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籍清華博士《村落裡的中國》21:村落之美隱於鄉野,不博眼球

作者:李華東,四川雅安人,清華大學建築學學士、工學博士,長期從事文化遺產研究、文物建築保護、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作。現為北京工業大學建規學院副教授,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專家委員會工作組秘書,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委員、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民居建築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文化遺產》編委會委員。

今生無論你走多遠,心裡總有一份揮之不去的鄉愁。如今,城市化的浪潮改變了滄海桑田,但在那些鋼筋混泥土澆築的樓宇之間,我們依舊遙望著傳統村落裡的鄉情和童年。從6月6日起,本號推出雅安老鄉李華東博士關於傳統村落的系列文章,歡迎各位朋友關注。


傳統的中國人,整體而言,講究的是內斂、謙和,與今天絞盡腦汁炫富鬥奇以博眼球獲尊敬的社會風氣,各有其趣。

村落也是這樣。傳統的村落,深深地隱入自然環境之中,和山水田園渾然一體;而當代的很多新村,卻一定要從傲然卓立在大地之上,彰顯自身是何等強悍的存在。

沒有什麼優劣之分,都很好。畢竟人們的審美觀,總是要隨時代而變化的。

不過呢,如果能分析一下傳統的村落,是怎樣隱入自然的,也許對理解我們祖先的營造思維,會有一定的幫助。當然,要深入的研究才行。隨意舉幾條來說呢,可能有:

觀念上隱。中國古代樸素的自然觀和價值觀,告誡人們最好順天應勢,炫耀誇張從來就不被看作是美德。就算是豪奢之家,追求的也是內裡的享受,大宅的外表,也是那樣的樸實無華。骨子裡對天地的謙卑誠敬,是村落與自然環境和諧一致的基礎。

材料上隱。過去的生產交通經濟條件,註定只能就地取材。林子多的地方就用木,石頭山上就用石頭,黃土原上就挖窯洞,實在不行就用泥坯……蓋房子的材料取自本土,自然也就溶於本土。

地勢上隱。過去人們敬天重土,可不敢隨意推山填塘;也沒有強大的挖機,對自然地勢的改造,是低限度的。因山就勢,沿坡隨河,高低錯落,自然地與地形地貌契合一致。


形態上隱。自然生長的村落,和花草樹木一樣,都是有機、駁雜的,很少用強硬的大尺度幾何秩序(比如方正的路網、巨大的體量)介入周邊的環境,在山水田園之間,顯得是那樣的自然而然。

色調上隱。無論是磚牆,還是夯土,是黑瓦,還是石板……色彩的明度、飽和度都比較平和,除了一些特殊的地方喜歡用豔麗的色彩做出屋脊、彩飾,房屋和村落整體在色調強調材料的本色,也就是自然之色。

體量上隱。哪怕是聚族而居的大宅,也是由一間一間的房屋在大地上次第展開形成,很少有尺度誇張的單體建築,屋子的高度、街巷的寬度,都比較親切宜人,在大自然面前怯怯服帖,從不喧賓奪主。

植被上隱。有的地方甚至用風水禁忌等方法,讓屋高不過樹;有的地方甚至在兒子出生後先種樹,待到他長大娶媳婦的時候在樹蔭旁蓋房……這樣的村落,最顯眼的主角是那些蒼然成群的古樹,豈有不美之理。


……

所謂儒表佛心道骨,中國人骨子裡的哲學,其實是道家,尤其是沒浸潤過多少“書”的普通人。對天地的尊重敬畏,深深地影響著傳統中國人的營造方式,呈現出來的村落之美,如陳年珍釀,歷久彌香。

遊客們在傳統村落中莫名感受的親切舒坦,在一些新村中的焦躁不安,可能有部分就源自於此吧。




雅安籍清華博士《村落裡的中國》21:村落之美隱於鄉野,不博眼球

要說隱藏最深的村落,可能要數黃土原上的地坑院村落了



雅安籍清華博士《村落裡的中國》21:村落之美隱於鄉野,不博眼球

雲南的土掌房村落



雅安籍清華博士《村落裡的中國》21:村落之美隱於鄉野,不博眼球

緊貼山形地勢的村落




雅安籍清華博士《村落裡的中國》21:村落之美隱於鄉野,不博眼球

有機繁雜的傳統村落




雅安籍清華博士《村落裡的中國》21:村落之美隱於鄉野,不博眼球

村落共山水一色





雅安籍清華博士《村落裡的中國》21:村落之美隱於鄉野,不博眼球

傳統村落裡很少有大體量的單體建築




雅安籍清華博士《村落裡的中國》21:村落之美隱於鄉野,不博眼球

房屋如樹木一般,與天地和諧共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