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冥想:在冥想中平復焦慮和混亂的情緒


主題冥想:在冥想中平復焦慮和混亂的情緒

生活在現代社會里,我們的日常不是被大量的外部刺激包圍,就是被內在欲求所鞭策。焦慮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情緒。這是種很讓人抓狂的感受,很多時候,你根本看不清自己焦慮的到底是什麼,只是感覺被無窮多的事情和念頭包圍著,越想越頭疼,怎麼也掙脫不出來;有的時候,看清了自己焦慮的對象,卻不知道焦慮的理由。擺事實、講道理,做大量的客觀分析向自己證明這些焦慮沒有理由。但是,無論理性上是多麼清楚,焦慮情緒卻不會離開。

面對情緒的時候,我們會習慣性的用理性分析來指揮情緒。本能的覺得“想開了”,情緒就好了。在情緒管理方法中,認知重評也常被廣泛推薦。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情緒很少會聽從理性分析的建議,我們越是在那裡講道理讓它離開,它越會固執的呆在那裡,並可能愈發激烈起來。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越過對情緒本身的關注,試圖讓它直接聽令於理性。在我們大腦中,情緒和理性是在兩套不同的系統下運行的,它們相互合作,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但是,它們之間是平等而不是統領關係,一方不會直接聽令於另一方。而且,理性和情緒是以不同的方式認識事物的,前者是分析和思考,後者是感受和體會。理性想明白了,並不代表情緒也感受到了。在情緒發生的第一時間就開始對其進行理性分析和說教,其實是對情緒的一種變相壓抑。壓抑情緒往往會帶來情緒的劇烈反彈,加劇其強度或延長其停留的時間,甚或是以生理疾病為代價。情緒發生後,我們首先要去溝通和聯繫的應該是情緒本身。情緒只有在得到我們足夠的關注、聆聽和接受後,才可能漸漸平息下來。只有在情緒有所緩和後,我們的理性分析才有可能發揮作用。

與自己的情緒溝通包括在情緒發生的時候,去感受伴隨而來的身體感受,接受自己的情緒,允許其停留片刻。每種情緒的到來都是試圖給你一些提醒,這種提醒未必都很準確,但是,你要聽聽它想提醒你什麼。許多冥想練習也可以幫助我們與情緒直接交流。此外,身體體驗是情緒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能帶來肢體舒適感或放鬆感的活動,會幫助舒緩焦慮,比如,跑步、運動、按摩、泡澡、散步;有較大區域綠色植被的區域,也會對焦慮起到安撫作用。在情緒有所緩和後,我們可以通過理性分析來認識和逐漸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這對焦慮情緒的長遠和整體降低,至關重要。這裡應該注意的是,理性分析應該聚焦在發現自己焦慮背後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分析這種焦慮的出現是否有道理。不要用理性分析來評判自己的情緒。情緒沒有好或壞,應該或不應該的區分。無論如何,怎樣與情緒本身進行溝通和聯繫,對很多人來說是另一個讓人無從下手的問題。我們今天就嘗試一下,通過冥想手段與我們的焦慮情緒進行一次交流。

找一處舒適的地方坐下來,可以是坐在椅子或地板上。點擊下方錄音,就可以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