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抗挫能力,专家建议:从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最近和几个妈妈聚会,其中一个妈妈说“自已孩子玩游戏输了,就情绪崩溃,哭闹、还摔玩具、打人!”

大家表示同感,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已的看法。

“现在孩子都自尊心强,内心脆弱敏感”

“我家孩子也是,都不知该怎么对待他了,话说重了,怕接受不了。不说吧,又对孩子不负责”。

“现在又没有累活可干,可怎么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啊”

是啊,孩子抗挫能力弱,受不了批评和失败,很多家长都很头疼和担心,但又不知怎么帮助孩子。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专家建议:从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孩子哭闹背后的问题)

哪些错误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抗挫能力弱。

心理学上,把我们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叫做“抗挫能力”也叫“逆商”。

影响孩子逆商的因素很多,包括先天的遗传和性格,但主要还是后天的家庭教养方式。

1、过度保护

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他们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一点点的伤害。于是事事帮忙满足。

孩子要什么买什么,想怎样就怎样,一做不好事情,家长就替他做事。

在这种像蜜罐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娇气,过分依赖他人,步入社会之后生活不能自理,很难适应。

研究发现,从小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其挫折承受能力更差。一旦失败,对他们自尊心打击极大。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专家建议:从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喂孩子吃饭)

2、过度受挫

和过度保护相反,另一类父母相信,孩子越挫越勇,故意让孩子经历挫折。

实际上,一个人并不是经历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坚强。

美国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曾提出“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大概意思是,人在经历长期的失败后,最终会选择放弃抗争和尝试。受这种经历的影响,他们即便到了新的环境,也会表现出被动消极的心理状态。

所以说,我们要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但前提是,孩子已经有一定的韧性,具备抵抗外界压力的基础。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让孩子变得习得性无助。

就像李玫谨教授说的,如果你打算让孩子最终跑八百米,跑一千米,可以先让他跑一百米,跑两百米。然后再逐渐加量。否则孩子一次就累趴下了,再也不想跑步。

孩子抗挫能力弱,影响需重视

孩子抗挫能力弱,遭遇失败、打击、或其他重大压力时,不能很快调整恢复,很难从挫折中爬起来。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专家建议:从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受挫的孩子)

抗挫能力弱的孩子:

1、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习惯性畏难、退缩、逃避。

2、遭遇失败,他们输不起,会哭闹、生气、埋怨、暴躁,不能正确的排解情绪。

3、长期经历失败,他们会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自暴自弃。

4、严重者,会焦虑、抑郁、产生轻生念头。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的办法?

1、教养方式的转变

(1)过度保护的父母:

要明白,我们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但我们可以培养孩子对抗挫折的能力。

要让孩子适当经历挫折,积累对抗困难的经验,这样当他步入社会,才能坦然面对。

2)让孩子过度受挫的父母:

要避免过于频繁和过于苛刻的挫折教育。在让孩子经历挫折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性格、身体情况、心理基础等因素。

一般年龄越小的孩子适合经历的挫折越少,才不会变得习得性无助。

那么怎样掌握让孩子受挫的度?

·让孩子间接接触和感知挫折,有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如看逆商类绘本、动画片等。

·给孩子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如果目标过高,会使孩子反复受挫,丧失信心。目标过低,使孩子骄傲自满。所以家长要观察孩子目标完成情况,适时调整。

·在孩子对抗挫折取得一定成绩时,要给以及时的表扬鼓励。停滞不前时,要及时地给以指导帮助,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和解决办法。

2、思维方式的教育

思维方式决定命运!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就要培养孩子积极正确的思维模式。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专家建议:从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变我不行为我能行)

(1)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教授Carol Dweck提出: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是目前公任的提高逆商的有效思维模式。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模式,坚信当下的错误和失败是暂时的,自己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地进步提高。

▼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积极的暗示: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Tal教授说,其实一个人很容易进入角色。比如暗示自已是一个积极、坚强的人,久而久之这个人设就真的变成自已人格的一部分。

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房间张贴具有积极心理暗示的海报字条。如我能行,我可以做到。换个方法试试。向她学习成功经验,我也能变成功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真的变成字条上暗示的思维方式。

家长也可以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暗示,如,我相信你能行,让我们想想还有其它更有效的方法吗?

(2)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专家建议:从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正确归因)

觉察到自已的不良情绪之后,如果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负面情绪会像涨潮落潮一样,周而复始。最终以悲观、焦虑、抑郁、轻生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危害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

有人遭遇失败时,把原因归于“自已太笨了”“这件事太难了”。认为很多事情都是自已先天资质和外部原因造成的,无法改变,从而无法走出困局,一蹶不振。

而另一类人,在遭遇失败时,则把原因归于“一定是我努力不够”“可能是方法不对”。认为事情当下糟糕的局面,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从而积极应对,尝试解决问题。

所以,在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父母要多引导他去想:有哪些解决办法?不要把重点放在不能改变的东西上。

3、培养“情绪自我觉察能力”

(1)什么是情绪觉察能力?

情绪觉察能力,指的是个体能觉察自己当前的情绪是什么,以及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绪。认同和接纳所有情绪的存在,不逃避和否认,并且能用合理的方式处理。

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情绪,包括不良情绪,愤怒、悲伤、失落、不自信、焦虑、绝望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没有好坏之分,所以我们要认同和接纳自已的情绪。

每个人也都具备情绪觉察能力,只不过有的人能很快反应过来,及时做出合适处理。而有的人却很久才觉察到,迟迟未能做出正确反应,甚至被不良情绪打败。

研究表明,情绪自我觉察能力越高,对抗不良情绪的能力就越强,所以花点时间觉察自已的情绪,是很有必要的。

(2)情绪自我觉察能力,是可以习得和提高的。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专家建议:从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瑜伽)

比如,

1、深呼吸,让自已冷静下来。问自已,我现在情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和别人交谈,听听别人的看法。

3、咨询专业人士。都能更快觉察和排解自已的情绪。

4、进行有耐力的活动

研究表明,有意识的主动选择进行有毅力或耐力的活动,能帮助激发和加强人的韧性,让人的意志更坚强。

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进行跑步、骑自行车、或参加一些农村下乡活动、艰苦体验夏令营活动等。

5、家长榜样作用:分享父辈面对挫折的经历。

孩子往往只看到别人成功的一面,而不了解其中所经历的坎坷和挫折,从而不能对人生的挫折做正常化看待。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专家建议:从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分享)

因此,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已的挫折经历,和从中学到的经验。诸如,自己童年时养的宠物死了,被同学打了,某门考试成绩很差等的经历和感悟。

然后引导孩子分享自已的事和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引导孩子将关注点放在从失败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和新的有效方法策略,而不是过分看重结果。

让孩子明白,人生中会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挫折和失败是走向成功必须经历的过程,是很正常的事。

结语:

决定孩子走得远不远的往往不是智力,而是毅力。家长只要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能练就反弹困难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