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中,為什麼王安石在道德品質上堪稱完人?

中華數千年文明,無論是禮樂仁義,還是詩詞歌賦,抑或是經史子集,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然百代王朝,可謂詩書之極盛,人文之至達者,僅唐與宋二代矣,其文化名人燦若星辰,不下千萬。而以詞賦散文判之,取得至高成就者則有八人,故稱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中,為什麼王安石在道德品質上堪稱完人?

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捍衛儒之原道;柳宗元,身系邊陲之地,以遊作記傳古今;歐陽修,常以醉翁之意,假秋風而聚賢才;蘇門三傑,更是無畏沉浮,名傳千古,文享九州;王安石,執拗於富國強民,固守於變革天地;曾鞏,中正之風傳家訓,一家進士報國恩。此八人皆千古之才,然今日,不比其文采官職,而論其人品。八人中,可謂道德完人者,孰也?江西人王荊公是也。

唐宋八大家中,為什麼王安石在道德品質上堪稱完人?

一 不納妾,終身付一人。

中國古代皆為男權社會,尤顯於男性貴族群體,三妻四妾者,妻妾成群者,皆甚為普遍。然王安石終生但娶一妻,以至終老,以成一生一世一雙人之念,縱其子天生患疾,仍不違其志。以至於其妻有為其納妾之意,亦被王安石斷然拒絕。

唐宋八大家中,為什麼王安石在道德品質上堪稱完人?

二 樸素勤儉,不以錢財為念

王安石,或為千古唯一不納妾,不坐轎子之宰相,且其有隻吃眼前菜之俗,可見其,無有口舌之慾,但存純凝之心。其子侄拜見,宰相留為客,暗歎其飯菜簡樸,故未吃完,然王安石最終食其剩飯,其子侄羞愧而走。僅此一例,縱管中窺豹,也可見一斑。

唐宋八大家中,為什麼王安石在道德品質上堪稱完人?

三 以家國為念,並奉獻終世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為拯救冗兵冗費之北宋王朝,一生盡心竭力,無畏任何阻攔,如牆角數枝梅花,默默釋放暗香,可見其高尚情操。變法雖以失敗告終,但王安石潔己為民之風骨,變革求新之勇氣,值得萬代傳承。

唐宋八大家中,為什麼王安石在道德品質上堪稱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