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的什麼?

佛教誕生於印度,它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我們人類文明史上一位 當之無愧的思想偉人。在近代的德國,有一位哲學家叫“雅斯貝爾斯”,他總結了過去過去三千年人類文明史,誰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最大,影響力最深遠,他得出的結論是以下四位:蘇格拉底,釋加牟尼,孔子和耶穌。特別是在近代,當大量的佛教書籍被翻譯稱西方語言文字之後,對西方的哲學,和一些思想大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雖然佛教誕生了兩年五百多年了,但是它依然是生機勃勃的,從亞洲到歐洲到美洲,它的信徒數量也是在穩步增加的。

佛教講六道輪迴,輪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重頭再來。要理解佛教就要理解生命,理解生死。在人類文明體系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生死觀大致上有以下三種:

1,代表人死如燈滅的一種生命觀,這叫“一世說”生命觀,顧名思義就是一輩子。生之前無我,死之後亦無我,從肉體到靈魂形態的終結。

2,以西方基督教義為代表的生命觀:死後上天堂或者下地獄。這叫“二世說”生命觀。二世說生命觀教導人們在世的時候,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死後靈魂才能上天堂,才能過上永生極樂的日子。如果生前不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死後就會下地獄接受永無天日的折磨。其實在二世說的生命觀裡面還有一個例子是比較典型的,就是我們中國人經常說的陰陽。在陰陽的世界裡面,我們相信人死不是真的死,只是換個地方居住而已,所謂陽宅,陰宅。

3,就是以佛教文化體系為代表的生死觀,古印度人認為人的死亡不是生命的徹底終結,死亡只是肉體的拋棄,精神和靈魂並沒有死,這個精神和靈魂要通過投胎轉化成另一個生命體又回到這個世界上來。回來之後,該壽命還是有限的,活一陣子還得死,死了以後,神識又轉化成下一個生命體再次回到這個世界。如此往復輪迴,無窮無盡。這就是印度人的生命觀,亦是佛教裡面的生命觀。稱作“三世說”,三再此實際上是泛指。

同時古印度人相信:生命在輪迴的時候,承載生命這個形式的載體可不止一種,因此有六道。哪六道呢,從生命形態享福最多到生命形態受苦最多依次排隊分別為:天道眾生,阿修羅,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其中天道眾生道,阿修羅道,人道也稱為“上三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稱為“下三道”古印度人認為,生命死了之後,重新轉化成新生命的過程中,只能在這六道之中選擇。因此這一個過程被叫做六道輪迴。

輪迴的生命狀態的好與壞,決定於我們現生以及過去發生行為的善與惡,這就是古印度人的生命觀。從佛教的生命觀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古印度人的一個文化情節,那就是“厭世主義”。

古印度人不僅僅是相信“三世說”的生命觀,而且還有強烈的厭世主義情節,討厭這個世界,覺得活著沒勁,生命裡面充滿痛苦。在一次又一次的輪迴中,還伴隨著厭世情結。因此當相信“三世說”生命觀的古印度人極端厭世的時候,他就會很糾結,他認為這個世界的討厭之處不僅在於這個世界本身的討厭,更在於這樣一個討厭的世界我還離不開,走不了。因此在古印度就出現了一個獨有的宗教話題:我現在太討厭這個世界了,請您告訴我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死了以後可以不回來了?“怎麼能死了不再回來”成了古印度各類宗教的最高宗教話題。

印度大多數的思想家,宗教家對老百姓提出來的這個宗教話題“能不能死了不回來”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隨著肯定的回答,老百姓就會問下一個問題“我要怎麼做才能死了不再回來了?”。印度宗教家把一個人不經過修行,從而壽命結束之後這個狀態叫“死”。如果一個人經過某種方法修行之後,能夠做到死了不再回來來,這個死,印度古人就不叫死了,而叫“Nirvāna”,這個詞基本的意思是“熄滅”。就是把生生世世,千百道輪迴的生命形態熄滅了。這個詞翻譯成漢語就是“涅槃”。

那麼到現在基本上可以對佛教下一個定義了,什麼是佛教?佛教就是佛教的創始人釋加牟尼給出的,他認為最有效的,能夠引領著我們去向涅槃的一套解決方案。所以佛法就是釋加牟尼給出的能夠引領眾生走向涅槃的一套解決方案和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