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上闋俗詞俚語,借景生情,下闋卻筆鋒一轉,奇峰突起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彈,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怎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相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 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定風波

這是一首風格獨特的思婦詞。開篇先點明季節“自春來”,然後寫主人公眼中所見都是“慘綠愁紅”。綠指葉,紅指花,紅花綠葉本是美景,但因為主人公內心的惆悵,見美景反生厭惡,只覺綠慘而紅愁,這和錢惟演《木蘭花》“城上風光鶯語亂“中寫“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的感情色彩是很相近的。慘、愁二字,就此定下了上闋的基調。

《定風波》上闋俗詞俚語,借景生情,下闋卻筆鋒一轉,奇峰突起

因為心中煩悶,所以主人公“芳心是事可可”,什麼事情都覺得尋常,都覺得無意義,也都懶得去關注,“芳心”多用來指代女子的心緒,由此可見主人公是名女子。“日上花梢,鶯穿柳帶”,說明天亮了,而且已經亮了很久了,但主人公因為愁煩和慵懶,仍然不肯起身。“猶壓香衾臥”,一般情況下,香衾前會用“擁”字、“抱”字,詞人卻別出心裁地用了一個“壓”字,可見這女子壓著被褥而眠,睡得極不安穩,更見其內心的煩躁。

《定風波》上闋俗詞俚語,借景生情,下闋卻筆鋒一轉,奇峰突起

接下來繼續說明這女子的精神狀態,她肌膚消瘦、黑髮散亂,因為心情不佳,所以懶得梳妝。《詩經. 衛風伯兮》中說:“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自從愛人離開我到東方去了以後,我的頭髮亂糟糟的,難道沒有香膏,難道不知道洗頭嗎?但是我打扮漂亮了,又能給誰看呢?和此詞中所寫情境,是完全相同的。《伯兮》 是描寫婦人獨守空閨,思念遠行的丈夫,此詞用意相同,並且下面立刻點明:“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那薄情的人兒離開以後,竟然連音訊都沒有傳回來過呀,怎能讓我不心中煩悶,整天思念著他呢?

《定風波》上闋俗詞俚語,借景生情,下闋卻筆鋒一轉,奇峰突起

上闋雖然用了一些所謂的俗詞俚語,但借景生情,以懶得梳妝、日漸消瘦的狀態來表達思婦內心苦悶,還算是詞中常見手法,下闋卻筆鋒一轉, 奇峰突起。下 闋沒有再寫女子悲愁的心情,也沒有寫她懷念往日歡娛,以和如今的寂寞淒涼作對比,而是大聲喊出“早知怎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早知道會這樣,當初就不該放他走!不但要把愛人的馬鎖起來,還要把他關進書齋,整天作詩填詞,讓他不再去想外面的世界。那個時代,士人男子總是想博取功名,去做一番事業,他們的妻子卻被迫把家庭作為自己全部世界,所以詞中的主人公才會希望,倘若丈夫也能和我一樣,除家庭外不再考慮其他,那就肯定不會離開我身旁了吧。

《定風波》上闋俗詞俚語,借景生情,下闋卻筆鋒一轉,奇峰突起

詞人的筆觸順勢而下,主人公盼望著把愛人留在家中,那麼自己又該做些什麼呢?她希望可以捻著針線,整天跟在愛人身邊,陪伴他行,陪伴他坐,彷彿整個世界只剩下他們兩個人一般,她覺得只有這樣,愛情才算無憾,光陰才不會虛度。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只有女子才會做如此想,可見作者對女性瞭解之深,同時也對她們關愛之深了。

《定風波》上闋俗詞俚語,借景生情,下闋卻筆鋒一轉,奇峰突起

此詞為柳永著名的俚詞之一,即以大量口語甚至是俚語入詞,宋詞的整體風格,至此而為一大變。此詞的下闋,從某種角度來看,甚至很有後世元曲的風味,更貼近普通百姓、底層民眾,而距離士大夫的傳統情趣越來越遠。《宋豔》 引張舜民《畫墁錄》,記載了一.則軼事,據說柳永在遭到宋仁宗斥責,不肯任他為官以後,跑去向執政大臣控訴,“晏公(晏殊)日:“賢俊作曲子(詞)麼?’三變曰:‘只 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雖作曲子,不曾道綵線慵懶伴伊坐。柳遂退。”可見傳統的士大夫詞人,對於柳永這種寫法是很不以為然的。

《定風波》上闋俗詞俚語,借景生情,下闋卻筆鋒一轉,奇峰突起

即便後世因為社會環境的改變,對柳永的評價逐漸正面,仍然有人認為“暖酥消,膩雲彈“的描寫過於色情。其實這只是民間直語而已,《詩經》 中類似描寫也不少,結果成了經典,柳永寫詞,就變色情了,焉有是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