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固怀恩:忠义之士,却在帝王的猜忌被逼谋反

导语:他本不想造反,天子也相信他不想造反。可是,不想造反的人最后被迫造反;相信对方不想造反的天子最终却把对方逼反。

上文中所说的可怜之人叫做仆固怀恩,铁勒仆固部人,唐朝中期名将。仆固怀恩本能以名将的身份名垂青史,最终却以叛乱者的角色落幕,令人唏嘘不已。

仆固怀恩:忠义之士,却在帝王的猜忌被逼谋反

仆固怀恩

说起仆固怀恩的造反,是一种事实,更是一种无奈。

平定安史之乱

我并不想用"叛贼"来形容仆固怀恩,因为他在我眼中是忠义之臣。在安史之乱期间,仆固怀恩为了平定叛乱、保卫国家做了太多太多事情,这些都是我们常人不愿去做的,也不敢去做的。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仆固怀恩先后跟随王忠嗣、安思顺征战四方。他本人颇为英勇,又因是少数民族,本族语言与同罗语、回纥语接近,能与各方沟通交流。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仆固怀恩屡立战功,不失为一代名将。

然而真正的令仆固怀恩声名大噪的战役,还要从安史之乱讲起。安史之乱大家都再清楚不过了,由于唐玄宗的用人失误引发了一场改变大唐国运的叛乱,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在安史之乱涌现了众多保家卫国的名将,诸如郭子仪、李光弼以及仆固怀恩等。仆固怀恩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可谓是尽心尽力,他在各地斩杀叛贼,屡战屡胜。他还曾随郭子仪第一时间赶往灵武为刚即位的唐肃宗护驾,与众多名将共同投身讨贼护国的战斗中。尤其是在收复两京一战中,仆固怀恩居功至伟。

仆固怀恩:忠义之士,却在帝王的猜忌被逼谋反

郭子仪画像

仆固怀恩为平定安史之乱中做出巨大贡献,也因此官位高升,成为位高权重的一代名臣。

忠义

当然,仆固怀恩的忠义不只体现在骁勇作战上,他甚至为国牺牲了自己整个家庭。安史之乱中朝廷为快速平定战乱,曾向回纥借兵。可借兵是有代价的,仆固怀恩为此先后送出三个女儿前去与回纥和亲。

回纥在今新疆、蒙古等地,这在交通不发达的唐朝,几乎等于有去无回,父女估计一生难以相见。即便如此,仆固怀恩依然舍得把女儿送出去,因为他很明白:国大于家,有国才有家。

要论忠义,只怕没人比仆固怀恩的家族更忠义的了吧。在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一家牺牲达到46人,真可谓是满门忠烈。

不仅如此仆固怀恩的两个儿子都双双在前线与叛军厮杀。他还曾经上演过一出"辕门斩子"的精彩戏码。当时仆固怀恩的长子仆固玢因寡不敌众,战败向敌人投降。后仆固玢又找了个机会逃了回来。仆固怀恩绝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向逆贼投降,见到儿子仆固玢后二话不说就将其斩首示众。

仆固怀恩:忠义之士,却在帝王的猜忌被逼谋反

仆固氏姐妹远嫁和亲

要说仆固玢投降叛贼也属无奈之举,况且他也并非真的投降,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可在仆固怀恩看来,不管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都是对国家的不忠不义。大丈夫无论处于何种时刻都应该做好战死沙场的准备,绝不能向敌人投降。

正是因为这种观念,仆固怀恩不由儿子解释分辩,就将他斩杀了。小说中《辕门斩子》是说要斩,却没斩。然而仆固怀恩不同,他说到做到。只是可怜了仆固玢,竟惨死在亲生父亲手里。

在战场上拼杀、送女儿前去和亲、全家为国捐躯、斩杀投敌的亲子,这样的忠义之至的仆固怀恩怎能令人不爱。种种牺牲小家、成全大家的行为,仆固怀恩完完全全称得上是一名忠义之臣。

可就是这样的一位忠良之臣,又是如何被逼谋反的呢?

猜忌

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皇帝对武将都变得不太信任,非常害怕他们掌权。这种变化缘起于安禄山,安禄山就是一位拥有兵权的武将,可他却拥兵自重意欲颠覆李唐天下。所以后代皇帝非常害怕武将会因掌管兵权而图谋造反。

在平叛工作即将完成时,天子对武将们的戒备之心愈来愈重。朝廷先后把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明升暗降,实为剥夺实权。武将们的兵权被相继剥夺,改由天子最信任的宦官接管。

看着自己的同僚、上级先后被皇帝猜忌,仆固怀恩也难免恐惧起来。在恐惧的氛围下,仆固怀恩也做了许多不当的举措。仆固怀恩建议,让投降的叛军将领继续担任原先职务。

这一举措对仆固怀恩来说,是"养寇自重",给朝廷稍微留一些威胁。可朝廷却认为仆固怀恩此举是想内联叛镇,外结回纥,意图谋反。仆固怀恩想法是好的,没想到却适得其反,引起朝野上下的猜忌。

仆固怀恩:忠义之士,却在帝王的猜忌被逼谋反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版图

宝应元年,已是穷途末路的史朝义企图引诱回纥犯边,登里可汗亲率十万铁骑逼近关中。而仆固怀恩作为登里可汗的老丈人,游说回纥退兵之事当然要交给仆固怀恩去做。

然而当时的仆固怀恩尚在天子的猜忌中,又怕再次招来祸端,死活不愿意前往。朝廷被逼无奈下,只得赐他免死铁券,强行命令他去。

仆固怀恩力挽狂澜,成功游说登里可汗,使回纥退兵。仆固怀恩虽立下大功,但也招来了许多猜忌和诋毁,为他日后的被逼谋反埋下伏笔。

代宗的冷漠

立下大功的人,难免会遭到小人的恶意诋毁,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皇帝相信这群小人之言。

安史之乱平定后,仆固怀恩奉命护送登里可汗回国,却因骆奉先听信辛云京之言,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此时的代宗明知仆固怀恩是被诬陷的,却没有做任何表态,不为他伸冤。

仆固怀恩被人平白无故的诬陷,本就内心苦闷,而天子明知他被诬陷,却不做任何表示,以冷漠相待。这无疑之中寒了这位老将的心啊。

仆固怀恩只好给代宗写信,一诉心中委屈。代宗方觉不对,赶忙派宰相裴遵庆前去安抚。裴遵庆建议仆固怀恩上京面见天子,当面把话讲清楚。可皇帝长年累月对仆固怀恩的猜忌,让仆固怀恩不敢见天子,怕被杀。

朝廷又怕仆固怀恩谋反,因仆固怀恩的部下是郭子仪旧部,便派郭子仪前去收服。失去兵权,又满遭代宗猜忌的仆固怀恩被逼无奈下只得谋反。

果不其然,不久后,仆固怀恩谎称代宗去世,引得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前来犯边。唐朝派出郭子仪前去平定,而仆固怀恩则暴死于军中。

仆固怀恩:忠义之士,却在帝王的猜忌被逼谋反

(影视剧照:唐代宗)

回顾一下仆固怀恩的谋反过程,代宗的猜忌是最好的助推器。一个为国奉献一切的忠勇之士,却因为小小宦官的污蔑之言,而遭皇帝猜忌,这不是天大的讽刺吗?

仆固怀恩已将忠烈之事做到极致,却也能引来猜忌,代宗的冷漠让他寒心,让他不得不造反。确实,如果仆固怀恩不造反,早晚有一天也会因皇帝的冷漠猜忌而被诛杀。

当然仆固怀恩造反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代宗给他机会让他去京亲自说明情况,他却因害怕而不敢去。对于本就对你有所猜忌的帝王,你又不去澄清,这只会让君臣之间的矛盾加深,最终达到无以调和的地步。

结束语:仆固怀恩的谋反是在天子猜忌与自身性格的双重作用下促就而成,谁也怨不得,只能说是一种必然。毕竟"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