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懟貝殼了,革它命的狠角色來了

別懟貝殼了,革它命的狠角色來了

​誰能想到,鄭州樓市調控三年,最大的受益者竟是貝殼等渠道大佬!

貝殼是惡之花麼?

近二週以來,自媒體輪番上陣,貝殼幾乎被懟成了篩子,成了惡之花!

當然也有地產老炮,結合自己在甲方十幾年工作經驗,為貝殼說幾句公道話的。

例如,自媒體《鳥瞰樓》認為,沒有渠道,營銷是個P。媒體跳出來指責“渠道佔了營銷費用、攫取開發商利潤”...這不等於打麻將只能你和啊。

別懟貝殼了,革它命的狠角色來了

這話說得是有幾分道理的,山哥清楚地記得,03年剛入行時,都市報正在風口上。

都市報當年牛逼到什麼程度?不誇張地說,8成客戶都是都市報A封底帶來的!

當時的營銷總,蓄客不足時,就花錢上A封底,一次不行,再來一次,還不行,再上幾篇軟文!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都市報的黃金歲月一去不返!

如今,業內都在說,鄭州樓市8成客戶都是貝殼帶來的。為神馬貝殼能帶客,自媒體《地產觀察》的文章基本寫透了。

在連篇累牘的茶杯裡的風暴中,唯獨自媒體《地產觀察》寫渠道的文章,我刷了三遍!

別懟貝殼了,革它命的狠角色來了

連刷三遍,是因為這篇文章採訪了一線的十幾個營銷總監,客觀呈現了貝殼對地產甲方的利與弊!

全球知名戰地記者,我當記者時的偶像,羅帕特卡帕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戰場不夠近!

卡帕的成名作,來自西班牙內戰時的一張照片,在戰士衝鋒倒下的一瞬間,卡帕抓拍了一系列動作,最後選出了以下這張。

別懟貝殼了,革它命的狠角色來了

《地產觀察》這篇文章好就好在,離地產一線營銷戰場足夠近,帶有濃郁的商戰硝煙味。

《地產觀察》的結論是,

巧合的是,貝殼新房在鄭州落地、迅猛發展,正是和鄭州整個城市的大行情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是鄭州冰冷的市場行情給了貝殼新房所有的機會。

貝殼從式微,到聲明崛起,再到成為開發商痛恨卻又不敢放棄的渠道之王。

貝殼這一步一步不斷做大的過程,正是鄭州的市場大行情不斷冷凍漸變的過程。

關於所謂貝殼之惡,《地產觀察》更是給出了一針見血的分析:

壟斷就會帶來惡。

這是架在開發商脖子裡的一把刀。

當所有都在大降價,卻帶不來銷售的時候,沒有一個開發商是不怕的。

因為這基本就是在等死。

替罪羊只能是營銷總,開了,換一個,再開了,再換一個。

結果,第三個營銷總為了活命,用了貝殼。項目活了。

還是這個營銷總厲害。

結果開發商一看報表,懵了,賣了幾十套房子賺的錢呢?

錢都到貝殼口袋裡了。

開發商吐了口吐沫,只能忍了。

靠,下次不用他了。

不用,又是隻能等死。

這時,開發商才忽然驚覺,自己已經進退維谷,毫無選擇的餘地了。

貝殼之惡,其實是壟斷之惡,所有對資源的壟斷都會帶來惡,有大佬壟斷搜索引擎,於是魏則西的悲劇就發生了,

還有大佬壟斷打車領域,鄭州空姐被殘害的悲劇也發生了!

如果有大佬壟斷了自媒體的話語權,恐怕也會有么蛾子發生。那時候也會有自媒體來懟。

狠角色來了

貝殼做夢也想不到的是,革它命的狠角色已經出現了。

但是《地產觀察》沒寫到的,中國有句古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貝殼成為那隻蟬,成為地產甲方的甲方時,卻不知道,黃雀來了!

別懟貝殼了,革它命的狠角色來了

黃雀是誰,還是地產甲方!代表是建業這一帶頭大哥!

強調一下,此文不是建業的軟文,建業花園裡業主的維權視頻,山哥也看了,也在調查瞭解。

該褒就褒,該貶就貶,是為文一貫原則!客觀地說,建業最近乾的一件大事,房產定製,就是釜底抽薪地革貝殼命!

建業掌門老胡,在關於定製時,說過一句至理名言:革渠道中介的命.

為神馬能革渠道的命,因為建業的君鄰會,和建業建立了親密夥伴關係,

他們願意先拿出一部分購房款,交給建業,然後定製戶型,定製園林景觀,甚至可以為自己定製一位美女鄰居,或者一位牌友、棋友、醫生!

別懟貝殼了,革它命的狠角色來了

在這樣一個形成閉環的君臨會成員--開發商--各類資源(景觀、建材)互動中,不需要任何中介、渠道,甚至連售樓部都可以幹掉!

不止建業,擁有50萬業主的正商也在研究定製這個模式,康橋、永威也在用心研究,如何落地!

不止建業,泰禾已經開始定製家庭醫生。詳見:高端健康管理稀缺,將成為鄭州純改善階層之痛!

普羅已經開始定製美好生活的配套,詳見:上千萬的大門PK國禮冰淇淋,誰在孵化美好生活?

而中國最受尊敬的開發商--綠城,儘管沒有打出定製的人設,但在產品打造上,卻處處透漏著定製的思想!

例如:宋衛平先生手機裡有許多業主的電話,在開發新樓盤時,他會認真聽這些業主的意見,並擇其可行者落實!

綠城提倡的美好生活,不是小區裡有多少顆幾十萬的大樹,而是二樓的業主伸出手能夠摘到當季石榴吃!

別懟貝殼了,革它命的狠角色來了

在南方,綠城房子的標配是游泳池,但在北方,由於使用率低,會演變成孩子們戲水的池子!

綠城之所以,時隔十幾年,才在鄭州主城區濱河拿地,不是差錢,而是要找到足夠方正、不逼仄地塊,讓社區有充足的樓間距、日照,構建業主們和諧互動的鄰里中心!

地產甲方人才濟濟,絕不會在強勢的貝殼面前,變成軟蛋,無所作為,任人宰割!

所以我同意左暉的一個結論,貝殼是地產甲方的夜壺,但不同意另一個結論,未來幾年,渠道佔據新房銷售額的5成!

別懟貝殼了,革它命的狠角色來了

未來以來,未來對美好生活的定製,會佔到新房銷售額的5成,而這種定製,會讓渠道無所作為,淪為看客!

最後給自己做一點小廣告:

《地產觀察》在文中曾經寫到,當時綠博15500價格的時候,鄭州的網紅版塊白沙的價格卻在14000元,鄭州市區均價也只有15500。

然而,誰能料到僅僅1年後,整個綠博價格降到均價1.1萬。

不是誰能料到,而是隻有山哥料到了,正是綠博、濱河最高光時刻,山哥發文提醒注意價格泡沫:

別懟貝殼了,革它命的狠角色來了

欣慰的是,當年信山哥話的粉親,都躲過了一劫,選擇港區的人,還小賺了一點!

但是眼下,山哥認為,綠博、濱河泡沫已經退去,該買的可以果斷入市翻牌子!

加入下群,與山哥共同探討鄭州哪些新區泡沫已退,可以入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