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已逝,相忘江湖

2018年的十月註定是一個不一樣的十月,小編還沒從李詠在美國逝世的痛惜中回過神來,今天,2018年10月30日,一條重磅炸彈又把小編炸蒙了:“香港01”10月30日消息,一代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筆名金庸)病逝,終年94歲。

金庸逝世了,江湖上的那個大俠真的相忘於江湖。​


金庸已逝,相忘江湖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寧人。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查良鏞於19世紀40年代後期移居香港,其後以筆名“金庸”著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如《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雪山飛狐》《鹿鼎記》等,其作品更屢被翻拍電影。


金庸已逝,相忘江湖

20世紀50年代,金庸的新派武俠小說風靡香港,正當其時的處於香港文化氣候變化的氛圍中。1949年前後的香港,大批商人、文化人、政治家和他們的財富一起湧入香港,改變了香港的人口結構、生活方式和文化趣味。香港當時流行三種語言,普通話——有些還用文言文、廣東話和英語,主要是廣東話和英語。除了南來香港的,很多人不怎麼懂普通話。金庸的文字是純粹的漢語,實際上既繼承了明末清初的文學傳統,又吸收了漢語現代文學的詞彙和語法,很通透。金庸小說的空間非常遼闊,從蒙古草原至回疆戈壁,從江南風光至中原江湖,從帝都至大理,想象馳騁萬里江山,大大慰藉了香港移民“北望神州”的文化鄉愁,也拓展了香港本地人的興趣。對當時的香港來說,突然看到那麼規範的文字,“非常新鮮”,又“特別吸引人”。


金庸已逝,相忘江湖

金庸一生經歷極其豐富,獲頒榮銜甚多,他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是一代傑出報人、是學者、是華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等等,見證了上世紀中國無數重大歷史事件。

1972年,金庸封筆;1989年,《明報》創刊三十週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長職務;90年代,金庸將《明報》集團賣給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

在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後,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兒女情長今猶在,江湖俠骨已無多。真是相忘於江湖了。

再見,大俠;再見,江湖。

金庸已逝,相忘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