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擋不住發展,這些跨國公司和研發中心為何仍選擇上海?

疫情雖然影響全球經濟,但上海的投資吸引力仍在。

4月8日,上海市代市長龔正在市政府為新認定的21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10家研發中心頒發證書。上海市商務委透露,今年一季度上海實到外資46.69億美元,同比增長4.5%,實現了逆勢飄紅。

總部經濟多來自上海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

此次獲頒證書的跨國企業多數來自於上海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其中,生物醫藥領域企業7家,數字信息科技及人工智能領域、智能製造領域企業各4家,集成電路領域、新材料技術領域企業各3家。同時,行業領軍企業多,31家企業中,2家來源於世界500強企業,3家大中華、亞太及以上區域總部落滬。

上海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外資企業發展。今年相繼推出了營商環境改革3.0版方案、加強投資促進32條、進一步利用外資24條等舉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區兩級領導集中走訪在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重點外資企業,市政府先後召開9場政企合作圓桌會議,切實幫助外資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堅定外資企業投資上海、紮根上海的決心和信心。

目前,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累計達730家和466家;今年一季度上海實到外資46.69億美元,同比增長4.5%。

疫情未擋住跨國公司總部在上海佈局

全球知名運動品牌彪馬(Puma)此次將地區總部放到了上海。“我們對上海非常有信心。”彪馬(上海)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菲利普 (Philippe Bocquillon)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疫情只是暫緩了品牌佈局的速度,但並沒有對彪馬布局上海、佈局中國的計劃有任何影響。

“我不能確切告訴你具體數字,但品牌今年仍計劃在中國開設幾百家門店,包括上海。”他說,本來開店計劃是從今年2月份啟動的,受到疫情影響,現在從4月份啟動,他們預計中國消費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谷之後,消費的溫度會穩步上揚,為此做好了準備。

總部設在芬蘭赫爾辛基的維美德是全球領先的製漿、造紙和能源產業的開發者和供應商,和中國有近90年的合作歷史,目前在中國有四家世界級的生產工廠、三家服務中心、一個自動化技術中心和五個銷售辦公室。此次獲頒上海市第32批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2月10日我們就復工了,2月底全中國的工廠基本恢復生產,3月份上海工廠的生產負荷超過去年同期,今年一季度公司繳納的稅收也超過了去年同期。我們預計今年的生產運營情況不會比去年差。”維美德(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朱向東報出了一連串的好成績。他告訴記者,儘管數字化辦公發展迅速,但古老的紙張仍有向上發展的生命力。“因為國內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近年來包裝用紙、文化用紙和衛生紙的產量都處於上升態勢。”

疫情也蘊含業務新契機

邁羲醫療剛剛把地區總部落地上海,就看到了新業務的契機點。“疫情發生初期,我們的投資方MC醫療健康集團和三菱商事積極協調日本的供貨商,用最快的速度採購了120多萬隻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資,但這幾周,我們的主要業務變成了把國內生產的醫療物資出口到日本,支援當地的第一線。”邁羲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閔軍敏銳發現,通過這次疫情,公司的業務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疫情催化了變化,我們未來將加快與國內的優秀企業合作,從產品輸入向產品輸出轉型,這是我們很好的機會。”

閔軍透露,從行業來說,今年的業績短期會有影響,但這是“黎明前的黑暗”,“2003年的非典疫情之後,中國醫療出現了一輪爆發性成長,我相信過了這個階段,對於醫療領域的企業來同樣會看到巨大的機遇。”

梅里埃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此次受頒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成立於1897年前,總部位於法國里昂,是法國最大的體外診斷公司、全球最大的微生物體外診斷公司,在病原體精準診斷領域居全球領先地位。

梅里埃大中華區總部位於上海,是繼法國、美國之後全球範圍的第三大研發、生產、運營基地。公司先後與腫瘤醫院、瑞金醫院、華山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等開展聯合科研項目、建立聯合科研基地。

此次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團隊第一時間將中國疫情進展與總部溝通,上海研發團隊和總部科研團隊一起,迅速啟動C0VID-19檢測試劑等研發。3月,梅里埃法國總部宣佈成功研發2種C0VID-19病毒的檢測試劑盒,已獲歐盟認證的通用“ARGENE實時PCR核酸檢測試劑盒”,以及獲美國FDA認證的基於“FilmArray®”系統的“多重巢式核酸檢測試劑盒”。針對危重病人多為多重感染這一情況,大中華區科研團隊和總部研發團隊一起,繼續研發第3種能同時檢測C0VID-19新冠病毒及其他多種呼吸道、肺炎病原體感染的快速分子診斷試劑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