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黨員蘇紅愛

女黨員蘇紅愛


窮女新生加入黨組織
  蘇紅愛原名蘇喜鸞,出生於1892年3月,是龍巖東門外社興鄉的窮家女,家長受封建意識影響,以為“小腳”才美,五六歲時,蘇紅愛的雙腳被纏成“三寸金蓮”,年方十五,就被嫁到湖洋後陂村郭邁裡為妻。丈夫比她長2歲,小夫妻倆相敬如賓,心心相印,沒想到卻觸怒了婆母的嫉妒之心,婆母經常虐待小媳婦,不讓她吃飽飯,常常無事生非毆打她,蘇紅愛度日如年。翌年,丈夫因生活所迫,前往外地經商當學徒,一年後客死他鄉,於是蘇紅愛的日子更為難熬,婆母鄙視她,動輒即揪她髮辮抽打,罵她是“吃丈夫”的“剋星”,然而,又不讓她改嫁,要她守寡,還到外鄉抱來一女孩,要蘇紅愛撫養,女孩取名郭素娥。蘇紅愛也十分可憐這苦命的小女孩,視如己出,精心照料。
  不久,婆母去世,但並未能改變她的現狀,同屋的另一惡婆更為殘暴,咒罵她“八字歪”,不讓她進出大門,不讓她到井裡汲水,還摔壞她傢俱,毒死她養的雞鴨。她成了湖洋的“祥林嫂”。但魯迅筆下的祥林嫂聽天由命,蘇紅愛則雖然身軀羸弱,小腳玲瓏,無法與惡婆鬥武力,但她毫不畏懼,敢於講公理,她向臨近群眾揭發惡婆的蠻橫霸道。人們同情她,呵斥了惡婆,使惡婆的囂張氣焰有所收斂。


  她租種一畝多薄田,因無勞力,不解耕作,便以針線活與鄰人換工。她受盡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欺凌,與女兒素娥相依為命,過著悲慘的生活。
  1926年10月,族侄郭滴人在廣州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結業後,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的身份隨北伐東路軍入閩,回龍巖從事農民運動。他每次回鄉時,都在鄉里走家串戶,同鄉親們敘家常,暢述外地的新鮮事。他常以農民的痛苦生活為題材,編寫山歌在農村傳唱;也向鄉人講述古代農民起義故事,特別是介紹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暴動的情況。他原在村中當過教師,村人一向崇敬他,都說他講的話句句在理。蘇紅愛和女兒素娥也常聆聽郭滴人的生動講述。郭滴人說:“石灰、泥和砂分開時沒作用,用水拌和起來成三合土,砌牆建屋非它不可;一二根筷子一拗就斷,一把筷子任扭不斷。”這些通俗的比喻,使農民領會到團結起來才有力量。郭滴人還對蘇紅愛講了窮人過著牛馬不如的悲慘生活,不是什麼“八字”歪命,是受地主、豪紳和官府壓迫剝削,是我們窮人還不知道團結起來和他們鬥爭的許多革命道理。蘇紅愛聽罷,一股強烈的翻身求解放的信念油然而生,她覺得郭滴人講的事理最容易聽懂,稱他為“農民哥兒們的貼心人”。她常把婦女鬥爭、生活等等想不通的問題詢問郭滴人,並表示自己和女兒要為農民解放鬥爭而出力。

  當時,龍巖縣已成立黨小組,1927年1月,中共龍巖總支委員會成立,郭滴人任組長委員,吸收陳國華、謝寶萱、陳品三等農民骨幹入黨。
  郭滴人十分同情蘇紅愛的苦難身世,對她的堅毅性格及敢於衝破世俗的鬥爭精神尤為敬重。1927年桃花盛開的3月,蘇紅愛在湖洋鄉後陂村由郭滴人、郭益乾介紹,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成了龍巖縣最早的女共產黨員之一。不久,女兒郭素娥也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
領導婦女求解放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15日,龍巖杜連茹一夥也勾結反動軍隊,糾集流氓地痞,搗毀巖平寧政治監察署和國民黨縣黨部(左派),解散工會和農會,陳慶隆、郭滴人等革命者受到通緝,白色恐怖籠罩全縣。此時,黨開始將工作重點轉到農村。
  面對國民黨右派的倒行逆施,蘇紅愛並沒有畏懼,她對郭滴人說:“侄兒,我的住房在村邊,較為僻靜,那個惡婆住在另一側,門戶早已隔絕,無來往。你和同志們可住在我家後樓,樓窗能見半個湖洋,不會有人知曉的。”
  於是,郭滴人便住在蘇紅愛家,她的家,成為秘密活動的好據點。
  白天郭滴人在她家閱讀黨的機密文件,擬寫工作計劃,夜晚,召集秘密農會會員開會,到外鄉從事農會活動。1927年7月間,閩南特委領導人羅明來龍巖檢查工作,也在這裡小住。鄧子恢在江西崇義搞工運被通緝,潛回龍巖,恢復了黨的組織關係,也住在這裡與郭滴人一起商談籌劃閩西黨的工作。蘇紅愛母女每天都在屋前以做針線活為掩護,輪流放哨守望。

  由郭滴人介紹,蘇紅愛認識了省委宣傳部長王海萍及閩西黨的領導人鄧子恢、張鼎丞,還有龍巖縣委書記羅懷盛等,知曉了廣東、湖南、江西等地農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農民武裝暴動的情況。
  蘇紅愛和女兒都參加發傳單、送信等聯絡工作。素娥已15歲,聰明伶俐,郭滴人和鄧子恢都把她當親妹妹一樣看待。也就是此時,蘇喜鸞更名為蘇紅愛。
  那時,閩西各地正在積極活動,準備武裝暴動。郭滴人、鄧子恢常常把寫好的一疊一疊的宣傳單,叫蘇紅愛拿到往龍巖城沿路涼亭裡放著,給過路的群眾看。這些宣傳單中,有揭露地主豪紳的罪惡,也有啟發工農群眾覺悟的“救窮歌”等等,如有些是這樣寫的:
  頭一冤枉是工農,穿的衣衫補千重,
  三餐番薯來當飯,住的房子千百洞。
  土豪放債剝削你,劣紳有勢欺侮你,
  有錢無理變有理,無錢有理不理你。
  想起無錢會發癲,講起豪紳心似煎,
  勾結官廳派軍餉,原派五百派一千。
  木匠師傅無眠床,裁縫師傅爛衣裳,
  泥水師傅無厝住,耕田農民空米楻。

  受苦窮人工農兵,豪紳壓迫十分深,
  出頭須從團結起,切切莫做可憐人。
  她還趁回孃家探親,把宣傳單帶去分送給臨近窮人看,他們又驚又喜地問:“這是哪裡來的?”她機靈應道:“我剛從路邊涼亭裡撿來的。”社興連堯、林海雲等青年,就是看了革命宣傳,投身革命洪流的。
  蘇紅愛留著髻子裹著小腳,更方便於送信,她把重要的信件藏在髮髻裡或藏在裹腳布裡,不易被敵人發現。
  1928年3月4日,以羅懷盛、郭滴人、鄧子恢為首的中共龍巖縣委領導了震撼八閩的後田農民武裝暴動,燒田契、借約,破倉分糧,組織後田暴動武裝,影響極大,廣大農民歡欣鼓舞,農會組織普遍發展,還組織了秘密農會和共產黨組織。這時期,蘇紅愛十分活躍,她把整個身心都投入農民運動,利用各種關係,聯繫農民婦女,談論國內外形勢,啟發革命覺悟。湖洋鄉的郭香玉(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張桂香(又名張鳴,1929年任中共湖邦區委書記)、彭紅嬌、郭瑞玉、郭清娥、廖三姑、郭合釵、黃三哉等9位先進婦女,都是在她的影響下毅然投入革命隊伍的。
  1929年初夏,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向龍巖進軍,在中共龍巖縣委、地方暴動隊配合下,三打三克龍巖城,消滅了盤踞在龍巖的國民黨福建省防軍第一混成旅陳國輝主力,解放了閩西重鎮龍巖。9月,成立以郭滴人為主席的龍巖縣蘇維埃政府。

  蘇紅愛歡欣雀躍,奔走相告。由於她婦女工作做得出色,被選為湖邦區婦女主任,後調縣委婦女部,與張文英、張龍地、彭紅嬌一起領導全縣的婦女工作。
  她住在中共龍巖縣委和團縣委機關。革命大家庭,充滿團結、友愛的氛圍,而蘇紅愛儼然是這個革命大家庭的慈母。閩西黨的領導人鄧子恢、郭滴人及所有幹部都稱呼她“二嬸”,團縣委的青年幹部索性叫她“媽媽”。她也如同母親一樣關心照料機關幹部,問寒問暖,十分關心“大家庭”的生活。許多青年人把她當作可敬的長輩,願意跟她說心裡話,連找對象,都要徵求她的意見。
  蘇紅愛的活動頻繁,經常出席各種會議。她身材瘦弱,足蹬小鞋,身著農婦式舊式衣裙,顯得十分質樸,大家非常喜歡聽她發言,她不講長篇大道理,只講農民、婦女最切身的問題,簡明扼要,切中要害,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發揚革命傳統
  1949年9月1日,張震東、李金清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獨立第五團浩浩蕩蕩進入龍巖城,人民群眾夾道歡迎,鞭炮齊鳴,歡呼解放。蘇紅愛被選為湖邦區副區長,後調縣婦聯。
  當她得知郭滴人同志於1936年冬病逝於陝北志丹縣,兩顆晶瑩的淚珠奪眶而出,難過得幾天吃不下飯。郭滴人是閩西黨和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是黨的好乾部,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深受龍巖人民崇敬的偉大的革命者過早逝世,對中國革命是一個重大損失,她焉能不痛心疾首?

  1956年10月,鄧子恢副總理前來龍巖參加閩西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典禮和閩西蘇區創建人之一的郭滴人烈士骨灰移葬儀式,他熱情地接見了蘇紅愛。蘇紅愛緊握著鄧副總理的手,感到無比的興奮,她發出內心的感嘆:“見到您,我的額頭增高三寸了。千百萬同志不怕流血犧牲,艱苦鬥爭幾十年,終於使全國人民得到解放。我能看到這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心滿意足了,什麼也不需要了!”
  她沒有文化,又年老體衰,自知無法承擔建設美好家園的重任,她不願空佔職位,甘當一位普通老百姓。她樂於向青少年宣傳革命優良傳統,講述龍巖人民光輝的革命歷程,向黨史工作者提供黨史、革命史資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
  1978年,86歲的蘇紅愛臥床不起,常常處於昏迷之中。縣委領導及老區人民前來看望,老人用微弱的聲音道:“沒什麼憾事,我可以瞑目了。”6月4日,蘇紅愛永遠地閉上眼睛,老區人民獲悉都泣不成聲,淚如泉湧。蘇紅愛為人民的解放奮鬥了一生,後人不會忘記她的光彩。(林瑞榮 整理)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