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與高校自主招生的區別和優勢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

等相關專業招生。建立學科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形勢要求和招生情況,適時調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

發展歷史

2020年1月,《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印發,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試點高校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招生程序

一、制定招生簡章

有關高校應根據本校的辦學定位、學科特色等,制定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內容包括領導機構、招生專業及計劃、報考條件及方式、入圍高校考核的辦法、考核程序及辦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綜合成績折算辦法及錄取規則、監督機制、諮詢及申訴渠道等。招生簡章報經教育部核准備案後,於3月底前向社會公佈。 [1]

二、考生申請報名

符合生源所在地當年高考報名條件以及強基計劃招生學校報考條件的考生,由本人提出申請,於4月份按高校招生簡章要求進行網上報名。省級招生考試機構要對本地報名考生的高考報名資格進行嚴格審核。

三、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報名考生均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

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原則上於6月25日前根據高校招生簡章確定的規則,向有關高校提供報名考生高考成績(不含高考加分)。

四、確定入圍高校考核名單並公示

對於以高考成績入圍高校考核的,有關高校在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併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線,下同)上,按照在生源所在省份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以考生高考成績從高到低確定參加高校考核名單。

對於符合高校破格入圍條件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績應達到高校招生簡章確定的要求,且原則上不得低於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

有關高校原則上應於6月26日前確定入圍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單並公示入圍標準。

五、組織高校考核

有關高校於7月4日前完成對入圍考生組織高校考核(含筆試、面試)和體育測試,其中體育測試結果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

高校考核是國家教育考試的組成部分,由招生高校負責組織實施。有關高校要嚴格執行教育部關於特殊類型考試招生工作相關規定,合理確定高校考核的內容和形式。積極探索通過筆試、面試、實踐操作等方式,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增強選才的科學性。要充分運用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全面、深入地考察學生的能力和素養。要加強命題安全管理和質量管理,加強面試專家等相關人員名單的安全保密,認真執行迴避制度。高校考核的筆試、面試應安排在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進行,面試採取專家、考生“雙隨機”抽籤的方式,全程錄音錄像。

考生綜合素質檔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中學根據入圍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單于6月27日前提供。已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臺的省份,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將考生電子化的綜合素質檔案提供招生高校。未建立省級統一信息平臺的省份,由考生就讀中學提供經中學校長簽字確認的綜合素質檔案。綜合素質檔案須提前在考生就讀中學詳盡公示。

六、確定錄取名單並公示

有關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並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確定錄取名單,提交生源所在省級招辦辦理錄取手續。各省級招辦應在提前批次錄取開始前完成錄取備案。破格錄取的考生,按照高校招生簡章公佈辦法進行錄取。被錄取考生不再參加後續高考志願錄取。有關高校須於7月5日前確定錄取考生名單並公示錄取標準。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720670/answer/980187143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乍一聽好像就是個對自主招生的改革,那麼它與原自主招生相比,有什麼不同和優勢呢?

我們正好結合教育部官方給出的五個角度分析一下,這對普通考生來說是否是一次新的契機。

一是選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二是招生專業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範圍;“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三是入圍校考的依據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圍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四是錄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採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養模式不同。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並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髮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從定位、入圍依據和錄取方式來看:

眾所周知,自主招生所面向的考生都是一些在某些學科中具有特長或者科技創新的學生,或者說大部分是能在各種競賽中取得過優異成績的學生,競賽成為了極其重要的敲門磚。而強基計劃的推出,則是探索新的多維考核評價模式,取消了競賽證書、論文、專利等作為入圍高校考核條件,將高考成績作為入圍標準,想選拔綜合素質優秀與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這將極大降低普通考生的准入門檻,對高考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有極大意義的。

自主招生以降分的方式給考生降壓,本質上看還是對競賽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換句話說對於高考本身的要求降低了許多。而強基計劃的從高到低錄取,確實可以讓更多的考生參與進來,但也

意味著學生將對平時各種素質評價都要上心了

另外,強基計劃仍然保留了自主招生的影子:對於“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認定,強基計劃或許在實際操作中仍舊會沿用自主招生的評價體系。雖然以高考分為入圍標準,但此次改革仍然保留了15%的高校考核分,還是對普通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尤其是對於文科類學科來說,基礎優秀的考生的優勢是否能夠體現出來,還未可知。不盲目追求競賽,也不單一參考高考分,從中求取的平衡點是否合理,還需要實踐去做檢驗。

從招生專業和培養模式來看:

從這個維度看,強基計劃的人才培養目的就很明確了。上述專業都屬於非熱門專業,之前從競賽中脫穎而出的自招頂尖學子,幾乎都不會去考慮這些基礎學科。國家此舉,無非就是想要讓更多優秀的人才投入到基礎學科的學習與建設中。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方面和特殊優勢的學生,將會被高校破格錄取。

不過,因為這些基礎專業確實不太適應目前的就業趨勢,所以對普通考生來說,尤其是家中情況是需要儘快就業的,建議一定要考慮好自身情況再進行選擇。一旦踏入專業的學習,面臨的本碩連讀,或者本碩博連讀,都是為學生不換專業不轉行做準備的。這對於確實想深造的考生是有好處的,但更多盲目進入的考生可能就要為自己做出的決定浪費多年青春了。

綜合來看,對於普通的考生來說,這場改革是給大家提供了更多機會的:將精力重點放在提高平日的學習效果,不會影響普通考生本身的學習與備考,比起自主招生需要一頭扎進競賽學習,確實是普通考生的優選;但對於專業的選擇,還是需要多加考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