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战国策》之类的国学经典到底有哪些实际价值?

小康叔叔-


一本书的实际价值不是由这本书来决定的,而是由它所讲述的文化内涵能不能和当代社会产生接触点。我们就拿《论语》和《战国策》来举例。



《论语》是讲述道德的书籍,虽然是两千多年前对儒门弟子言行的要求,但其提倡的仁、信、忠、孝等思想并不会过时。这就很好的和当下社会产生接触点,其大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在当下社会作为行为准则。

比如人们喜欢和什么样的人结交?不孝顺的人有人喜欢结交吗?不忠诚的人有人喜欢结交吗?不讲诚信的人有人喜欢结交吗?《论语》里面讲的绝大多数的品质是不分国别不分时代的,除非有一天社会黑白颠倒是非莫辩,才会把忠孝仁义当做可耻的行为,《论语》才会没有了实际价值。很多人反对儒家,无非就是反对它曾作为统治思想而已,换个学派来作统治思想一样会被这些人反对。


《战国策》的意义和《论语》这种直接讲述道德标准的书不同,这一类的书籍更容易在后世和社会产生新的接触点,用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阅读这类书籍,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记载的历史知识,而是策士的纵横术。在突变的场合下应该如何去应变?谈判的时候要如何说服对手。这些不属于人人必备的道德,而是属于专业人士赖以生存的技能。只要社会关系还是错综复杂,这一类的书籍就不会缺少实际价值。

我们学习古代经典,不是简简单单地几个字几本书,了解古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就是有益的,而是要努力寻找古典文化和当今社会的接触点。就像谁能想到冷兵器时代的《孙子兵法》能在新社会模式里用于商战呢?

实用价值的忽略和当下普及古典文化的方向有关,很多人开设的教学课程只是在介绍文化而不是在使用文化,真正有价值的是如何运用古典文化到现实中去。曾经看过一个教授开设的课程就很符合这一点,叫做《古典文化的城市书写》,不仅仅是在介绍古典文化如何如何,而是在告诉学习者古典文化是如何融入我们各个时代的城市建设的,这样的研究才有价值。


待晓儿


提这问题的只能用庄子的话来说:小知不及大知。读书就是为了实际价值?那哲学就可,不要了,探索宇宙没什么实际价值。读书本质是知智慧的提升。


在林中路上


诸子百家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百家争鸣的结果,不同的学派观点并不一致。比如荀子被称作先秦时期辩证唯物主义的雏形,孟子却骂荀子的学说为“禽兽之言”。如何辩证的继承和发扬,语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所有的经典都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儒学在汉武帝时代被确定为治国安邦之道,到了李唐初期崇尚道教,武周又崇尚佛教禅宗,于是社会群体的认识论发生了不同于汉代的变化,一直以来延续为正统的《白虎通义》到了宋代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政治的需要,二程及朱熹在此基础上创立为“理学”,这个时候的儒学以白虎通作为根本,融入李唐以降的道释文化,为宣扬其新的正统性,朱熹修订了《四书》作为士子必读本,这个时候的《论语》等已经被篡改,新儒学代替了汉唐旧儒学,各种清规戒律以“天理”的名义冠以皇家的法纪被融入社会群体的意识,明代陆象山和王守仁在程朱理学尤其是程颢的理论基础上宣扬天理来源于良知,而良知即是本心,只要从本心上发现良知,自然会有良能,这是“知行合一”的涵义,绝不是世人所认为的“知道了还能做到”这样粗浅无知的认识。儒学到了近现代,被称为“最后一代大儒的”梁漱溟继承孔孟传统和王阳明的心学、以及佛教哲学和西方伯格森的学说,从朱熹的“灭人欲”入手建立新儒学,他认为现代儒学要解决的是“意欲”和秩序之间的协调性。正当梁漱溟想通过新儒学恢复“法制礼俗”来巩固社会秩序的时候,破四旧等文化运动开始,剩下的可想而知。如何在当前环境下继承传统,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社会需要,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从古到今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和探索之中,绝不是找本《论语》《左传》《战国策》读读就能万事大吉。说了这么多,也没什么用,古籍浩如烟海,平民小百姓也没那时间没那机会去探讨研究,想的多了就是杞人忧天。只要遵纪守法,好好工作,对得起父母,教育好孩子,即使孔子再世,也会称赞你。


靜听天籁


首先聊《论语》吧,这部书若熟读了,首先可以很好地和家人相处。家和万事兴,这话大家都熟,但是个大道理,沒有实质的方法。《论语》不同,给出了日用常行的方法。家人是很难相处的一群人,比如热播的《都挺好》,窝里斗搞得鸡飞狗跳。那《论语》的方法是什么呢?一,练情商。做为人的首要标准是"正容貌,齐颜色,顺辞气"。啥意思,即便人长得歪瓜裂枣,但衣着整洁;不要作脸色,俗语讲出门看天色,进门看天色;说话流利,大气不要嗑嗑巴巴。二,怎样和父母相处,用一个"孝"的场景来对待,心里装爱,脸上显着真诚,能使父母愉悦。三怎样和儿女相处,教他读《诗经》,可以知礼,知言,知道自然景物。和家人相处好了,就开始教你怎样混社会了。怎样和上级,怎样和平辈,怎样和下属相处。再教你人情世故,朋友犯错了,生病了,过世了该怎样尽礼,总之呢《论语》是一部处世百科全书。

《战国策》讲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策土解决难题的集子,冯唐讲熟读此书,在北京混个肚饱是没问题,不知有无北京朋友真用此书混得风声水起的。看此类书時,固然觉得计谋百出,但总觉得当年的国君很好忽悠,三言两语就被搞定,好比传说中的马云6分种拿下孙正义。不过这些策士真的比做马云,我又信了策士的能力。


陈不畏


您这个提法不准确。要说实际价值,那就是可以用钱衡量,但国学经典没办法用钱衡量。我想,你的意思是,学习《论语》等国学经典有什么意义?或者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论语》等国学经典?

一、心存天地,可树立博大而厚重的世界观。

二,知晓阴阳,可树立辩证又统一的人生观。

三,立志明远,可树立坚定并恒久的价值观。

四,修身养性,可培养掌控己心的能力。

五,明理懂礼,可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

六,知孝明仁,可培养为人处事的能力。

七,晓史明义,可培养融合贯通的能力。



精华国学


问此问题的人简直就是一枚傻逼!他能把国之精髓文化瑰宝拿到桌面上来问有没有价值,这是在逼人骂大街呀。简单说来,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先人们的能力不至于把毫无价值的东西留下来传给他们的后人吧。至于他的真实价值就恭请这位提问者挨骂之后查阅一下资料,丰富一下头脑自行解决啦!再提问题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别让别人误认为你是傻二赶集呢!


用户13430229465


有实用价值,全民都认真学学,日本,美国都会挣着给中国人发奖品,特等奖一亿个,没个奖施特劳斯10辆;一等奖两亿个,每个路虎10辆;二等奖三亿个,每个奖三百万奥迪或宝马10辆;三等奖13亿个,每个奖百万奥迪,宝马10辆。同时所有奖外加500万美元现抄。都去享受去吧,几十年后,日本,美国把我国一分,咱国也不用操心站岗守边疆了。唉唉唉,民族悲哀啊


飘飞的羽毛5


国学仅指古籍?


名字太麻烦懒得起


它所表达的是人生价值观,只要人生存在天地之间都自觉不觉地触及到它,尽管毛泽东,鲁迅反孔批孔,他们的言行还是触及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比如矛盾论里面说要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实际上这叫做格物,他帮自己两个女儿起名字也是出于论语,君子欲讷言,而敏于行。如果脱离了这种人生价值观,没有了这种思想理论来约束,将是一种丑恶的社会,丑恶的行为,甚至没有了人性,日本在南京大屠杀实际上脱离了这种思想的约束。


2289649550


伦语讲仁,义,礼,孝,信,为什么用这些在人际交往中并不灵验,而那些会说假话,会吹捧,会有小技量的人吃得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