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戰國策》之類的國學經典到底有哪些實際價值?

小康叔叔-


一本書的實際價值不是由這本書來決定的,而是由它所講述的文化內涵能不能和當代社會產生接觸點。我們就拿《論語》和《戰國策》來舉例。



《論語》是講述道德的書籍,雖然是兩千多年前對儒門弟子言行的要求,但其提倡的仁、信、忠、孝等思想並不會過時。這就很好的和當下社會產生接觸點,其大部分內容完全可以在當下社會作為行為準則。

比如人們喜歡和什麼樣的人結交?不孝順的人有人喜歡結交嗎?不忠誠的人有人喜歡結交嗎?不講誠信的人有人喜歡結交嗎?《論語》裡面講的絕大多數的品質是不分國別不分時代的,除非有一天社會黑白顛倒是非莫辯,才會把忠孝仁義當做可恥的行為,《論語》才會沒有了實際價值。很多人反對儒家,無非就是反對它曾作為統治思想而已,換個學派來作統治思想一樣會被這些人反對。


《戰國策》的意義和《論語》這種直接講述道德標準的書不同,這一類的書籍更容易在後世和社會產生新的接觸點,用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閱讀這類書籍,我們學習的不僅僅是記載的歷史知識,而是策士的縱橫術。在突變的場合下應該如何去應變?談判的時候要如何說服對手。這些不屬於人人必備的道德,而是屬於專業人士賴以生存的技能。只要社會關係還是錯綜複雜,這一類的書籍就不會缺少實際價值。

我們學習古代經典,不是簡簡單單地幾個字幾本書,瞭解古人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就是有益的,而是要努力尋找古典文化和當今社會的接觸點。就像誰能想到冷兵器時代的《孫子兵法》能在新社會模式裡用於商戰呢?

實用價值的忽略和當下普及古典文化的方向有關,很多人開設的教學課程只是在介紹文化而不是在使用文化,真正有價值的是如何運用古典文化到現實中去。曾經看過一個教授開設的課程就很符合這一點,叫做《古典文化的城市書寫》,不僅僅是在介紹古典文化如何如何,而是在告訴學習者古典文化是如何融入我們各個時代的城市建設的,這樣的研究才有價值。


待曉兒


提這問題的只能用莊子的話來說:小知不及大知。讀書就是為了實際價值?那哲學就可,不要了,探索宇宙沒什麼實際價值。讀書本質是知智慧的提升。


在林中路上


諸子百家之所以成為經典,是百家爭鳴的結果,不同的學派觀點並不一致。比如荀子被稱作先秦時期辯證唯物主義的雛形,孟子卻罵荀子的學說為“禽獸之言”。如何辯證的繼承和發揚,語境就顯得尤為重要,所有的經典都是特定環境下的產物。儒學在漢武帝時代被確定為治國安邦之道,到了李唐初期崇尚道教,武周又崇尚佛教禪宗,於是社會群體的認識論發生了不同於漢代的變化,一直以來延續為正統的《白虎通義》到了宋代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和政治的需要,二程及朱熹在此基礎上創立為“理學”,這個時候的儒學以白虎通作為根本,融入李唐以降的道釋文化,為宣揚其新的正統性,朱熹修訂了《四書》作為士子必讀本,這個時候的《論語》等已經被篡改,新儒學代替了漢唐舊儒學,各種清規戒律以“天理”的名義冠以皇家的法紀被融入社會群體的意識,明代陸象山和王守仁在程朱理學尤其是程顥的理論基礎上宣揚天理來源於良知,而良知即是本心,只要從本心上發現良知,自然會有良能,這是“知行合一”的涵義,絕不是世人所認為的“知道了還能做到”這樣粗淺無知的認識。儒學到了近現代,被稱為“最後一代大儒的”梁漱溟繼承孔孟傳統和王陽明的心學、以及佛教哲學和西方伯格森的學說,從朱熹的“滅人慾”入手建立新儒學,他認為現代儒學要解決的是“意欲”和秩序之間的協調性。正當梁漱溟想通過新儒學恢復“法制禮俗”來鞏固社會秩序的時候,破四舊等文化運動開始,剩下的可想而知。如何在當前環境下繼承傳統,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和社會需要,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從古到今一直在不斷的變化和探索之中,絕不是找本《論語》《左傳》《戰國策》讀讀就能萬事大吉。說了這麼多,也沒什麼用,古籍浩如煙海,平民小百姓也沒那時間沒那機會去探討研究,想的多了就是杞人憂天。只要遵紀守法,好好工作,對得起父母,教育好孩子,即使孔子再世,也會稱讚你。


靜聽天籟


首先聊《論語》吧,這部書若熟讀了,首先可以很好地和家人相處。家和萬事興,這話大家都熟,但是個大道理,沒有實質的方法。《論語》不同,給出了日用常行的方法。家人是很難相處的一群人,比如熱播的《都挺好》,窩裡鬥搞得雞飛狗跳。那《論語》的方法是什麼呢?一,練情商。做為人的首要標準是"正容貌,齊顏色,順辭氣"。啥意思,即便人長得歪瓜裂棗,但衣著整潔;不要作臉色,俗語講出門看天色,進門看天色;說話流利,大氣不要嗑嗑巴巴。二,怎樣和父母相處,用一個"孝"的場景來對待,心裡裝愛,臉上顯著真誠,能使父母愉悅。三怎樣和兒女相處,教他讀《詩經》,可以知禮,知言,知道自然景物。和家人相處好了,就開始教你怎樣混社會了。怎樣和上級,怎樣和平輩,怎樣和下屬相處。再教你人情世故,朋友犯錯了,生病了,過世了該怎樣盡禮,總之呢《論語》是一部處世百科全書。

《戰國策》講的是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策土解決難題的集子,馮唐講熟讀此書,在北京混個肚飽是沒問題,不知有無北京朋友真用此書混得風聲水起的。看此類書時,固然覺得計謀百出,但總覺得當年的國君很好忽悠,三言兩語就被搞定,好比傳說中的馬雲6分種拿下孫正義。不過這些策士真的比做馬雲,我又信了策士的能力。


陳不畏


您這個提法不準確。要說實際價值,那就是可以用錢衡量,但國學經典沒辦法用錢衡量。我想,你的意思是,學習《論語》等國學經典有什麼意義?或者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論語》等國學經典?

一、心存天地,可樹立博大而厚重的世界觀。

二,知曉陰陽,可樹立辯證又統一的人生觀。

三,立志明遠,可樹立堅定並恆久的價值觀。

四,修身養性,可培養掌控己心的能力。

五,明理懂禮,可培養與人相處的能力。

六,知孝明仁,可培養為人處事的能力。

七,曉史明義,可培養融合貫通的能力。



精華國學


問此問題的人簡直就是一枚傻逼!他能把國之精髓文化瑰寶拿到桌面上來問有沒有價值,這是在逼人罵大街呀。簡單說來,歷史的長河大浪淘沙,先人們的能力不至於把毫無價值的東西留下來傳給他們的後人吧。至於他的真實價值就恭請這位提問者捱罵之後查閱一下資料,豐富一下頭腦自行解決啦!再提問題前,一定要做好功課,別讓別人誤認為你是傻二趕集呢!


用戶13430229465


有實用價值,全民都認真學學,日本,美國都會掙著給中國人發獎品,特等獎一億個,沒個獎施特勞斯10輛;一等獎兩億個,每個路虎10輛;二等獎三億個,每個獎三百萬奧迪或寶馬10輛;三等獎13億個,每個獎百萬奧迪,寶馬10輛。同時所有獎外加500萬美元現抄。都去享受去吧,幾十年後,日本,美國把我國一分,咱國也不用操心站崗守邊疆了。唉唉唉,民族悲哀啊


飄飛的羽毛5


國學僅指古籍?


名字太麻煩懶得起


它所表達的是人生價值觀,只要人生存在天地之間都自覺不覺地觸及到它,儘管毛澤東,魯迅反孔批孔,他們的言行還是觸及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比如矛盾論裡面說要掌握事物的內在聯繫,實際上這叫做格物,他幫自己兩個女兒起名字也是出於論語,君子欲訥言,而敏於行。如果脫離了這種人生價值觀,沒有了這種思想理論來約束,將是一種醜惡的社會,醜惡的行為,甚至沒有了人性,日本在南京大屠殺實際上脫離了這種思想的約束。


2289649550


倫語講仁,義,禮,孝,信,為什麼用這些在人際交往中並不靈驗,而那些會說假話,會吹捧,會有小技量的人吃得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