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與妻子蕭珊:我能給你的深情,便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在民國諸多文人的感情中,巴金與妻子蕭珊的最為獨特,兩人因文學而相識,又因文學而相愛,最終又相伴度過餘生,巴金在文學寫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真正讓他感受到人間值得的,還是他和蕭珊的愛情。

巴金與妻子蕭珊:我能給你的深情,便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因文學相識,或許也是愛

1936年,巴金髮表了自己的代表作《家》書籍一經發表後,立刻引起了文壇的轟動,而巴金的大名也逐漸出現了年輕一代人的眼裡,每天,巴金都能收到很多讀者來信。

有一天,巴金收到一封比較奇怪的信,在信封裡面,只有一張白衣黑裙的女孩子照片,在照片背後,有這麼一行字“給我敬愛的先生留個紀念”一時間,巴金就對女孩產生了興趣,兩人成為了“筆友”經過半年來信後,女孩忽然提議說“筆談如此和諧,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

巴金與妻子蕭珊:我能給你的深情,便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一番交談,兩人的心拉近距離

1936年8月,在上海一家粵菜館裡,巴金與這個通信半年的好友見面了,她就是蕭珊,蕭珊很健談,見到了偶像巴金,她整個人都是興奮得,恨不得將自己的所有故事都告訴巴金,她說,自己在家裡生活很苦悶,很像他筆下作品中的覺慧,她想要離開那個牢籠。

巴金聽後連忙勸道“你千萬不要這樣,你這樣的孩子還是一隻羽翼未滿的小鳥,很難飛得高遠,現在社會這麼動亂,你一定要多思考,再行動啊”在巴金苦口婆心的勸解下,蕭珊逐漸打消了離家出走的念頭,一番交談,兩人的心拉近了距離。

巴金與妻子蕭珊:我能給你的深情,便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家裡為蕭珊安排婚事,巴金怯弱,蕭珊怒不可遏

正當兩人的關係有所改變時,突然發生了一件事,原來,蕭珊的家裡為她安排了一門婚事,要她出嫁,對於接受新思想的蕭珊來說,她萬萬不能接受,因此就將此事告訴了巴金,她以為巴金會和她一起反抗這門包辦婚姻,沒想到巴金卻只是淡淡地說“這事你自己決定吧”

巴金的怯弱,讓蕭珊怒不可遏,她生氣地離開了,巴金當時已經知道了蕭珊的心意,但是因為年齡還有別的因素,他唯恐自己辜負蕭珊,因而便說出了這樣的話,蕭珊決定和巴金坦白心意,巴金終於說出心中想法“你還小,現在考慮不周全,等長大,如果還決定要嫁給我這老頭子,我們就在一起”

巴金與妻子蕭珊:我能給你的深情,便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八年的相伴,終於結為了伴侶

巴金的為她著想,讓蕭珊非常感動,抗戰爆發後,蕭珊無論如何都要和巴金一起逃難,1944,兩人生活比較穩定了一些,而他們的感情也愈加的熾熱,這一次,兩人終於放心了所有的羈絆,他們結為了夫妻,八年的相伴,終於修成正果。

兩人結婚時,沒有一個像樣的新房,但是對於兩位新人而言,能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幸運。

巴金與妻子蕭珊:我能給你的深情,便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相守相愛,生兒育女,直到陰陽相隔

抗戰勝利後,他們回到了上海居住,生活正式安定下來,蕭珊生育了一對兒女,一家四口人生活得其樂融融,巴金與蕭珊的愛,也並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驟減,反而是愈演愈烈。

1966年,巴金受到了衝擊,他被關在了“牛棚”蕭珊也未能避免,隨著丈夫一起受苦,可是無論到了什麼地步,兩人終於沒有什麼後悔之說,每當巴金受訓回來,看到蕭珊面帶笑容的等待,讓他覺得一切都值得,在那個黑暗的日子裡,蕭珊給了他最大的安慰。

巴金與妻子蕭珊:我能給你的深情,便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1972年,蕭珊被查出患了腸癌,因為是“罪人”的妻子,她的病情沒有得到很好的醫治,直到7月,蕭珊才被允許送到醫院,可是那個時候,病情已經到了晚期,直到這個時候,蕭珊已經惦記著巴金“我不願離開你。沒有我,誰來照顧你啊?”

做完手術五天後,蕭珊帶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了巴金,面對愛妻的離世,巴金很痛苦“我比她大13歲,為什麼不讓我先死?這不公平!”短短几天的時間,他的頭髮變得稀疏,3年以後,巴金才真正的拿到妻子的骨灰。

巴金與妻子蕭珊:我能給你的深情,便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我能給你的深情,便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此後的日子裡,每當深夜入眠時,巴金都會將妻子蕭珊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邊“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裡有我的血和淚”

我曾見過山川日月,大江黃河,可是它們所有,在我的心裡,也只有一個名字,蕭珊。

巴金能夠蕭珊最後的深情,便是守著她的骨灰度過餘生,從此,當所有人都稱讚巴金作品的時候,很少人看到,在夕陽下,這位老子佝僂的腰和蹣跚的腳步。

巴金與妻子蕭珊:我能給你的深情,便是守著你的骨灰度過餘生

人死或許如燈滅,可是愛是永恆

2005年,巴金自感時日不多,他給家人留下遺言,等他死了,將他的骨灰與妻子蕭珊的骨灰一同撒向大海,讓他們兩人重新迴歸彼此的懷抱,

巴金逝世後,家裡人按照他的遺願,將他的骨灰與蕭珊的一同撒在了上海長興島附近的東海,生前還沒有盡到所有的深情,死後在大海懷抱著彼此。

人死或許如燈滅,可是愛是永恆的,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忘了最初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