半,仅存十余舟泊还。”

难能可贵的是,关天培与林则徐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抗击侵略者。他们把沿海的渔民和船户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发给军械火器,打击敌人。这些渔民船户熟悉河权港湾,行动灵活,刺探敌情、稽查烟贩、焚烧敌船,在抗英斗争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整顿海防,配合禁烟,积极备战,晚晴爱国老将关天培血染虎门

海防的巩固,有力地保证了禁烟运动的开展。关天培公忠爱国的精神受到了朝野上下的好评。林则徐写了这样一首诗赠给关天培来表示他对这位爱国老将的敬佩

“功高靖海长城倚,心切循陔老圃知。露英含堂壮树,傲霜花艳岭南枝。”清政府也嘉奖他“奋勇直前,身先士卒,”并授以“法福灵阿巴图鲁”称号。

四、一代老将悲壮捐躯

1840年6月,英国派大批军舰来犯,挑起了鸦片战争。由于东沿海壁垒森严,英军无隙可乘,就移锋北犯。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吓坏了腐朽的清统治者,朝廷内的投降派齐声鼓噪,归昝于林则徐。

整顿海防,配合禁烟,积极备战,晚晴爱国老将关天培血染虎门

9月,昏慵的道光皇帝竟然下令将林则徐撤职查办,另派投降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与英军谈判。琦善一到任,便一意投降,取媚侵略者。他按照英军的要求裁减水师、遣散募勇、拆除防务设施,甚至将海防重炮炸毁。长城忽隳、爱国获罪,使关天培恨声不已。他知道敌人一定会乘虚而入,就多次“密请添兵守虎门”,但琦善“峻拒不许”,甚至要追究擅行开炮的责任。

在门户洞开的情况下,1841年1月7日,英军两千多人、军舰二十余艘突然向虎门要塞的第一道防线——沙角、大角两炮台大举进攻。守将陈连升率六百士兵殊死苦战,终因敌众我寡而壮烈捐躯,两炮台遂陷敌手。此时虎门失去屏障,形势已十分险恶,关天培再次派人赴广州痛哭求援。而卖国贼琦善抱定投降宗旨,仍不发一兵一卒。援兵无望,关天培已深知身处绝境之中,他决心以死报国。他把自己的几件旧衣和几枚坠齿装入一只木匣里,寄回家中,以示诀别之意,然后来到靖远炮台,坐镇指挥。

整顿海防,配合禁烟,积极备战,晚晴爱国老将关天培血染虎门

2月25日,英军集结重兵,向靖远、威远等炮台发起进攻。悲壮的虎门之战开始了。硝烟滚滚,飞弹如蝗,关天培与游击麦廷章一起“奋勇登台,大声督励士卒。”他以爱国大义鼓舞士兵,并拿出自己的私蓄,奖赏士兵,与敌人苦战,数次击退英军。26日下午,敌人攻势更猛,弹片四溅,炮台已坍塌多处,四百守军也已死伤大半。关天培“身被创数十处,”铠甲浸透鲜血,仍然镇定自若地指挥。但清军势孤力单,大炮又因灌进雨水而不能射击,炮台终为敌人包围。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关天培毫无惧色,拔出利刃向敌人刺去,甚至“徒手犹搏战。”但终因伤重力竭,以身殉国。

整顿海防,配合禁烟,积极备战,晚晴爱国老将关天培血染虎门

五、结语:

“一死无地招忠魂”,烈士的英灵却在中华大地上流芳千古。关天培殉国后,他的家乡山阳修起了“关忠节公祠”。解放后,人民政府又对关忠节公祠进行了修缮,供人们瞻仰。关天培的一些遗物和虎门炮台上的大炮,今天仍然陈列在广州博物馆中。睹物思情,他的高尚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孙为祖国的独立富强、民族的兴旺昌盛去奋斗。

《夷氛间记》

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丛刊资料

牟安世:《鸦片战争》

胡思庸:《关天培与陈化成》

赵尔巽等:《清史稿》列传一百五十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