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淚》

滿庭芳. 清明淚

雨打枇杷,一池春水,田野飄泥香。

清風徐來,深夜嘆悲涼。

病毒襲擊華夏,看數據,天地嗚咽。

清明淚,故人容顏,山頭寄哀思。

憶流年往事,也曾心存志向,充滿神往。

到中年,人無夢想最怕。

執念初次的相見,最留戀,人間的關愛。

清明淚,滴落心間,燭光託祈願。

清明節,在央視新聞的《今日,清明》文中瞭解到,什麼是清明?“萬物齊乎巽(xùn),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巽,特指東南風,也泛指風。

疫情期間,又遇到清明節,全國人們都在深切哀悼,這種悲痛的氣氛,讓我的心快失控了!內心不能平靜,那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我力所能及地去為身邊人做些實事,在做事中去尋找一絲內心的平靜,去尋求救贖自己的心靈的一種方式!

凌晨,電閃雷鳴,大雨滂沱,天地嗚咽。我心緒煩悶,實在難以入睡,填寫一首掘詞《滿江紅.清明淚》,沉重哀悼,祈願天下蒼生吉祥安康。

上午,撐一把雨傘路經過溼漉漉的茶樹林,悲涼悽楚之情油然而生。離父親的墳頭越近,心裡越煩悶,彷彿看到了自己的歸路。人間最美四月天,鮮嫩的茶葉芳菲四溢,整個墓地香氣撲鼻。

想起父親生前病重時,希望埋葬在一片綠水青山之地。如今,荒野的墳地變成了一片青綠的茶園,這也算是實現父親的心願,不知墳墓裡的父親,能否感受到欣慰。

我蹲在父親的墳前淚落紛飛,將心底積壓許久的悲情釋放出來,也將疫情期間悲傷的心情哭了出來。深切哀悼,哭了許久,哭天、哭地、哭逝去的生命。

上天看到我落下的這些清明淚,是否想說:“做天難做三月天,種田的農人要春雨,採桑的村姑要晴幹。他們對於冷暖、晴雨有著不同的需求,所以往往是:你之所盼,恰是他之所怨。我親眼看到多少英雄豪傑,成了墳中的孤魂。我也聽到他們祈求著,不能永遠在墳中孤獨下去,想起來看一看美麗的櫻花、綠水、青山。你還是好好的活著吧!”墳墓裡的父親聽到我的這一陣哭聲,是否想說:“地上正是明媚的春天,哭聲讓我難以安眠。想給予你支持與關爰,撫去你內心的憂傷。”

清明時節天氣變化節奏過快,陰晴不定,時風時雨。王羲之的《蘭亭序》、蘇軾的《寒食帖》的天氣背景,都是清明時節。王羲之寫的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響晴天,蘇軾寫的是苦雨如秋、小屋如舟的連雨天。我蹲在父親墳前時,正是蘇軾寫的苦雨如秋、小屋如舟的連雨天。我聽見茶樹葉沙沙作響,鞭炮聲聲炸響,抬頭望去,一縷白色的煙在山頭的樹林間輕輕飄散,我感嘆,置身在如此美景之中,為何我要淚落紛飛。我蹲在父親的墳前,是離死亡最近的距離,我回想著自己生命中逝去的時光,有工作生涯中未打開的心結、有那些錯對各半的交情、也有感動生命的人間情誼。

這些人間情誼讓我哭聲停止,好好活著。我心想著還得趕回縣城上班,起身下山,才發現,我的雙腳麻木,起步艱難,就在父親墳前的茶樹林裡站了許久,看到茶樹林間人頭攢動,心中便記下了今年的清明淚。在《今日.清明》的文中學到,清明是“氣長物盛”的時節,有風,是“習習祥風”;有雨,是“祁祁甘雨”。鄉村人們在清明節,踏青尋春、慎終追遠、掃墓祭祖。清明節的習俗,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清明也是傳承好家風的時候。

傳承好家風,我的家一直在貧困線上掙扎,一直處於社會的底層。我自卑、我渺小,我也不知道有沒有傳承了好家風。站在茶樹林裡,我卑微到了離死亡最近的距離,卻看到了生命之光,我全身心去尋找人性的優點。我勇敢地、清晰地去問:“我與你們的交往中,為什麼一直被你們嘲不起,我就沒有一樣優點嗎。朋友、同事之間的交往,難道情誼,永遠比不上手段嗎?”你回答說:“你有優點呀。起碼,你對你的父母,公婆,還是非常好的。做人,基本的道德,還是有的。這個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東西,就是良知。”你接著說:“畢竟,都是凡人,對人的要求也不能太高。”

我默默無語,隻字未答。身處卑微,一無金錢、二無地位,哪裡會對長輩們非常好了,看來,我還真是沒有優點,往後得去挖掘自己的優點了。

我將《滿江紅.清明淚》的詞、茶樹林間的淚雨、蹲在墳前的哀思,簡單地編寫幾句話發到微信朋友圈後,便一步一步走下山。騎電動車返回縣城時,在清水塘路段的那幾棵李樹下,我停下電動車,接聽你們打來的電話,你們關切地問:“遇到什麼事了嗎?”這讓我有點羞澀,真不知道如何回答,便艱澀地說:“沒有遇到什麼事,在山頭,就是想哭,因為十幾年的打工生涯吧,哭自己一事無成吧,不過,我知道,哭也沒有用。哎,我是個失敗者,連自己的情緒都不能控制好。”這一刻,我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天空放晴了,還出現了彩虹,讓我倍感欣慰。在《今日.清明》的文中讀到,清明三候虹始見:彩虹是陽光照在雨後飄浮在天空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成七色光,即光的色散現象,這種絢麗的氣象景觀多與雷雨相伴。

人間最美四月天,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舊時,清明節被稱為踏青節;中國有清明植樹的習慣,俗語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插柳於戶、戴柳於首,蘊含著人們對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來的殷切期盼;人們會喜歡放風箏,寓意“放晦氣”,以達到“除病消災,帶來好運”的目的;唐代盪鞦韆也十分流行。

今年的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全國深切哀悼,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壯烈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我蹲在山頭墳前,難過地垂下了頭,灑落了清明淚。心與天地共嗚咽,卻又無力使逝者逃離荒冢,唯有祈願逝去的人們入睡安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