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四):苏红的歌


三月三(四):苏红的歌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首儿时的歌谣,莫名在脑海响起。故乡,装在异乡人的口袋里。有时会忘了,换洗衣服时有别样的惊喜,仿佛旧年的日记本里,发现面值还不错的纸币。

歌谣是人生的第一堂艺术课。随年岁增长,儿时的记忆倒会更清晰。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其遗留的记忆大都是年少时候的。有句俗语“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是同样的道理。20世纪90年代,为了采访毕淑敏老师,在北师大旁听心理学研究生的课程,听教授们讲一些具体案例,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很多成年人的心理疾患,大都源于童年阴影。案例中提到的那些人是幸运的,在老师的对症指导下,走出了人生的阴霾。

三月三(四):苏红的歌

天坛的二月兰

“如今每逢春风暖,常念三月三,还有画着小鸟的风筝,和那小伙伴……”网络很方便,昔日悠扬的旋律轻轻响起。无缝切入当年的画面,虽然歌词有些生疏了。惊喜的发现,《三月三》竟是苏红老师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春晚,一曲《小小的我》使年少的苏红一举成名。她的歌声,陪伴了整整一代人的童年、少年岁月。遥想当年,一曲《我多想唱》,有些桀骜,有些叛逆,抚慰了多少高三学子紧张而疲惫的心灵。至今尚记得,上高中的哥哥姐姐们唱这首歌时的“挑衅”和自得。

和苏老师相识于十多年前。彼时,她和朋友们张罗了一个叫“老朋友”的乒乓球俱乐部,周末打打球锻炼身体。常年在外奔波的缘故,需要不时做做中医理疗,调理身体。经人介绍,认识了有城南“赵一趟”之称的赵大夫。赵大夫是个热心肠,不仅人品好,技艺也精湛,据说能用罐头瓶子整出拔罐的疗效。为人方面,是个能托付的好哥们儿。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和苏老师一见如故,遂成至交。赵大夫名下有一“你好”俱乐部,除了喝酒,也打乒乓球,巧了。周末常在一起相约,慢慢就熟识了。打过几场比赛,苏老师是俱乐部的代言人,对付我们那是当仁不让的主力。

三月三(四):苏红的歌

苏红

生活中的苏老师幽默风趣,完全不为身外所累,赢得所有人的敬重。她打球一板一眼,认真仔细,刚开始和这些野路子交手有些不太适应,后来有被带跑偏的迹象,依旧胜多败少,经常笑傲到最后。

一夜春雨无声。在三月三的夜晚与童年相遇,听听久违的歌声,莫名有些小小的感动。那些年一起手拉手排队唱歌,爱哭鼻子的小姑娘,已是2个孩子的妈妈,谈起当年,宛如眼前。前几天发小来电话,说起家里最近的变故,不免唏嘘感慨。童年的小伙伴,大多已经散去,在不同的城市为了生活而辛劳的奔波。只是不知道,大家是否如我一样,在这清凉如水的夜晚,偶尔会想起曾经温暖的往昔。

春暖花开,是相约的季节。碧空澄澈,春风十里,回首少年时,谁还站在原地,拿一本书,等你?

三月三(四):苏红的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