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定風波》放在現在社會,會不會挨揍

開門見山,先附上蘇軾《定風波》全詞: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的《定風波》放在現在社會,會不會捱揍

這首詞,剛開始先介紹了寫作背景,就是三月七日,一行人外出玩耍,突然下雨了,拿傘的人都走了,大家被大雨淋得很是狼狽,但我卻感覺很爽,所以天晴了,就作詞一首。如果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蘇軾這裡面有一股濃濃的裝逼之意味。

農曆三月份,天氣還是非常寒冷的,這個時候被雨淋並不是什麼惹人喜愛的事情。用現代人的思維翻譯這首詩,上闕就是不要管這些下雨的聲音,大家應該高歌一曲,繼續前進,也不要避雨,應該向大雨深處而去。駐個柺杖,穿個布鞋在這大雨中前進,比開寶馬奔馳還要爽,大雨來了絲毫不影響我的人生。下闕便是,淋雨之後春風一吹,還真有點小冷,不過好在太陽出來了,回過來看剛才的事情,才發現,回去的時候,遇到啥都可以用平常心對待了。

蘇軾的《定風波》放在現在社會,會不會捱揍

諸君可以想象一下,三月份下雨的時候,你和朋友們出行,突然下雨了,大家都想著避雨那,你突然喊一句,向大雨中前進,在大雨中行走,比他x的開奔馳寶馬舒服,兄弟們跟我一起走啊。你這種行為肯定會迎來滿地的鄙視,說不準還會被人罵幾聲,神經病。如果你說,我這是蘇東坡先生的情懷,這是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這是我曠達的胸襟,是豪放派的表現。定然會被損友們打擊的體無完膚,捱揍都是輕的。

蘇軾的《定風波》放在現在社會,會不會捱揍

小子寫詩文新解,不過是想要把詩文的意思搬到現在社會,用現代社會的眼光去理解,主要是為了大家更好的記憶,更加有意思一些。如果想要體驗詩詞之美,意境之絕,請移步百度,去看詩詞的賞析。當然一些學究可能看不慣這種寫法,說是歪曲傳統文化,這點小子就不敢苟同了。千年之前,蘇軾先生寫詩的時候,是什麼心境,誰也無從知曉,每一位後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