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國藩兄弟的科舉之路,看國人對高考的情結

曾氏一門,除大哥曾國潘外,四位弟弟的科舉都是十分不順,他們連個“廩生”的資格都沒考上,令他們一生引為憾事。所謂“廩生”就是各府縣秀才中的前幾名,他們可以獲得官府的廩米津貼,清朝的廩米津貼為每年廩銀四兩。不過曾國藩的四位弟弟中的三個後來都投筆從戎,並且都以戰功博得了功名,這三位就是曾國華、曾國荃、曾國葆。

從曾國藩兄弟的科舉之路,看國人對高考的情結

六弟曾國華性格孤傲,自視甚高,寫起文章鋒芒畢露, 被曾國藩視為有豪傑之氣,而且在眾兄弟之中,他的文章也倍受推崇, 被稱為“靈氣甚高”。然而他的科舉屢屢受挫,連個秀才都沒考上,最後還是其兄花錢為他捐了個監生,這才取得了做官的資格。不過捐來的功名在他眼裡是不光彩的,所以總是鬱鬱寡歡。當戰火燒到湖南境內時,他率先組織了團練,雖算不上是個良將,但心高膽大,也算是員悍將。 在三河鎮戰役中戰死,死後被封為四品道員。不過他的遺體只是個無頭屍,到底是死是活,成為了曾家的一個謎。

九弟曾國荃生性十分商傲,史書記載他“少年奇氣,調儻不斷”。1847年他以府試第一人入縣學,不久舉優貢,不過他的科舉之路也同樣沒走通,雖然後來因攻克金陵而官升到兩廣總督和太子大保,但始終以自己不是科舉出身為憾。

從曾國藩兄弟的科舉之路,看國人對高考的情結

小弟曾國葆,少年時性格孤僻,體弱多病,厭倦科舉,因悲憤兄長曾國華戰死於三河鎮,加入湘軍作戰。在天京前哨戰中以寡擊眾,大破各路來援李秀成太平軍十萬,建功甚偉。卻在1862年12月因操勞過度病逝於南京雨花臺湘軍大營內,死後追贈道員。“包圍天京” 的任務於是改由兄長曾國荃接手,於1864年 克竟全功。

這其中最守本分的要算大弟弟曾國潢,他的各個兄弟都出去大展拳腳,而他卻守在家中操持家業。曾國潢自幼就在父親的塾館讀書學習,天分不是很高,科考屢次名落孫山,後來像其六弟一樣,花錢捐了個監生的功名。從此之後,曾國潢專心輔助父親曾麟書照料家事,再也無意於科舉之業了。

從曾國藩兄弟的科舉之路,看國人對高考的情結

從以上不難看出,科舉對古人的影響之深沉,它不僅深藏功與名,亦是君子之為。可以想象,如今國人對高考的愈加重視,是有跡可循的,所謂望子成龍,此言不虛。

從曾國藩兄弟的科舉之路,看國人對高考的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