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党员苏红爱

女党员苏红爱


穷女新生加入党组织
  苏红爱原名苏喜鸾,出生于1892年3月,是龙岩东门外社兴乡的穷家女,家长受封建意识影响,以为“小脚”才美,五六岁时,苏红爱的双脚被缠成“三寸金莲”,年方十五,就被嫁到湖洋后陂村郭迈里为妻。丈夫比她长2岁,小夫妻俩相敬如宾,心心相印,没想到却触怒了婆母的嫉妒之心,婆母经常虐待小媳妇,不让她吃饱饭,常常无事生非殴打她,苏红爱度日如年。翌年,丈夫因生活所迫,前往外地经商当学徒,一年后客死他乡,于是苏红爱的日子更为难熬,婆母鄙视她,动辄即揪她发辫抽打,骂她是“吃丈夫”的“克星”,然而,又不让她改嫁,要她守寡,还到外乡抱来一女孩,要苏红爱抚养,女孩取名郭素娥。苏红爱也十分可怜这苦命的小女孩,视如己出,精心照料。
  不久,婆母去世,但并未能改变她的现状,同屋的另一恶婆更为残暴,咒骂她“八字歪”,不让她进出大门,不让她到井里汲水,还摔坏她家具,毒死她养的鸡鸭。她成了湖洋的“祥林嫂”。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听天由命,苏红爱则虽然身躯羸弱,小脚玲珑,无法与恶婆斗武力,但她毫不畏惧,敢于讲公理,她向临近群众揭发恶婆的蛮横霸道。人们同情她,呵斥了恶婆,使恶婆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


  她租种一亩多薄田,因无劳力,不解耕作,便以针线活与邻人换工。她受尽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欺凌,与女儿素娥相依为命,过着悲惨的生活。
  1926年10月,族侄郭滴人在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后,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随北伐东路军入闽,回龙岩从事农民运动。他每次回乡时,都在乡里走家串户,同乡亲们叙家常,畅述外地的新鲜事。他常以农民的痛苦生活为题材,编写山歌在农村传唱;也向乡人讲述古代农民起义故事,特别是介绍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暴动的情况。他原在村中当过教师,村人一向崇敬他,都说他讲的话句句在理。苏红爱和女儿素娥也常聆听郭滴人的生动讲述。郭滴人说:“石灰、泥和砂分开时没作用,用水拌和起来成三合土,砌墙建屋非它不可;一二根筷子一拗就断,一把筷子任扭不断。”这些通俗的比喻,使农民领会到团结起来才有力量。郭滴人还对苏红爱讲了穷人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不是什么“八字”歪命,是受地主、豪绅和官府压迫剥削,是我们穷人还不知道团结起来和他们斗争的许多革命道理。苏红爱听罢,一股强烈的翻身求解放的信念油然而生,她觉得郭滴人讲的事理最容易听懂,称他为“农民哥儿们的贴心人”。她常把妇女斗争、生活等等想不通的问题询问郭滴人,并表示自己和女儿要为农民解放斗争而出力。

  当时,龙岩县已成立党小组,1927年1月,中共龙岩总支委员会成立,郭滴人任组长委员,吸收陈国华、谢宝萱、陈品三等农民骨干入党。
  郭滴人十分同情苏红爱的苦难身世,对她的坚毅性格及敢于冲破世俗的斗争精神尤为敬重。1927年桃花盛开的3月,苏红爱在湖洋乡后陂村由郭滴人、郭益乾介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了龙岩县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不久,女儿郭素娥也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领导妇女求解放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5日,龙岩杜连茹一伙也勾结反动军队,纠集流氓地痞,捣毁岩平宁政治监察署和国民党县党部(左派),解散工会和农会,陈庆隆、郭滴人等革命者受到通缉,白色恐怖笼罩全县。此时,党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到农村。
  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倒行逆施,苏红爱并没有畏惧,她对郭滴人说:“侄儿,我的住房在村边,较为僻静,那个恶婆住在另一侧,门户早已隔绝,无来往。你和同志们可住在我家后楼,楼窗能见半个湖洋,不会有人知晓的。”
  于是,郭滴人便住在苏红爱家,她的家,成为秘密活动的好据点。
  白天郭滴人在她家阅读党的机密文件,拟写工作计划,夜晚,召集秘密农会会员开会,到外乡从事农会活动。1927年7月间,闽南特委领导人罗明来龙岩检查工作,也在这里小住。邓子恢在江西崇义搞工运被通缉,潜回龙岩,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也住在这里与郭滴人一起商谈筹划闽西党的工作。苏红爱母女每天都在屋前以做针线活为掩护,轮流放哨守望。

  由郭滴人介绍,苏红爱认识了省委宣传部长王海萍及闽西党的领导人邓子恢、张鼎丞,还有龙岩县委书记罗怀盛等,知晓了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农民武装暴动的情况。
  苏红爱和女儿都参加发传单、送信等联络工作。素娥已15岁,聪明伶俐,郭滴人和邓子恢都把她当亲妹妹一样看待。也就是此时,苏喜鸾更名为苏红爱。
  那时,闽西各地正在积极活动,准备武装暴动。郭滴人、邓子恢常常把写好的一叠一叠的宣传单,叫苏红爱拿到往龙岩城沿路凉亭里放着,给过路的群众看。这些宣传单中,有揭露地主豪绅的罪恶,也有启发工农群众觉悟的“救穷歌”等等,如有些是这样写的:
  头一冤枉是工农,穿的衣衫补千重,
  三餐番薯来当饭,住的房子千百洞。
  土豪放债剥削你,劣绅有势欺侮你,
  有钱无理变有理,无钱有理不理你。
  想起无钱会发癫,讲起豪绅心似煎,
  勾结官厅派军饷,原派五百派一千。
  木匠师傅无眠床,裁缝师傅烂衣裳,
  泥水师傅无厝住,耕田农民空米楻。

  受苦穷人工农兵,豪绅压迫十分深,
  出头须从团结起,切切莫做可怜人。
  她还趁回娘家探亲,把宣传单带去分送给临近穷人看,他们又惊又喜地问:“这是哪里来的?”她机灵应道:“我刚从路边凉亭里捡来的。”社兴连尧、林海云等青年,就是看了革命宣传,投身革命洪流的。
  苏红爱留着髻子裹着小脚,更方便于送信,她把重要的信件藏在发髻里或藏在裹脚布里,不易被敌人发现。
  1928年3月4日,以罗怀盛、郭滴人、邓子恢为首的中共龙岩县委领导了震撼八闽的后田农民武装暴动,烧田契、借约,破仓分粮,组织后田暴动武装,影响极大,广大农民欢欣鼓舞,农会组织普遍发展,还组织了秘密农会和共产党组织。这时期,苏红爱十分活跃,她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农民运动,利用各种关系,联系农民妇女,谈论国内外形势,启发革命觉悟。湖洋乡的郭香玉(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张桂香(又名张鸣,1929年任中共湖邦区委书记)、彭红娇、郭瑞玉、郭清娥、廖三姑、郭合钗、黄三哉等9位先进妇女,都是在她的影响下毅然投入革命队伍的。
  1929年初夏,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向龙岩进军,在中共龙岩县委、地方暴动队配合下,三打三克龙岩城,消灭了盘踞在龙岩的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主力,解放了闽西重镇龙岩。9月,成立以郭滴人为主席的龙岩县苏维埃政府。

  苏红爱欢欣雀跃,奔走相告。由于她妇女工作做得出色,被选为湖邦区妇女主任,后调县委妇女部,与张文英、张龙地、彭红娇一起领导全县的妇女工作。
  她住在中共龙岩县委和团县委机关。革命大家庭,充满团结、友爱的氛围,而苏红爱俨然是这个革命大家庭的慈母。闽西党的领导人邓子恢、郭滴人及所有干部都称呼她“二婶”,团县委的青年干部索性叫她“妈妈”。她也如同母亲一样关心照料机关干部,问寒问暖,十分关心“大家庭”的生活。许多青年人把她当作可敬的长辈,愿意跟她说心里话,连找对象,都要征求她的意见。
  苏红爱的活动频繁,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她身材瘦弱,足蹬小鞋,身着农妇式旧式衣裙,显得十分质朴,大家非常喜欢听她发言,她不讲长篇大道理,只讲农民、妇女最切身的问题,简明扼要,切中要害,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发扬革命传统
  1949年9月1日,张震东、李金清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独立第五团浩浩荡荡进入龙岩城,人民群众夹道欢迎,鞭炮齐鸣,欢呼解放。苏红爱被选为湖邦区副区长,后调县妇联。
  当她得知郭滴人同志于1936年冬病逝于陕北志丹县,两颗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难过得几天吃不下饭。郭滴人是闽西党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党的好干部,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深受龙岩人民崇敬的伟大的革命者过早逝世,对中国革命是一个重大损失,她焉能不痛心疾首?

  1956年10月,邓子恢副总理前来龙岩参加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和闽西苏区创建人之一的郭滴人烈士骨灰移葬仪式,他热情地接见了苏红爱。苏红爱紧握着邓副总理的手,感到无比的兴奋,她发出内心的感叹:“见到您,我的额头增高三寸了。千百万同志不怕流血牺牲,艰苦斗争几十年,终于使全国人民得到解放。我能看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心满意足了,什么也不需要了!”
  她没有文化,又年老体衰,自知无法承担建设美好家园的重任,她不愿空占职位,甘当一位普通老百姓。她乐于向青少年宣传革命优良传统,讲述龙岩人民光辉的革命历程,向党史工作者提供党史、革命史资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
  1978年,86岁的苏红爱卧床不起,常常处于昏迷之中。县委领导及老区人民前来看望,老人用微弱的声音道:“没什么憾事,我可以瞑目了。”6月4日,苏红爱永远地闭上眼睛,老区人民获悉都泣不成声,泪如泉涌。苏红爱为人民的解放奋斗了一生,后人不会忘记她的光彩。(林瑞荣 整理)
(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