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與回紇結成涇陽之盟,恢復了兩國之間多年的友好關係

唐朝與回紇結成涇陽之盟,恢復了兩國之間多年的友好關係回紇(後改稱回鶻),是古代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雖遠居漠北,過著“居無恆所,隨水草流移”的遊牧生活,但與中原漢族的交往卻是歷時久遠。早在公元629年,回紇就開始派遣特使,與唐朝建立了往來關係,並在唐朝的支持下不斷興起,最終取代了薛延陀(古代一北方民族〉政權,統一了大漠。

唐朝與回紇結成涇陽之盟,恢復了兩國之間多年的友好關係

回紇當時的酋長吐迷度是一位非常有頭腦的民族首領,他吸取了薛延陀垮臺的教訓,審時度勢*於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率部分部落首領親赴長安,表示與唐王朝友好的誠意,被唐太宗冊封為瀚海督府的都督、懷化大將軍,正式確立回紇為唐朝屬轄的一個地方民族政權。從此以後,在雙方的共同努力和維護下,一直保持非常友好的關係。

唐朝與回紇結成涇陽之盟,恢復了兩國之間多年的友好關係

但事物都是有兩面的,回紇與唐朝的和平、友好關係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雙方也曾出現過短暫的衝突,這就引發了“涇陽之盟”。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唐朝出了個叛將僕固懷恩。此人是唐朝的一位駐邊大將軍,曾代表朝廷出使過回紇,在回紇中有一些熟人和朋友。由於他自感自己所率的叛軍人數有限,無法與勢力強大的唐王朝相對抗,便利用自己在回紇中的人緣,極力挑撥回紇與唐朝的關係,說什麼:若我們能相互合作,聯手出兵攻擊唐朝必將會取勝,到時回紇不僅能取得許多中原財富,而且還可擴大地盤,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萬萬不能錯過機會等等。回紇方面經不住僕固懷恩的引誘和唆使最終掉入了僕固懷恩的圈套,答應出兵與其聯合攻唐,事態頓時變得複雜和擴大。在回紇、僕固懷恩的叛軍及被他引來的吐蕃兵等數十萬聯軍的強大攻擊下,唐朝連失奉天、鳳翔、同州掌處,隨後不久,回紇兵抵達距長安不遠的涇陽,直接威脅京師的安全,形勢異常嚴峻。

唐朝與回紇結成涇陽之盟,恢復了兩國之間多年的友好關係

面對大軍壓境,唐朝方面冷靜分析權衡之後,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政策:對僕固懷恩的‘軍決不留情,一定要予以擊垮;而對被利用的回紇,則念其曾對唐朝有功和雙方過去的友好關係,採取了避免衝突擴大的謹慎政策,只要回紇能主動退出聯軍不與朝廷對抗也就算了,儘量不與回紇發生軍事衝突。方針已定,朝廷便決定派大將郭子儀前去涇陽與回紇談判,爭取對方能率部脫離反叛聯軍。由於不太瞭解回紇的內情,對方會有何種反應也無法預料,而朝廷的命令又不能違抗,這一切使接受談判重任的郭子儀感到壓力很大,心情很不平靜,想來思去的也沒盤算出個好方法來。最後,只好決定冒險隻身闖苕,希望能用誠意打動對方完成皇命。

唐朝與回紇結成涇陽之盟,恢復了兩國之間多年的友好關係

回紇方面也沒有料到郭子儀會一人前來談判,所以當回紇大帥合胡祿聽手下報告說郭子儀免育解甲、隻身空手前來時,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忙起身出去,要親眼看看是怎麼回事。只見郭子儀面對劍拔弩張的回紇軍隊,沒有絲毫的緊張,異常從容地朝自己走來。這下子合胡祿可就呆了,遲疑之後趕忙迎上前去,把郭子儀接進帳內。待雙方坐定後,郭子儀就開門見山地說明來意,並誠懇地說.“唐朝與回紇有著友好的f專統,雙方都曾幫助和支持過對方,我們應珍惜這份友誼。今僕固懷恩圖謀不軌,不僅自己反叛朝廷,還拉回紇入夥,妄想利用回紇為其服務,實在可惡,望大帥能明辨是非,以友情為重,避免出現有傷友誼的軍事衝突。”

唐朝與回紇結成涇陽之盟,恢復了兩國之間多年的友好關係

在郭子儀的耐心勸導下,合胡祿終被唐朝的誠意所感動,決定引兵退出攻唐聯軍,與唐朝握手言和。為表示其誠意,合胡祿命手下在營中設盛宴招待唐朝使者郭子儀。宴席上,賓主之間重敘舊情,談笑風生,顯得分外高興,雙方未能消除裂痕、和好如初而舉杯共賀。最後,合胡祿和郭子儀共同起身,執酒而盟,郭子儀說道:“大唐天子萬萬歲,回紇可汗亦萬歲!兩國將相亦萬歲!若起負心違背盟約者,身死陣前,家口屠戮。”合胡祿不僅也發誓和好,而且還要求能率部與唐朝軍隊一起合擊吐蕃。頓時,戰場局勢發生巨大轉變,不久前還耀武揚威的吐蕃軍隊在回紇與唐朝的合力攻擊下,很快便敗下陣來,只好退兵返回。這就是唐朝與回紇的“涇陽之盟“此次結盟,不僅使雙方免受戰爭之苦,更重要的是恢復了回紇與唐朝多年的友好關係,維護了祖國邊陲的安定,為密切雙邊關係再度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