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诈的诸葛亮,想杀魏延又不愿脏了自己手、污了名声竟令蜀国内斗

首先说一下,诸葛亮被称为智圣,甚至完人,我对诸葛亮有崇高的敬意,而且诸葛亮的各种能力在三国时期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完人也不代表没有任何污点,错用马谡就是其一,估计诸葛孔明也十分明白,所以不想自己身上再有任何污点了,所以竟不惜让蜀国内斗来除掉魏延,也不愿自己再动手给自己增加污点,这一个就有点诛心了。下面详细分析下:

奸诈的诸葛亮,想杀魏延又不愿脏了自己手、污了名声竟令蜀国内斗

首先要说明的是魏延真的不想反,也真的没有反!

先看下何为反叛?

一种反叛是投敌,投靠给原本的对手,魏延没有!

另一种反叛是独立,不再听从之前的君主,自主自立,魏延也没有!

奸诈的诸葛亮,想杀魏延又不愿脏了自己手、污了名声竟令蜀国内斗

魏延

先看下诸葛亮临死之时所做的安排,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三国志》,这段话虽然简短但是信息量巨大,估计很多都不明白为何要这样安排?当时魏延在蜀军中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但是就是蜀军的二号人物,竟然被排斥在了诸葛亮善后的重要军事会议之外!而被安排率军撤退的杨仪恰恰是魏延的死对头,而杨仪只是诸葛亮的长史,长史的只能算是诸葛亮的幕僚,大概类似于秘书长的职务,而且没有任何爵位,再来看下魏延的名头: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看下这些也就难怪魏延听到杨仪领兵时这样说话了: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奸诈的诸葛亮,想杀魏延又不愿脏了自己手、污了名声竟令蜀国内斗

杨仪

专门找一个魏延的对头领兵,要知道当时比杨仪适合领兵的大有人在,不说日后的大将军姜维,即便是费祎后来也是蜀汉四相之一,哪一个领兵都比杨仪合适,但是诸葛亮偏偏非要杨仪领兵。即便这样了,诸葛亮还恐怕他们斗不起来,命令魏延断后,还又加一句,如果魏延不听命,你们只管自己撤退就好了,不用管魏延。要知道这是北伐前线啊!大军撤退,把没有补给的魏延孤军留下结果可想而知,要么被围歼,要么投降。

诸葛亮还是有些顾虑的,能够不伤蜀国当然最好,如果大军撤退让魏兵收拾了魏延那对诸葛亮来说才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不能退而求其次,逼反了魏延,那反名已成的魏延就是真的反叛了,魏延也就死不足惜了。但是显然诸葛亮也考虑了万一魏延不反怎么办?所以提前让魏延的死对头杨仪领兵先退,先占据有利地形,拒关而守不放魏延进来就可以了,那魏延的孤军也撑不了多久,毕竟都是蜀兵,人心思家,一旦对峙魏延的兵要么反,要么投降,魏延非死不可,目的就达到了。但是小心谨慎的诸葛亮还是小看了魏延的军事能力,诸葛亮求的是稳,而魏延擅长的是奇兵,从子午谷奇谋就可见一斑,魏延打探到杨仪已经准备领兵撤了,非常生气,《三国志》记载:

延大怒,(才)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子午谷奇谋没用上,这个阁道奇谋算是没人拦着了,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进出蜀的道路都要走栈道,魏延抢先通过后就烧毁了栈道,率先占据了南谷口,后面的杨仪也十分明白当时的处境,所以日夜不停的开山通路,勉强跟在魏延后面。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这一幕恐怕是诸葛先生没有想到的,因为本该占据关口的是杨仪啊!但是凡是有大略的武将都有点通病,善养士卒,不屑士大夫。之前的关羽是这样,魏延也是这样。所以魏延在朝中的关系可以说是很差,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三国志》,差的人际关系让朝堂之上没有人站在魏延一边,所以魏延只能与其子数人奔逃,而被追杀,夷三族。

奸诈的诸葛亮,想杀魏延又不愿脏了自己手、污了名声竟令蜀国内斗

马岱

但从此也能看出诸葛亮对魏延的用心之险恶,为何要杀魏延?因为魏延和自己的作战方针不同,自己一死,如果魏延掌权必然出奇兵北伐,万一不成蜀国就完蛋,所以诸葛亮宁愿选择能力不及魏延但更持重老成的蒋琬,来保证自己的部署不会被打乱。但是自己绝不能动手灭了魏延,错用马谡,拿下李严,已经在诸葛亮身上留下阴影了,不能留下更大的污点,而且魏延一直不曾犯错,想动手也没机会,而自己死后魏延也必须死,那就借别人之手除掉魏延,即便这样会对蜀国造成伤害,会让蜀国内斗,但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综上,诸葛亮也可以说是一心为公,为的是蜀国,但是为了自己理想的情况不惜使用奸计,不惜让蜀国内斗除掉魏延就有点过了;但是魏延也是一心为蜀国啊!?落得个身死族灭,诸葛亮泉下有知又于心何忍呢?!让重用魏延的刘备作何感想呢?!

奸诈的诸葛亮,想杀魏延又不愿脏了自己手、污了名声竟令蜀国内斗

诸葛亮出师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