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英国殖民了两百年,但印度人对英国并不反感,甚至有些感谢英国,这是为什么呢?

菩萨我想对你说


跪的太久,很容易忘了怎么站起来。在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中,印度和英国的关系,无疑是非常微妙的。与日本崇尚强者的国民心理不同,印度对自己这位曾经的“主人”,既有些幽怨,也有些感激,还夹杂着些许的依恋。

单纯说是爱是恨,总有些显得太过苍白。在印度对英国态度的问题上,我们不妨来看下国大党开幕式上,大会主席伍梅士·钱德拉·彭纳吉的“高论”:

“英国对印度造福无穷,全国都为此对英国表示感激。英国给了我们秩序,给了我们铁路,而最为重要的是给了我们欧洲教育的无价之宝……”

印度国大党,全称为印度国民大会党,是印度第一个全国性的和最大的民族主义政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党派的言行,基本代表了19世纪末印度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富裕阶层和农村地主。

在这一党派的成立大会上,参会者几乎都在对英国歌功颂德,虔诚地表示感谢。值得玩味的是,他们要的不是实现独立,而是获得参政权。而在国大党成立之初的二十年间,它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中,都没有包括实现独立,只是一些改革措施,始终对英帝国表示效忠。

当然,随着印度人们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英国的殖民统治也无法再继续维持下去。这样的独立,与其说是印度上层奔走呼号的结果,倒不如说是下层民众坚持斗争的结果。

然而,即便如此,印度对英国的情感,依旧不是那么痛恨。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也多与后期的印巴分治有关。说白了,在印度独立的过程中,受委屈的是巴基斯坦,最获利的就是现在的印度。对于偏向自己的曾经的宗主国,又有什么理由不感激呢?

客观来讲,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也曾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和开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伍梅士·钱德拉·彭纳吉代表国大党对英国所进行的感谢,倒也不无道理。只是,印度的这种进步,无疑是建立在被剥削、被掠夺的基础上的。


史海烂柯人


一个贴近比喻: 中国被蒙古人殖民统治近一百年。蒙人曾侵占中国攻城掠地更屠杀汉男无数。尽占汉妇为广布基因。中国人大都不反感蒙人更认成吉思汗作祖先而引以为傲。

对比英人殖民统治印度人二百年,当中的确曾杀伤过〈几百印度人〉看英国人事实曾教化留给印度人有:英文+英式生活文化+英式民主制度+社会管理+铁路建设+医疗医药+科技+....,印度人对此心怀感激,自然吧!?

对比蒙古人教化了中国人的:

~多家多户共用一套厨刀农具铁器;

~推广蒙式生活大毁农田改牧场好作蒙骑狩猎;

~推广蒙古文化- 汉女初夜权全归蒙人;

~建立蒙古新制度-分4等人-南逃的正宗汉人排尾最劣等;

~全面推广蒙古传统审美,以浓艳的红黄蓝绿七彩再混金色杂汇为美,宋代美学残存无几。

~广布基因以改造中原农耕民族因吃米的苗条小脸体型,以头大脸宽粗腰凸肚短腿为傲。

中国人对蒙古国人並不反感,甚至有人感谢並以之为傲的,题主觉得自然吗?


衆人皆醒他未醉


跟咱们中国一提及“殖民”、“殖民地”,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不同,主流上看,还真是这样,比如现任印度总理莫迪,就多次公开表示,感谢英国给印度创建的现代教育体系、修筑的铁路网(2万多公里的铁路,现在还用着)、打下的工业基础,还有英语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等等....

虽然咖喱英语很难懂,但必须承认,没有英国的殖民经历就没有当今统一的印度。

实际上,“印度”这个称呼,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数只是个地区概念,并不是正式的国家名称。

与咱们中国的大一统不同,印度是一个“分裂的多民族地区”。几千年来,一直处于是邦国割据的状态,所以才有了遍及各地的印度王公。比如,下图,著名的莫卧儿王朝最强盛时期的印度版图——可以看出,印度南部还是诸多分散邦国,加上宗教民族成非常分纷杂,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能力非常有限,国家认同感也不强。长期以来,莫卧儿王朝的国王只是个空壳,基本没实权,说了也没人听。

这片热土上,存在着160多个民族,200多种语言,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佛教四大主要宗教和深入人心的种姓制度,各邦国派系错综复杂,却没有一个实力强大到足以掌握全局的民族。这种局面下,印度要成为现在这种统一的南亚大国,靠他们自己完成”大一统”,基本上没戏。

从17末世纪开始,英国殖民者趁莫卧儿王朝衰败,各邦国内讧之机,成功在这片大陆上建立起殖民统治。

此时,英国人基本上没怎么动粗和浪费枪炮,而是选择利用邦国之间的矛盾,逐一攻破。用几句空洞的许诺,几纸瞒天过海的契约,几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薄礼就收买了印度的王公、将军,顺利的把历代印度本土王朝都不能顺利统治的区域全纳入了行政区划,

到了19世纪,“英属印度”版图到达了印度版图的“巅峰"。

所以,英国早期的殖民并没遭到过大规模的反抗,没留下什么冤仇。

到了19世纪,从未去过印度的维多利亚女王直接成了印度女皇,画像挂满了南亚次大陆的各种场所,印度人提及女王也是一脸的尊崇,没说一个“不”字。印度中上层人士会也以说英语,上英国人办的学校,给英国人做事儿,去英国开眼为荣。

下图,2017年电影《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就描述了一个忠心耿耿侍奉维多利亚女王的印度男仆形象,大赞女王和印度仆人的深厚友谊。电影中的阿卜杜勒,可比女王的儿孙们孝顺多了。

历史原型与电影剧照

这期间,虽然大多数印度人都是乖乖的顺民,但英国的殖民统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导火索是英国给印度雇佣军发的子弹用了猪油、牛油来包裹,结果大家都受不了了——国家可以亡,皇帝和王公们可以被囚禁、流放,但是神灵和信仰绝不能被亵渎。虽然起义很快被镇压,但是英国方面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妇女儿童死于暴乱中的仇杀。

英国殖民者镇压完起义后,开始认真总结教训。

此种情形,如果换成俄罗斯来面对,肯定是要花点时间,杀光原住民,然后大量迁入俄罗斯族人,搞个居民大换血活动,来个彻底解决。

当然,这么整不是英国的菜,从镇压起义以后,英国的统治,表面上,貌似开始变“温和”。

从导火索上就可以看出,印度人对“神”的认同感要远远高于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九十年后的印巴分治,再次证明)。要想再相处下去,就不能影响他们“拜神”。所以,从此印度的宗教信仰和各种民风民俗基本都得到了充分保证。

然而,早前英国人大力谴责和坚决取缔的印度陋俗,如寡妇殉葬、溺杀女婴、童养媳制度等等,某种程度上又被默许,深得印度人心,尽管这些都是英国人深恶痛绝的。为了安抚印度上层人士,女王诏书宣布:“要像尊重我们自己一样尊重王公们的权利、尊严和荣誉。我们将坚持尊重和维护世袭土地所有权利的坚定意志。”书面上,让那些印度王公找回来满满的自尊。

英国也的确做信守了承诺,从1858年到1947年英国撤离次大陆的90年时间里,没有一个土邦因某种原因被取消或被兼并。在英国政府新推行的控制加拉拢甚至庇护的政策下,印度王公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死心塌地效忠于英国”,印度各土邦从此成为“不列颠印度统治权的基本支柱”。

(下图,1926年,印度王公Alwar为英国客人组织的庞大猎虎队伍,共有300多人和12头大象。这接待规格,已经不能用“热情”二字表达了)。

同时,在印度大兴建设工程,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兴修水利系统,公路、铁路网...打下了印度的工业基础。

在这些领域,产生了最早的印度精英阶层。上世纪的印度国大党,一面领导着印度搞独立运动;一面还对英国统治充满了深情,多次表达了对英国的感谢和肯定。

不可否认的是,印度被殖民的过程中也不乏被压榨、欺凌的“血泪史”。除了大起义被残酷镇压,英国人日常作威作福欺压印度人以外,还多次出现了毁灭式的“大饥荒”(英国人在收成减产的情况下坚持出口印度粮食,导致数百万英属印度原住民人饿死)。在印度独立前的最后一次饥荒中(1946年),刚刚下台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竟轻蔑的说:“印度是残忍的民族,有着野蛮的宗教。饥荒是他们自己的错,有没有饥荒,印度人都会像兔子一样繁殖。”

然而,印度独立后,印度历届的总统,总理等社会精英阶层,基本上都是英式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这些人对于英国的文化和观念是十分的认同,对于英国带着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因此,他们上台后也没有抹黑英国,反而表现出了明显感激的意思。

这些精英阶层代表了印度的主流社会,主流社又会影响价值观、各种舆论和文化教育领域,带动媒体选择性的正面报道。这么着几代人教育影响下去,现代印度自然就对英国充满了感激;有仇恨的早就在大饥荒中给饿死了,或者世代都是刷厕所的低种姓群体,本身又是文盲,根本没有话语权。

还有一点,个人觉得,那就是印度种姓文化影响。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成三六九等(4个种姓,外加一个等外品——贱民)区分种姓,除了看姓氏和职业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肤色越浅,种姓越高 。不过,一般情况下,再高贵的婆罗门也白不过英国人(毕竟印度天天暴晒,英国整日阴天)。 是不是印度人对白皮莫名的情愫也给英国人增添了一份好感?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这个让人非常无语。

作为英国女王王冠上曾经的明珠,印度对于英国的感情,不是并不反感,而是一点儿也不反感;不是有些感谢,而是感恩戴德。

这个时时刻刻以第三世界老大自居的南亚国家,在1947年建国之后就开始了野心勃勃的对外扩张。除了62年的惨败,印度的国土面积和它的人口一样,始终在不断膨胀。

一般而言,有过被殖民经历的国家,在走向政治独立,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后,一般都会着重建立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以冲淡殖民者对本国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理论上说,被英国殖民者殖民了200多年的印度,深受英国殖民者的掠夺和压迫,对英国应当是更加咬牙切齿才对。

但匪夷所思的是,走向独立的印度不仅没有以被英国殖民为耻,反而将被殖民视为无上荣耀,并处处以英国殖民者自居。

这就奇了怪了,难道世界上真有跪久了站不起来的民族?

似乎印度已经坐实了这一点。那么为何印度会如此“自甘堕落”呢?静夜史认为真正原因在于:

英国给印度带来了太多好处。

首先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南亚次大陆虽然出现过孔雀王朝、莫卧尔王朝等区域政权,但南亚次大陆始终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非一个国家,这一局面直到英属印度的建立才最终改变。

英国殖民者到来后,相继击败葡萄牙、法国等殖民势力,成为南亚次大陆的实际统治者。不仅如此,印度还将缅甸、也门等纳入英属印度的势力范围,达到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巨大规模。

为实现对印度的有效统治,人数较少的英国殖民者采取了联合印度上层,辅以分化瓦解的措施。即联合印度上层的土邦领主,对其他土邦进行拉拢分化或打击。

另外,对南亚次大陆已有的种姓制度,英国殖民者进行了规范和强化,使之成为统治印度的有效工具。

对于印度底层民众而言,英国殖民者和土邦民主联合组成的统治阶级与独立后的印度上层并无二致。而对于印度上层而言,英国殖民者除了给他们带来铁路、棉麻种植业等一系列硬件设施外,还为印度制定了法律,培养了高等人才等。

换句话说,英国虽然掠夺了印度大量财富,但是给印度带来了现代文明,成就了印度这个国家。所以印度对英国的感谢,尤其是印度上层的感谢,是发自内心、异常真挚的。

因为印度虽然也是文明古国,但古印度文明早已在英国等殖民者的入侵下灰飞烟灭。对于现代印度人而言,英国就是现代文明的传递者,是英国给了这个国家生命,所以在印度走向独立后,对英国殖民政策的全盘接收也在情理之中。

印度独立后,致力于恢复英属印度版图,对于殖民地时期英国殖民者在我国西藏划定的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也迫不及待地承认,只不过此时的北方大国早已不是积贫积弱的清政府,对于印度这种自以为是的无耻行径,北方大国进行了暴风骤雨般的反击。

可以说像印度这样,对被殖民历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情况世所罕见。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力说明了印度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自卑心理,并侧面反映了英国殖民政策的成功。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印度🇮🇳次大陆的王公贵族即高种姓者,大都是原欧洲来的雅利安白种人。

与英国殖民者同属一族。

所以他们对英国殖民者没有强烈的反感意识。

英国占领印度次大陆时。

次大陆上有数百个大小不一的帮国。

一些帮国之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互不相属。

英国殖民主义者,诡计多端。

以保留这些原统治者的基本利益为诱饵。

让他们归属了英控殖民当局。

于是印度次大陆大部分地区都归属英控当局。

才会有后来的大印度和小巴基斯坦。

英控印度时,组成以英殖民当局为主,各土帮王公大臣携手高种姓者共同参合的领导阶层。

低种姓者苦不堪言,受到双重的盘剥。

经过英人百年的统治,大部分高种姓族群,已掌握三哥式的英语。

为他们与世界交流平添了方便。

蒙巴顿方案实施后,原来从未统一的印度次大陆,大都归属了新印度。

虽然以英式。选举方式,组成了所谓新的领导阶层。

实质上,大部分权力还是由高种姓者掌控。

但是此时印度已非旧时土邦林立旧面貌。

而是换然一新的新印度。

领土面积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之一。

一个四分五裂的次大陆,变成了基本统一的大印度。

故,这些以雅利亚人为主的高种姓统治者们,能不心存感激吗?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没有英国的殖民统治就不会有现代的印度。

在印度的历史上,只有莫卧儿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虽说这个莫卧儿王朝从建立到灭亡期间共有三百年左右,但他真正统一印度的时间却只有一百年左右。换句话说,在印度的历史上,只有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处于统一状态,其他的时间都处于分裂之中,就类似于我国的春秋战国、五代十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那样。也正是由于统一的时间短,印度人并没有形成大统一的意识,他们对政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多只到邦这一级。正因如此,所以就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对古代印度,与其说他是个国家,不如说他是个地理名词更合适。

那是谁让印度人有了大一统的意识呢?是英国殖民者。正是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的两百多年,让印度人有了大一统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殖民统治者才是印度的国父。

另外,英国殖民者在统治印度的时候,不但教给了印度人大一统的意识,还为印度的现代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为了更好的掠夺印度的资源,英国殖民者就在印度修铁路,修公路,修港口,建立配套的工厂、企业。另外,为了便于管理印度,英国殖民者还给印度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建立健全了印度殖民政府组织,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今印度还在享受着英国殖民者带来的好处。

另外,英国在殖民印度的时候,培养了一批亲西方的政治精英,并将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如今印度能在美俄欧之间左右逢迎,到处都吃得开,这与印度国内的亲西方势力是分不开的。

所以,对于英国殖民者,印度还是挺感激的。


血染战旗红


其实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殖民地,对于大多数的殖民统治来说,这些经历都是对本国的羞辱,也是无法忘怀也不想要提起的屈辱经历。可是印度却不同,印度对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不仅没有任何反感,还十分感谢英国,为什么印度的三观和主流不同呢,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虽然提到印度的时候,人们所想到的是一个国家的名称,实际上也是如此,但是过去印度的情况和其他国家不同,印度这个名称对于这个国度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印度曾经是一个分裂的多民族地区,在这片区域内有很多邦国,过去这些邦国之间经常发生矛盾,而且互不相让,这样自然无法统一。因为印度有这样的政治特点,所以印度遍地都是公主王子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毕竟印度的割据和分裂太严重,所以当时印度是难以达成统一的,这样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印度只有等死的份。


在印度的众多王朝中,莫卧儿王朝的名气是很大的,但是即便是这个王朝,也只有虚名而没有实权,因为当时各方势力都雄霸一方,也没有将莫卧儿放在眼中。更加重要的是,在印度这片地区,一共有一百六十多个民族,语言就有两百多种,而且宗教也不统一,因为这样的形势也加剧了矛盾和分裂,当局者没有任何办法。但是到了十七世纪,当时英国人开始进入到印度,英国发现莫卧儿王朝的权势已经丧失殆尽,就趁机开始在各个邦国之间进行挑拨,英国这样的做法让印度邦国的矛盾日益加深,而英国就借着这个机会在印度建立了殖民统治。对此印度人是作何感想呢?其实印度对于英国一点都不记恨,反而是感谢,因为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时,并没有采取暴力,只是印度邦国之间所产生的矛盾,所以无法归咎于英国。而其他地区之所以对殖民统治如此痛恨,就是因为大部分的殖民统治都伴随着残忍的镇压,由于英国和印度之间没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自然就没有什么仇恨可言。


另外通过英国的殖民统治,一下子解决了印度的分裂问题,让印度实现了统一,对此印度自然表示感谢。就连现在的印度总理也曾经公开表示过,印度对英国十分感激,因为英国给予印度很多可贵的资源,更加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让印度获得了稳定的政局。


尚武菌


路人甲路人乙简单说说自己的观点:其实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英国殖民,可能就没有今天统一强大的印度,英国的殖民反而成就了印度。

印度历史上大多数时间就是分散的小国,无数次被异族入侵占领,很多被中国打跑的游牧民族在印度次大陆上优哉游哉建国。最令印度尴尬的是,印度虽是四大文明古国,其实他只是个地理概念,它的历史记载很多都是从中国或者阿拉伯翻译过去的。



后来,英国殖民印度,帮助印度实现大一统,领土暴涨几倍,功不可没。同时印度在英国的统治下,打破了封建社会的进程,成立了政党,建立了大学,建立了英美法系为主导的印度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的殖民使印度在130年左右就走过了西方国家500年的历史进程,成为了现代国家。

最后,英国在印度也有很多建设。像印度这么大的国家,花一些钱搞搞建设,根本就什么都看不到。同样的10亿英镑,放在香港,可能香港会成为20世纪世界最先进的地方,放在印度,就连个水花都起不来。而当年英国是花了血本在印度修建了2万多公里铁路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很多当年的基建铁路到现在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很显然,在历史与现实利益面前,印度更注重国家利益。所以印度对英国并不反感,反而很感谢英国!


路人甲路人乙


二百年的殖民带给了印度太多的变化,殖民时代的遗产从物质到精神都已经内化,已经成为了印度历史与现实之一部分,如此怎么能恨得起来呢。

外在的,带给印度最大的变化就是实现了印度的大一统。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更多的是个地区概念,就好比说现在南亚一样,根本不是个统一的国家概念。只是英国殖民者到来后,才将众多印度地区邦国或攻灭至于英印殖民政府之下,或者不灭其土邦,但是进行全面掌控,无非也是在英印之下高度自治的“省份”而已。到了二战之后,印度独立,直接继承了英印衣钵,不仅如此,还有过之无不及,还将土邦的王公赶下台,直接归于印度政府统治之下。如此,英国人“帮助”了印度实现了统一,还能恨么。

内在的,带给了印度西式的政府体制,与英国一样,印度实行议会内阁制,内阁总理掌握实权。这种体制,一方面让印度对内更有张力,另一面更重要的,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democratic 国家,那交往起来,就让印度在西方世界游刃有余,成为了西方的香饽饽,加上与俄罗斯关系本就不错,更让印度的外交政策柔顺光滑,通吃一切,好不痛快。

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带来这么大好处,怎么能恨得起来哟。


北玄武


不要一谈起“殖民”这个词,就认为英国当初对该国或地区进行过强行霸占或侵略或掠夺等,是犯有罪行的,凡是昔日大英帝国殖民过的国家或地区,今天的国力及处境都不算差,英国给这些国家或地区最大贡献就是给它们带来了“契约精神”(按今天说法就是法律及法制),这也是英国对全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一旦有了这个契约精神,人类社会就从一个封建皇权专制时代、野蛮时代进入到一个高度讲法制讲文明的法制时代,人人开始遵纪守法了,社会秩序也就逐步井然有序了。今天的印度国力之所逐步繁荣和进步、有民主与法制和自由等,多亏了大英帝国所赐予它的民主与法制这个礼物,印度理所当然地要对英国这个宗主国顶礼膜拜,且继续拜欧美国家为师,向他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殖民文化及西方文明今天看来不完全都是有毒有害的,不能一概而否定,要鉴别吸收它的精华而为我所用,毕竟它是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和繁荣的砝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