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一大型水庫驚動國家考古隊!庫底有寶藏?

  響洪甸水庫底下究竟有啥秘密?吸引著國家考古隊......

  經過國家文物局的批准,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成立了水下文化遺產調查工作隊,將對金寨縣響洪甸水庫開展國家水下考古項目,這將是安徽省繼黃山太平湖水下考古項目後的第二次水下考古項目。

六安一大型水庫驚動國家考古隊!庫底有寶藏?

六安一大型水庫驚動國家考古隊!庫底有寶藏?

  響洪甸水庫是淮河支流西淠河上的一座大型水庫,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治理淮河水患的樞紐工程之一,是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城市供水、航運、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修建的響洪甸水庫,淹沒了十萬畝良田,造成了十萬移民,為新生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勳。淹沒區域就包括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故居劉新圩、兩大繁華商業古鎮麻埠鎮和流波鎮。

響洪甸水庫水域將開展國家水下考古項目

據金寨政府網消息 經過國家文物局的批准,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成立了水下文化遺產調查工作隊,將對金寨縣響洪甸水庫開展國家水下考古項目,這將是安徽省繼黃山太平湖水下考古項目後的第二次水下考古項目。

響洪甸水庫是淮河支流西淠河上的一座大型水庫,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治理淮河水患的樞紐工程之一,是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城市供水、航運、水產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修建的響洪甸水庫,淹沒了十萬畝良田,造成了十萬移民,為新生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勳。

淹沒區域就包括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故居劉新圩、兩大繁華商業古鎮麻埠鎮和流波鎮。

本次考古將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步是在7月按照田野考古操作方法對劉新圩露在水面的殘存建築基礎進行清理,判斷其性質及功用;第二步是在9月份租用當地漁船作為工作平臺和水上交通工具,利用GPS進行定位,選擇水下遺存的重要特徵為標的,派遣水下考古隊員對劉新圩水下遺存和麻埠街進行潛水探摸,同時做好攝影錄像、繪圖、文字等考古記錄工作,幷包括遺址點的經緯座標、水流、水深等水況環境資料。這次考古項目將為期40個工作日,目的就是要了解這些古遺存的分佈及保存狀況,摸清家底,為開展進一步的保護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據。

【歷史麻埠】

六安一大型水庫驚動國家考古隊!庫底有寶藏?

麻埠是一古老集鎮。北魏時(386~534)為霍州邊城郡,故稱邊城。鎮南城樓上鐫有“邊城保障”4字。鎮上廣福寺建於隋開皇十九年(599)。北宋時期(960~1127)為全國12茶市之一。清咸豐、同治年間,湖北、江西、皖南移民漸次入境定居,並建有湖北、江西、旌德、寧池等會館。
麻埠鎮以出產茶麻著名,鎮四周的月牙畈、張家畈、馮家畈、俞家畈、董家畈及楊店、馬店一帶方圓數十公里,遍地皆麻,路人穿行其間有步步皆麻之感,故古稱麻步或麻步川。周圍山場面廣,唐宋至明清,廣植茶樹,產量漸增,銷往京、津、魯、冀、晉和內蒙等地。明、清兩代,設茶卡,有巡檢司保護,麻埠附近齊山所產片茶入貢宮庭。清末民初,安徽茶釐分南北兩局,南局在皖南屯溪,北局即設於麻埠鎮,而其他各產茶地區只設局以下的分卡機構。民國31年(1942),麻埠年產線麻150萬公斤,片茶71.6萬公斤,大茶29.8萬公斤,茶葉產量、質量為皖西之冠。

【歷史流波】

六安一大型水庫驚動國家考古隊!庫底有寶藏?

流波鎮俗稱“流波䃥”。六安州志(同治版)載為“劉婆石童”。據當地群眾介紹,明末,六安西鄉迭經戰亂,兵災之後,先有湖北、英山的陳、高兩姓米到這裡,在一路口處設店,人稱“陳高集”(即後來流波鎮的上店子)。之後,又有外地一姓劉婦女進山尋子流落至此,隨在西邊近河處開一作坊,遂聚戶為市,稱為“劉婆集”。迨至清朝乾嘉年代,陳劉兩集屋宇相接,形成一個山鄉集鎮。因此鎮附近有山水擊石形成的䃥眼,故又稱為“劉婆石童”。石童,石貌也,與“撞”音同義別。又因石童眼飛流湧波,遂演稱為“流波石童”。設鎮後即稱為流波鎮。

六安一大型水庫驚動國家考古隊!庫底有寶藏?


流波鎮是金寨縣頗負盛名的三大古鎮之一。它座落在燕子河、青龍河下游沖積小平原上。流波一帶,特產豐富,曾是我縣經濟、文化中心之一。一九五七年,修建響洪甸水庫後,變為淹沒區,鎮名亦隨之取消。原址現位於張衝鄉境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