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眼看要亡国,结果太监救下了一小孩,从此让国家多延续一百年

太监原指宦官中的高级官员,现今指:“古代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这些人又被称为:宦官、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从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明朝眼看要亡国,结果太监救下了一小孩,从此让国家多延续一百年

可以说,历史上的太监名声一向不好,臭名昭著的不再少数。一方面,他们有身体和生理残疾,不招人待见,另一方面,作为和皇帝朝夕相处的人,他们可以说是和皇帝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了,所以,大部分太监和皇帝的感情都不错,在皇帝的信任下,他们自然有机会干预朝政,甚至,在一些皇帝不当政的朝代,太监便是国家里面那个隐形的帝王。

像明末一代奸臣魏忠贤,当时的皇帝迷心于木匠艺术,无心朝政,魏忠贤便借此机会,把持朝务,更是让大臣和属下称自己为九千岁,只比皇帝的万岁少上一些。并且,以他为首的阉党排除异己大肆腐败,让这个本就不堪重负的明帝国只能朝着灭亡的方向发展,不可逆转。

明朝眼看要亡国,结果太监救下了一小孩,从此让国家多延续一百年

但是,历史上也不乏有善良且富有责任感的太监,即便是身体残疾,身份卑微,依然绽放着人性的光辉。在明朝的中期,经历土木堡之变之后和两位皇帝的互相折腾,明朝的已经没有了开朝初期那般的强盛,尤其在朱见深当政期间,朝廷堪称是一塌糊涂。

此时,各种昏庸无能的人凭借裙带关系上位当官,朱见深更是迷恋上了一个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老女人万氏。仗着皇帝宠爱,万氏在后宫只手遮天。但是,万氏已经年老,不能生育,所以,她更是不允许除了她之外的其它女人为皇帝生下皇子。

明朝眼看要亡国,结果太监救下了一小孩,从此让国家多延续一百年

最终,在万氏的迫害下,怀有胎儿的妃嫔们或被药物流产或是被人故意伤害而流产了。即便这样,但还是有一个孩子侥幸的活了下来,他便是后来的朱祐樘。这其中都得益于一个人——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

怀恩,本出生一个官宦之家,原本可以享尽荣华的他却因为父亲的罢官被抄了家,他本人也被送进了宫中,净身当了太监。平常人遭遇如此打击,即便是不崩溃也不能再以善良的姿态去对待这世界了,但是,怀恩要坚强的多,他始终保持一个善良的心。

明朝眼看要亡国,结果太监救下了一小孩,从此让国家多延续一百年

在朱见深统治的期间,是他和当时的首辅商络艰难的支撑,最终,让这个帝国能得以继续走下去。即便是商络心灰意冷,他仍然从不放弃希望,因为他知道:只要有一个明君上台,就能结束这个混乱的时代。所以,他尽力的保住那个最后的火苗,那个孤独的孩子,朱祐樘。

在他的庇护下,朱祐樘得以存活下,最终也被确立为太子。但是,被嫉妒冲昏了头脑的万氏绝不允许这个孩子继续存在,猛吹枕边风,要朱见深废除这个不是她亲生骨肉太子。在万氏的蛊惑之下,朱见深一度想要废除太子,但是,怀恩却站了出来,以死相逼让朱见深收回成命。

明朝眼看要亡国,结果太监救下了一小孩,从此让国家多延续一百年

最终,朱见深没有废除太子,但是,怀恩却因为触怒皇帝,被贬到凤阳守灵。后来,朱祐樘成功登上皇位,为了表彰怀恩的功德,明孝宗朱祐樘特批为他建造了显忠祠。《明史·宦官传》中列举了三个好的宦官,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就是其中之一。

明孝宗朱祐樘上位后,这个皇帝并没有辜负怀恩和保护他的那些人的期望,他励志图精,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最终,也是朱佑樘让大明起死回生,再度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明朝眼看要亡国,结果太监救下了一小孩,从此让国家多延续一百年

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可以说,这一切,都源于怀恩的善良。

而在清代,也有这么一位太监,在甲午中日战争清兵战败之后,冒天下之大不韪,向慈禧太后上书,奏折言辞激励,将清兵贬低的一无是处,更是要求慈禧将权利归还于皇帝。慈禧看完,自然是十分愤怒,当即下令将其处死。

明朝眼看要亡国,结果太监救下了一小孩,从此让国家多延续一百年

当时的清朝,吸取了前朝太监干预朝政的危害,自开朝之初便规定:“内监不得干预朝廷事务,违令者严惩不贷。”可以说,这太监此举便是将自己往枪口上撞!那么,他是谁呢?

这个太监姓寇,名连材,本是后宫中的一名大太监,慈禧跟前的大红人。当时,侍奉慈禧的还有李莲英,安德海一众。但是,寇连材和圆滑世故的他们不同,并不是一个混蛋,他恪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善良。

明朝眼看要亡国,结果太监救下了一小孩,从此让国家多延续一百年

当时的清王朝在列强的欺压下已经是摇摇欲坠,不能支撑久矣,但是,昏庸的慈禧醉心权力不能自拔,不愿将皇权归还给已经成年的光绪。她更是大力镇压人们的反帝运动,对革新改进之言充耳不闻。在这乱象中,寇连材心中的不忿之情日益见涨。

最终,在甲午战争清兵的全线溃败之后她爆发了,愤怒的他上书慈禧换来一死。后来的慈禧念往日情分,还想对他网开一面。但是,此时俨然要一条路走到黑的寇连材,并没有向慈禧太后求情而是选择了从容赴死。

明朝眼看要亡国,结果太监救下了一小孩,从此让国家多延续一百年

尽管《清史稿》中对它的叙述只有区区140字,但在《清史演义》、《同治皇帝》等野史、小说中,该故事已被演绎出诸多版本。最精彩的当数“前门接旨,后门斩首”。

我们这个国家有着漫长的历史,但是,在这历史长河里,有人忧国忧民,也有人祸国殃民,有人恪守良知,也有人罪恶满盈。只是,无论时间何等漫长,人性的光辉从没有消失过。

『《明史·宦官传》、《清史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