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落日耀千秋


大河落日耀千秋

讓我記住敦煌寞高窟的是一個人,那就是著名的美學家高爾泰。很多人認識人從外貌開始,而我卻恰恰相反,我是從書開始,從他的文字開始。《美是自由的象徵》這本書讓我開始把以前零星雜碎的東西組合起來,學會完整的思考,就象一個音樂家把零碎的音符組成片段,再組合成完整的曲子,這是一本美學方面的專著作,但我卻從中得以反思:人的思維是怎樣進行的。

我驚歎於作者的思想,而非他的文筆,從而閱讀了他的大量的著作,閱讀與他有關他的一切文章,從中我知道了常書鴻這個名字----煌寞文化的守護神。

大河落日耀千秋

常老因為在法國留學期間,一次與敦煌壁畫的驚鴻一遇,就毫不猶豫的把家搬到了敦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和他一樣酷愛敦煌壁畫的高爾泰;臨終用自己的不眠的眼,把兒子也從日本招回了敦煌。在那片古老的黃土地上,傾家蕩產開鑿了另一片新的敦煌現代壁畫,可以說常老把自己和自己的子孫後代都留在了敦煌,有人曾問他:“如果有來生,你想做什麼?”常老回答說:“還做常書鴻,還來敦煌!”,晚年常老調北京任職,但他自號“京華時客”,常回敦煌,死了也葬在敦煌家的院子裡十年之久,最後移到敦煌寞高窟的正對面。

大河落日耀千秋

晉魏風骨是很多人推崇的一種精神和文化,記得學中國文學史的時候,魯迅先生對其評價很高,但說實話,我儘管讀過那個時代的很多作品,對晉魏風骨的理解仍然是混沌不清,但當高爾泰先生把唐隋朝時期的佛像與晉魏時期的同類作品一比較,文學作品中很多抽象的東西,在那一刻豁然開朗了,所以說不管是藝術還是哲學其實都很感性,文字是一種浮在表面的東西,而文化卻可以在任何一件物體上體現出來。

在很多人眼中,藝術家都是瘋子,但我在高先生的《寂寂三清宮》和《廣陵散絕》裡讀到的是一個藝術家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以及對民族愚昧的絕望,很多東西都在流失,以我們看不見的方式,我無法想象象常老這樣可以在過外享受很好的物質條件和藝術氛圍的藝術家們,在寂寞黃沙裡用鹽拌飯吃的時候,心裡會含著怎樣的人淚來愛著腳下的這片熱土,熱愛著這分古老的文明。這讓我想到同樣埋身於沙漠裡,從事核研究的鄧稼先、錢三強等前輩,以及許許多多從事高端研究而不能功與名俱獲的無名英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真正能提得起,放得下的又有幾人?

大河落日耀千秋

大字不認,素未平生的葛氏夫婦,只是一對國民黨政府派來戰時保護常老安危的平民百姓,只是因為常老看起來有佛的善相,就從此守侯在他的身邊,猶如再生之父母,終身不曾離開,在常老死後,遵其遺願,把他埋在了敦煌的家中,埋在了他喜歡的那棵樹下。

敬其如父,愛其如子,奉其如神,我想常老應該沒有什麼遺憾,人民理解了他,人民記住了他!

大河落日,煌煌東流,與不朽之靈魂同在!

(所有圖片皆取自網絡,無法找到葛氏夫婦照片,所以插的是《父親》油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