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破董卓,殺掉大將華雄,正偽歷史究竟如何演義?

大概從小學開始老師就會向學生灌輸一個觀點,那就是《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小說就有其虛構的地方!有一個很典型的事件,在三國比較早期,有一個很關鍵的人,那就是董卓。大家一起去討伐他,那時候討伐大隊中可否有關羽,他手下的大將華雄又是被誰殺死的呢?這一件事小說裡的描述失真的有些離譜。《三國演義》中有一章特地寫了關羽去斬了華雄,然而正史上此事卻是江東猛虎所為。江東猛虎何許人也?此人乃孫堅,他在歷史上出場和成名的時間算是比較早的,那那會兒的關羽到底在幹嗎呢?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請聽小編緩緩道來。

大破董卓,殺掉大將華雄,正偽歷史究竟如何演義?

首先關於董卓,先要說一下他到底是什麼樣一個人,做了些什麼,以至於大家要組隊去討伐他。有人說是負面形象、亂臣賊子也有人說是三國開篇的重要人物,基本上不好的說法居多,不然也不會釀成最終的惡果。來看看《三國演義》中對具體事件的描述,先是在起義中桃園的三兄弟救了他,但是他還挺膨脹的,不屑於理會這三兄弟。因為三兄弟當時確實還沒有什麼地位和名氣,不過對救命恩人這般態度,他的野心實在是配不上品質吧,太勢利眼了些。另外,大家對他評價都趨於不好的一面也不無道理,畢竟他的為人實在是為最後的眾叛親離埋下了伏筆。這只是個小事件,迴歸正題,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講講討伐以及殺死華雄的這件事。

大破董卓,殺掉大將華雄,正偽歷史究竟如何演義?

浩浩蕩蕩的討伐董卓的大隊由各方人馬組建起來了,董卓被多方所迫、進退維谷,只好決定遷都長安。但是在遷都前大面積的焚燒、挖掘、毀壞,把原先漢代的東西破壞的差不多,這個人真的很人渣。眾多人也並沒有因為遷都而放過他,他在長安也是越來越暴躁,做的事情也是愈加殘忍,把一副牌打得稀巴爛,不僅外人,親信也開始漸行漸遠。種種故事的鋪墊,不管出於何種目的,總之大家就是想拿下董卓。書裡面有一章要說關羽在討伐都過程中斬了華雄,這裡描寫的關雲長真的無敵了,大概意思是前期華雄贏了孫堅,然後就囂張得不可一世,再加上有個董卓那樣驕橫的主,總之囂張的不得了。然後關雲長卻在溫好的酒還未冷卻之前就把華雄給殺了。溫好的酒還未冷卻,有酒有英雄很佩服作者的描寫,畢竟這一段是作者自己寫出來的,一片亂世江湖的樣子,同時也是小說為了突出了時間是極短的,關羽的本領是極為高強的。

大破董卓,殺掉大將華雄,正偽歷史究竟如何演義?

書裡說華雄打敗了孫堅,然後關雲長去請求親自拿下華雄,歷史真相到底是如何呢?其實一開始就有說到,那會的劉備還不是後來的帝王,還在人家手下辦事沒什麼名氣和地位,那自然那會兒劉備手下的關雲長也還沒有後來的盛名與地位,甚至關羽本人並未去討伐董卓。至於書裡講的被華雄打敗的孫堅,恰恰是歷史上真正殺死華雄的人。那麼《三國演義》中孫堅的大敗可有歷史依據?答案是肯定的。

大破董卓,殺掉大將華雄,正偽歷史究竟如何演義?

孫堅在此過程中確實有過失敗,是被徐榮擊敗而不是華雄,這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孫堅打輸了之後就逃了,邊逃邊收攏一下殘兵。不可否定三國無論正史還是偽史真的都很有戲劇性,畢竟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就在這也有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孫堅帶著他收攏的敗將們進行了反攻,這一次大反擊孫堅的軍隊大破董卓並且取下了董卓身邊大將的首級,這個被梟首的人就是華雄。還有很具有戲劇性的一點就是,當時的華雄其實還是比較有成就的,官位也比較高,而那時候的孫堅其實還沒啥地位,但是有謀略有膽識,所以他竟在人才輩出的三國風雲之中成為了在這次討伐征途中大面積打敗敵方的第一人,拿下一血。

大破董卓,殺掉大將華雄,正偽歷史究竟如何演義?

至於《三國演義》為什麼要將這件事講成是關羽取得的成就,其實很簡單,出於小說對人物塑造的需要。事件發生在小說比較靠前的地方,那時候也是關羽形象塑造比較開頭的階段,通過一個個這樣的事件來體現將他的能舞善戰塑造起來了,這也使得溫酒成了段傳奇佳話。

大破董卓,殺掉大將華雄,正偽歷史究竟如何演義?

小編看來,三國的正史、偽史眾說紛紜,但是都很精彩。尤其是《三國演義》,作為一部精彩的小說,出於小說的需要,雖然與歷史有著一定的出入,但是更加具有英雄色彩和傳奇色彩。其實,無論是誰來描述這段歷史,都將是精彩絕倫的,因為這個時代的特徵決定了亂世與英雄,就是如此的有血有肉、跌宕起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