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有多少鬼节?看看你知道几个

三月三

三月三即上巳节,发端于上古时期春日沐浴辟邪的巫术活动:禊祓(xì fú),人们选择这一天去郊外水边,洗出污垢、祓除不祥。

后世上巳节渐渐失去浓郁的巫术色彩,成为人们踏春游玩的日子。

中国究竟有多少鬼节?看看你知道几个

唐代妇女出游

春秋战国时,年轻男女在这一天更加大胆奔放,《诗经》中《郑风·溱洧》(zhēn wěi)就描述到两个年轻男女在上巳节心生爱慕的故事: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们喜好清谈,曲水流觞,咏诗赋怀。唐代三月三丽人行,曲江池畔游人如织。如今上巳节已经几乎消失在汉族的日常生活里,反倒是南方少数民族仍有三月三举办歌会的习俗。

中国究竟有多少鬼节?看看你知道几个

流觞曲水

清明节

清明节是至今最广为人知的鬼节,发端于早期的火崇拜。熄灭火焰又重新点燃称为改火,有辞旧迎新之意,改火之际还要焚烧象征谷神稷的人牲敬献祖先,这是对火神的祭祀活动。

祀火节逐渐演化为寒食节,重点从改火转变为祭祖,但仍保留了节日当天熄灭火焰的习俗。

中国究竟有多少鬼节?看看你知道几个

七月半

民间俗称七月半为鬼节,这一天阎王会打开鬼门,放众鬼重返人间,享受人们的祭祀。习俗有放河灯、放焰口、烧法船、烧衣包、烧纸钱、祭祖先、办法会等等,丰富多彩。

中国究竟有多少鬼节?看看你知道几个

其实七月半包含三个节日:佛教的盂兰盆节、道教的中元节和民间俗称的“鬼节”。

佛教盂兰盆节在七月十五,来自佛经中目连救母故事,目连的母亲身前刻薄,死后堕入饿鬼道,目连在佛指点下,在七月十五这天供奉地狱众生,母亲得以脱离苦海。

道教立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对应的是道教中“中元地官清虚大帝”的诞辰,这一天人们举办中元会祈福避灾。

中国究竟有多少鬼节?看看你知道几个

自古以来秋七月就是人们祭祀鬼神与先祖的重要日子。《礼记》就认为立秋之日,天子要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祭祀主杀伐的白帝。平常人家也要在秋七月举办“秋尝”,祭祀祖先父母。

这一习俗慢慢演化,受到佛、道影响,最终成了“七月半,鬼乱窜”的鬼节。

之前也写过

十月朝

十月朝即十月初一,又名十月朔、寒衣节,因为由秋入冬,有些地区会用纸剪成衣形为祖先焚烧,因而叫送寒衣,是传统事死如生思想的体现。

中国究竟有多少鬼节?看看你知道几个

十月朝起源于秦国的正月,秦朝以夏历(也是我们现在用的农历)的十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即正月初一。因为秦朝原是西北羌戎民族,羌戎以十月为岁首,秦人立国后仍沿袭这一传统,统一六国后仍以十月为岁首。

秦虽然二世而亡,但岁首习俗仍然保留下来,在汉武帝定《太初历》以前,汉朝数代仍沿用秦历,在改历以后,民间仍把秦岁首看成节日,流传“十月朝”、“十月朔”等称呼。

为什么新年会变成鬼节呢?因为远古十月的年节就是祭祖的日子(现在春节也是祭祖的日子),先秦时期十月也被认为“正阴之月”,阴气旺盛正适宜祭祀亡灵,《月令》就记录了先民在十月立冬整饬丧葬、检查棺椁制作流程和规格、考察坟墓、祭奠逝者的活动。

冬至

冬至有鬼俗,历史甚早,《周礼·春官》说这一天要“致天神人鬼”

但冬至也并非纯粹的鬼节,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很多地区冬至相当于过小年,这应该与周朝有关,因为周代建子(子月为十一月),周朝的正月是夏历十一月,汉代建寅(寅月为一月),采用的是夏历,但仍保留了冬至的庆贺活动。

说回为什么冬至成为鬼节,这离不开中国人的五行思想。鬼代表阴,阴之气,主要是水气。《淮南子·天文训》云:

“积阴之寒气为水。”

说明鬼和水有联系,现在有老一辈人烧纸会选择临水的地方,认为鬼以水德报应生者贤孝,也是这个原因。

五行一年中都要经历生、旺、死三个过程,《淮南子·天文训》说:

“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

申月是七月,有七月半,此时阴气生,称为“放鬼”,鬼门打开,众鬼出行。

辰月是三月,有清明节,此时阴气死,称为“收鬼”,要为鬼魂修整坟墓,让他们回家。

子月就是十一月,阴气壮。冬至在子月,又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候,白昼为阳 ,黑夜为阴,这一天阴气最重。所以冬至自然也成了鬼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讲究的,一篇文章也唠嗑不完,下次再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