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中醫|“風”、“寒”、“熱”看腰痛,如何辯證治療?

腰痛, 又稱為“腰脊痛”, 是指因外感、內傷或挫閃導致腰部氣穴運行不暢, 或失於濡養, 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為主要症狀的一種病證, 相當於西醫的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及梨狀肌綜合徵等腰部肌肉、神經及脊柱相關疾病,《黃帝內經》對腰痛這一病症的瞭解。


冬日中醫|“風”、“寒”、“熱”看腰痛,如何辯證治療?

風是萬惡之源。人的身體如果沒有很好的防護,就很容易被入侵導致生病。《靈樞經·百病始生》中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風邪引起的背痛也由於經絡內虛,致使經絡氣血不通, 引發腰痛, 並伴見頭項疼痛、背寒、發熱等症。

冬日中醫|“風”、“寒”、“熱”看腰痛,如何辯證治療?

《素問·舉痛論》中說:“經脈流行不止, 環周不休, 寒氣入經而稽遲, 泣而不行, 客於脈外則血少, 客於脈中則氣不通, 故卒然而痛。”可見,寒邪的致病因素是由於其“集、誘、凝”的特性,導致局部血氣衰竭和疼痛。在《素問·咳論》中,提到了寒邪引起的腰痛:“五臟各寒,然後病,微咳,甚至痛,腎咳,再咳,腰背痛。”腎負責氣的吸收,腰為腎之府。當寒邪侵襲腎臟時,腎的氣吸收功能受損,陽氣衰竭。因此,不僅咳嗽,而且氣血在腰部的部分停滯,導致“誘發疼痛”。

從“《素問·刺熱》可看出熱邪與腰痛的關係。脾虛者如有腎熱,應先患腰痛、骨痛、渴飲、體溫升高。脾是主要的肌肉。如果脾臟受熱損傷,肌肉就會失去彈性,導致疼痛和無法投擲。腎為主要骨,熱燒精,則腰椎不能抬起,可見疼痛。根據《黃帝內經》,腰痛的發病並不全是風寒之邪所致,也不全是陽虛寒凝所致。高溫還會影響肌肉和骨骼的營養,引起腰痛。由此可見,腰痛的治療不僅可以採用溫性補品,還可以注意一些患者的滋陰降溫需求。如果不使用溫補祛寒的產品,體液和陰血會越來越少,筋骨的邪熱無法消除,背部疼痛也無法恢復

冬日中醫|“風”、“寒”、“熱”看腰痛,如何辯證治療?


因此,根據《黃帝內經》,腰痛的主要病理因素是風、寒、熱。核心腰痛的病機是氣血作用的病理基礎,氣和血的缺乏導致人體缺乏運動或氣、血和體液,也就是所說的“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

《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 :"通則不痛, 痛則不通",認為風、寒、熱造成了氣血的“不通”與“不榮”, 導致腰痛的發生。因此, 治療應該“通之”“榮之”, 根據腰痛的不同臨床表現, 施以臟腑辨證或經絡辨證, 明確主要病位, 採用針刺和刺絡, 配合中藥湯劑、火針、艾灸、導引等輔助手段, 優化治療方案, 綜合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