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文|奶宝育儿堂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每十个家长至少有五个,为孩子的内向性格感到担忧。

正如他们所说,外向的人在这个社会上占有极大优势,而内向的人几乎什么都无法抓到手。

家长总担心孩子过于内向,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将来会被人占便宜,也很难有大出息。

于是,孩子出门时不爱叫人,父母就会尴尬地笑笑说:“这孩子有点内向,不好意思啊”。回家就对着孩子一通数落,开始焦虑孩子交不到朋友,找不到好工作。

可事实上,大部分孩子都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糟糕。

下意识给内向的人贴上孤僻、懦弱、社交障碍等标签,其实是种偏见。

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01内向和外向并非绝对

最早提出内向者和外向者概念的荣格,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人的性格并没有纯粹的内向或外向一说。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很多人其实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一种情境下挺内向的。

就像擅长演讲、口才特别好的马云,曾经在采访中说自己很内向,奥黛丽·赫本和李嘉诚也曾经对记者说过类似的话。

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很多明星和名人表面上看起来特别擅长交际,但就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登台前还是会习惯性手心出汗。

换言之,内向和外向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表现。人也无法定义自己是纯粹的内向者或是外向者,大部分都是兼具这两种气质的,只是偏向哪一种而已。

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02内向和外向并不存在优劣

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其实只是优点不一样而已。

表面上看起来,外向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占尽先机,但他们却很难有内向者那样的沉稳和专注。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创造性思维,多半是由单调的平静生活以及寂寞刺激出来的。

哈利·波特这一畅销书的作者JK罗琳就非常内向,家中只要有聚会、站满人,就非常不自在,她喜欢一个人偷偷躲到房间里看书,这让他感觉自由和放松。

调查发现,70%以上的作家、画家等艺术家和创作型人才,都属于内向人格。

而且,内向人格的孩子在做一件事时专注力更强,不容易被外来因素打扰,心思细腻敏感,富有同理心,由于显得稳重,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

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03为什么人们觉得外向性格更好?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要从其发源说起。

上个世纪初,荣格、阿德勒和弗洛伊德三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合作研究研究同一个课题。

荣格和写出《自卑与超越》的阿德勒都是内向者,他们更注重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弗洛伊德则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性压力。

再之后,荣格和阿德勒都自立门派,开创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三个人的关系也变得不再和睦。

于是,弗洛伊德便在自己的声明中贬低内向者,抨击他们具备羞怯、自我、不友好的品质。加之外向者通常属于行动派,一开始就能表现出热情四溢的模样,更容易吸引人的目光,抢占先机,也就误导了家长,把内向视作负面的性格趋向,急需改正。

事实上,在马蒂博士《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一书中,为内向的孩子正名了。

既然大自然创造接近一半的内向者,当然就给了他们生存的机会。尽管一开始内向者的表现不够果断,但他们思考的深度要远超外向者,而在艺术家、作家、研究者这样的领域,他们的优势明显。

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突破羞怯》一书中作者更指出,内向者和外向者在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上存在不同,外向的孩子要从外部获得能量,需要社交和互动让自己变得兴奋;而内在的孩子需要从自己的内心获取能量,外部刺激反而会对他们造成消耗。

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04脑科学证实:内向与外向写在了大脑结构里

很多父母认为娃表现内向是因为胆小所致,其实不然。孩子内向还是外向是先天倾向,并非后天环境影响的。

这样的差异直接写在了大脑的生理结构中,首先我们要了解到,不同的神经递质作用位置不同。

多巴胺作用于交感神经,乙酰胆碱作用于副交感神经。清醒状态下交感神经起作用,睡眠状态下则为副交感神经作用。

内向孩子使用更多的是副交感神经,因此表现得慢一些,但大脑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外向的孩子使用更多的是交感神经,因此反应比较快。

另外,内向的孩子大脑前叶更为活跃,而外向的孩子则由大脑后叶控制思考。

这两个部分的作用机制也是不同的,大脑前叶属于决策部分,大脑后页属于下意识行动部分。因此也就决定了内向的孩子后知后觉,而外向的孩子更为机敏,但这并不说明外向的孩子就比内向的孩子聪明。


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还有,内向的孩子与外向的孩子在面临赌博和冒风险的情境下,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外向的孩子容易变得兴奋,而内向者可能就不为所动了。

内向者在面对没有生命的物质时,会和与人相处时一样紧张重视。

最后,思考时内向者为了处理某一件信息,会唤醒脑中储存的长期记忆,将新旧经验做比较,因而做决定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表面上看起来优柔寡断,但更不容易犯错。

由此可知,内向和外向并不存在绝对好坏。而且,这类性格气质后天是很难改变的,父母不要寄予太多希望,更不要硬掰。

最好的状态是孩子能根据当前的情境,随机应变地调整为内向或外向。

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05那么,关于这一点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

1)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

内向的孩子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会消耗自身体力。相对来说,他们更喜欢安静独处,以及规律的生活模式。

这就要求父母尽量做到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尤其反复转学和搬家是大忌,这会让他们变得非常敏感。

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日常生活中,也要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入手。

比如孩子就喜欢穿某一种颜色的衣服,家长无需要求他必须做出改变,尊重孩子的意见没什么不好的。

另外,内向的孩子神经系统更需要休息,这是他们能量的来源,因此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提高睡眠质量,这样才能给他最佳的成长基础。

2)从家庭关系由小见大

由于内向的孩子社交圈比较小,因此家庭要成为他们对待亲密关系的主要环境。

想要让孩子从中获得社交力,家长首先要树立一个好榜样,关系永远比教导来的更重要。

另外,想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要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入手。比如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提高他的掌控感,平常多和孩子聊天,他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妥善解答。

只要孩子相信关系可以努力经营好,今后他的社交生活也一定不会差的。

娃内向是因为胆子小?其实不然,脑科学证实:内向写在大脑结构里

3)创造耐寒区

耐寒区是园艺领域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相对苛刻的环境下,适合某种特定的植物进行生长。

也就是说,发现孩子属于内向型人格时,家长应该

创造适合他生长的条件和环境,助其茁壮成长。

以内向性格的大脑结构为原则,尽可能给孩子空间,好让他们面对这个世界时,能拥有最强的适应性。

家长接纳孩子的内向性格是最主要的前提,不要试着强掰,否则很可能两败俱伤。

另外,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气质生活,不必要求他必须快节奏。

最后,家长也要让孩子在感到累的时候,拥有恢复自己经历的场所。比如内向型孩子需要独处,这时家长要尽量做到不干扰。

只有这样的优势教养,才能最大化发挥内向孩子的优势,并让他们拥有适当情境下适当外向的潜能。

奶宝育儿堂,为0-13岁孩子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关注我,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完美型家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