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廢除的是宰相制還是丞相制,你怎麼看?

羅日新


宰相制度起源

宰相制度起源於先秦時代,奴隸社會有名的如商朝商湯任命商代有伊尹為相,周代周公為太宰,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管仲,他們都為當時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推行中央集權制國家,明確三公九卿制,規定宰相為百官之首,在後數千年,宰相權力一直伴隨皇權,皇帝權力弱時 ,宰相往往威脅皇權,因而皇帝也時常提防宰相。

《史記·陳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上述可知宰相權力,秦朝時設置左右丞相,漢朝時與秦朝相差無異,只是以御史大夫為副相,牽制宰相,隋唐時期以三省政務堂長官為宰相,元朝以中書省宰相總理全國政務。至明朝時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廢除宰相制度。

總結

明朝是在推翻元朝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朱元璋介於歷史是有很多丞相獨攬大權,架空皇帝的史實,朱無璋不想將來皇權旁落,同時又因元朝時期,中書省宰相常常廢除皇帝,皇位更得頻繁,因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帝權力,從而廢除丞相,以六部分掌全國政務。


景粼玖序


我來回答。長頁說史,獨立觀點,歡迎大家點評。

明太祖廢除的是宰相制,這個錢穆和呂思勉的書都這麼說的。但其實兩者意思一樣。

丞相,管行政,漢代三公之一。

  • 錢穆>說:依照文字學原義,丞,是副貳的意思。所謂相,也是副的意思。就如現俗稱儐相,這是新郎新娘的副.......正名定義,丞相就是一個副官.是什麼人的副官呢?他該是皇帝的副官.皇帝不能管理一切事物,所以由丞相來管理.
  • 宰相呢?在封建時代,貴族家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祭祀最重要的在宰殺牲牛.象徵這意義,當時替天子和諸侯仍至一切的貴族公卿管家的都稱"""宰".到了秦漢統一,.......一切貴族倒下了,只有一個家卻變成國家,於是他家裡的家宰,就變成國家的政治領袖.

所以,丞相和宰相意義和性質都是一樣的,只是不同時期叫法不同.

一,朱元璋廢宰相.

明朝成立之初是設立了宰相的,胡惟庸就擔任了這一職位.但到了洪武13年,就是1380年,胡惟庸造反,明太祖認為必須接受這個教訓,不能任由宰相的權力過大,就廢除了宰相,不再設立。並且禁止他的子孫設立宰相.因此,明朝除了明初一小段時間有宰相,其他時間是沒有宰相的。

二,廢宰相的意義及影響

宰相本來是總理一國的行政的,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現在沒有了宰相,朱元璋順便把三省六部的三省也實質上撤掉了.就變成了,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這相當於,現代,把總理或者首相的職位去掉了,由各個部委直接向主席報告..

這樣的改變,就有了三大後果.

  1. 一切權力集中到了皇帝手裡.事物繁多了起來,如果皇帝本身勤政愛民,體力充沛尚可以.朱元璋是第一代皇帝,精力充沛,還可以勝任,朱棣也沒問題.到了後來的皇帝,在深宮中長大,就越來越不堪了.這也是明朝許多皇帝不上朝的原因吧,太累了啊.
  2. 沒有了中書省,沒有了宰相,又事物繁多,那就必要設立個皇帝的秘書,這就是內閣制的由來.因為這個秘書處在皇宮中,辦公地點在中極,建極,文華,武英四殿,還有文淵閣,東閣兩閣.這些都在內廷,所以這些人稱"""內閣學士".內閣學士原本五品,而六部尚書都是二品.可見地位不高.直到後來,由六部尚書兼任,才重要起來.然而,內閣制卻為後來的宦官當權鋪平了道路.
  3. 撤掉了宰相,內閣又沒有決定權,什麼事情都要皇帝批條子才能施行,後期的明朝皇帝又不上朝,臣子見不到皇帝,怎麼辦.此時,太監的地位就重要起來了,因為臣子的任何請求,決定都要經過太監才能達到皇帝手裡.於是,自然而然的,宦官專權的時代就到來了.

因此,朱元璋撤掉宰相,集中權力到皇帝手裡的最終後果就是宦官專權.明一代的宦官的權力可以說是封建制最高峰.朱元璋可能也沒想到,他的江山會敗在自己的政策手裡吧.


長頁論史


從意義上來說,是一回事。準確一點來說是廢除了宰相制度。因為宰相是一個大眾稱呼,而丞相是一個官職。也就是說宰相包括丞相。

歷代統治者都會總結前朝的經驗,加以改革,避免皇權旁落。

因趙匡胤在後周宰相範質的幫助下建立宋朝。趙匡胤對宰相的職能進行了行政、軍政、財政三大權力的分隔,並且改變了宰相坐著上朝的習慣。弱化相權的同時加強了皇權。可見歷代統治者都想方設法的減少外界的威脅。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吸取前朝的經驗,設立左右丞相,相互制約。朱元璋對宰相的行事風格和績效不滿意,比如楊憲欺上瞞下,專決省事。後又任命胡惟庸做丞相。

胡惟庸做丞相後,陽奉陰違。時間長了,很多事情都不經過朱元璋。胡惟庸嚐到權力的好處後,開始謀求更進一步,致使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

胡惟庸經過多年的經營,覺得時機已到,便向內聯繫平涼侯費聚、吉安侯陸仲亨,向外聯合元朝的殘餘勢力密謀反叛。

公元1379年九月,占城國來進貢。滿朝上下無人報告,後被外出的宦官發現。朱元璋大怒:認為無人接待使者,有失朝廷臉面。因胡惟庸和禮部相互推脫,朱元璋將相關人員全部下獄。參與胡惟庸謀反的成員塗節向朱元璋告發胡惟庸謀反。引出了著名的胡惟庸案。

此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 十二年九月,占城來貢,惟庸等不以聞。中官出見之,入奏。帝怒,敕責省臣。”——明史

私認為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胡惟庸謀反的事情,畢竟他有自己的情報機構—錦衣衛。朱元璋也想處理胡惟庸,只是不想引起朝局動盪,畢竟百廢待興。而占城國事件給了朱元璋機會。

廢除宰相制度的影響

宰相制度的廢除,使得皇權得以加強。宰相制度廢除以後,加大了皇帝的工作量。後來設立了內閣制度幫助皇帝處理政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皇帝用宦官平衡朝臣勢力,雖然朱元璋規定宦官不能幹政。

私認為朱元璋在廢除宰相時的想法是避免宰相把皇帝架空,為朱允炆繼位掃清障礙。一不小心幹了一件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