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型,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

手型,中國鋼琴教育的最大騙局

在斷乳期之中,經過鋼琴教育前輩們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了一些雖未成體系、但通俗易懂、簡明易行的土方法,通過一代代心口相傳,其中絕大部分還在為如今的鋼琴教育從業者廣泛地使用。當然,從積極的方面說,這些方法對當年中國國內鋼琴教育的發展確實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然而,其中弊端也影響深遠,一些錯誤的、或者是早已過時的觀念至今深入人心,誤人不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是貽害最廣的,當屬“手型”觀念。 “手指關節要突出,手心拱起,就像握著一個雞蛋”,這句話在國內鋼琴老師的啟蒙課程中基本是必講的。前輩們的確很有才,“握雞蛋”的比方形象生動,而“握雞蛋”姿勢成為了廣大老師、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規範手型”,是判斷水平高下的首要標準。如果一位小學生被老師認定為“手型不好”,那麼很可能要把前面學過的內容全部推翻,從頭糾正。

讓我們先看看“握雞蛋手型”的源頭。國內常用的初級教材《拜厄鋼琴初級教程》和《哈農鋼琴練指法》中曾經對演奏姿勢有過類似的描述,德國鋼琴教育巨匠卡爾·車爾尼在著作中也有過相關的論述。但是,請注意,拜厄也好、哈農也好、車爾尼也好,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活躍在19世紀上半葉的人物。19世紀上半葉是什麼時代?距今約200年,當時的鋼琴音域比現在窄、觸鍵比現在輕、琴鍵比現在小、音量比現在弱、踏板的延長效果比現在短,鋼琴文獻中極為重要的肖邦、李斯特的大部分作品還沒有寫出來或者流行起來,更遑論其後的大批大師。被中國鋼琴老師們奉為圭臬的卡爾·車爾尼又是何許人?作為貝多芬的學生,他的幾乎一切練習曲都是為演奏貝多芬大作品而服務的,說他風格單一絕不過分。用車爾尼那一套去演奏肖邦、德彪西或者拉赫瑪尼諾夫,是要鬧大笑話的。

那麼讓我們再看看比較現代化一些的教材,應用普遍的《湯普森》系列,是20世紀50、60年代美國人編寫的。在這一套教材中,已經全然沒有關於“手型”的講法。這很正常,時代在改變,樂器在改變,音樂在改變,演奏法當然也在改變。而我們現在的很多老師在教《湯普森》系列教材的時候,還在用200年前的“手型”去要求他的學生,這不是關公大戰秦瓊嗎?其實二戰前後大批俄羅斯音樂家遷往美國,美國鋼琴教育受俄派影響也非常大,可是走的路子卻和中國全然不同,這一點值得深思。

至此,有一個結論已經呼之欲出了:彈鋼琴沒有標準手型。很多家長帶孩子去聽音樂會,更準確地說是去“看”音樂會。總聽到家長對孩子說,你看鋼琴家怎麼彈琴,看他的手型!其實如果真的仔細看了,恐怕家長也會失望——“握雞蛋”手型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出現的,有時甚至總是不出現。基本上,“握雞蛋”手型主要適用於彈奏音階,而在彈奏琶音、歌唱性旋律、斷奏時均不適用,其應用範圍十分有限,根本不可能作為基本的動作要領。

這就有人要問了,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彈鋼琴的動作難道沒有一個標準嗎?其實,廣義地說,演奏動作是不需要標準的,有一句話說得好,“只要彈得好,哪怕你用鼻子彈呢”!只有音樂的好壞可以作為評判標準。當然,狹義一點,技術上也可以有一些原則——在放鬆狀態下控制,在達到同等效果之下追求動作的精簡,但這些原則是為了幫助演奏者,而不是為難演奏者。協調的演奏動作是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形成的,不是給一個樣板就可以照樣學的。

也許,發明“握雞蛋”手型的老前輩本義是讓初學者儘快掌握彈奏基本動作,沒想到經過眾多或不明真相、或別有用心的誤解誤傳,最終成為中國鋼琴教育最大的騙局。時常見到有家長或老師煞有介事地討論“手型與興趣孰輕孰重”,大有魚與熊掌不可得兼之恨,看了前面的論述再回頭試想,為了一個子虛烏有的“手型”要犧牲那麼多孩子的時間和興趣,究竟值不值得?!

無數的人認為手只要按統一的樣式去擺放,並在彈奏中呈現出“好看的”手外形,才可以達到某種技術境界,可是他們隨著越來越多的對於“成功者”的觀摩,總是找不到更多的那種“期待能立論的樣子”。鋼琴家們也更是在“肆無忌憚”的使用著他們的手,手型派們不去思考問題的本質,而千方百計的為了自己可笑的面子找藉口,把“手外形學說”搞成一種恫嚇,使廣大的中國人民成了學習鋼琴的奴隸,學術大師如此,中師如此,幼稚園阿姨也是如此,這是多麼龐大的一隻“革命隊伍”,硬是

把國人搞出了恐琴症!

“就像是握雞蛋”......手原本是沒有問題的,雞蛋也是沒有罪過的,鋼琴更是為了人類而製造的,就這麼個小小的“握”字!打碎了人們自由操縱鋼琴玩樂音樂一切夢想!初學的孩子以及成人們,無一不在為之誠惶誠恐的苦修著,大指二關節彎著,小指像一輪羞答答的新月!指甲剪了又剪,就為了在手指向內扣住時多有些肉肉能用,所有的人都要求按照一個手型(形)去規劃,一旦有(不小心)的凹進的,就立刻會遭到惡語加棍棒的伺候。握東西人人都會,可握著東西怎麼能彈琴呢?又有誰願意在手心裡塞個雞蛋之後在電腦上打字呢?

我見過非常多的孩子的右手,小指都是彎曲並向外翻倒著下鍵的,他們生怕把那思想中的雞蛋掉到地上去,他們永遠也不敢把手指伸直著去碰觸琴鍵,他們甚至在專研著如何讓小小的指尖也能夠那樣彎彎的搞定黑鍵!因為,雞蛋可是千萬不能掉出的!就在小指(二三四指也一樣)辛苦運作的同時,他們的大指也在為了雞蛋而努力著,用力的在(握著)維護那神聖的雞蛋!

握雞蛋後期演變成“手架子”,這種人為故意形成的堅硬爪體,非常類似梅大俠的九陰爪,其硬度無堅不摧,頭骨亦如豆腐,琴絃亦如髮絲,琴鍵亦如仇敵!和絃需運氣固定手爪,音階需提前定好爪形,然後猛然向下......謀殺了音符之後,還覺得不夠過癮,隨即按住再揉上一揉!......據說此神功還需搭配著高抬指快下鍵的法門同修,落指後追求幹碎玻璃為至高境界。嗚呼!雞蛋爪再加上那“絕對獨立踹下的一跺腳”,我等就只能終日欣賞鋼琴的慘叫了!

什麼時候能打破這顆學生上的臭雞蛋!?為了修正這些帶著雞蛋的孩子,我只能讓他們彈奏些簡單的原位指法旋律,並,堅決禁止他們看自己的手!讓他們用(音樂的眼睛)耳朵去聽每一個聲音品質,讓他們學會利用手臂的重量,讓他們真正開始鍛鍊那些弱指的“體質”,讓他們忘記手心裡的任何物品,讓他們學會真正的手臂放鬆。能改過的,祝願他們能與鋼琴音樂長相廝守,改不過來的,遲早會對鋼琴因愛生恨而離別,或病死於腱鞘炎症而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