犒勞行為中的“大鍋飯”陷阱·糊塗到底的宋國主帥華元


犒勞行為中的“大鍋飯”陷阱·糊塗到底的宋國主帥華元


筆者說:

關於明智與糊塗的區別,春秋認為“禮”、“果”、“毅”叫做明智,否則就是自取滅亡,但它對不斷追求細節的東西卻嗤之以鼻;左傳認為“知人者明,自知者智”,一直糊塗也並非人之錯,所以它記錄始末而尊重《春秋》;但兩者都認為智與愚並非人類的問題,一直智、一直愚才是問題。

“大鍋飯”是一種被平均或者說“平均值”陷阱,這是人類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傾向,即:我們對變動和誤差往往視而不見或者置之不理,相反,我們習慣於將它們折中處理,結果是會在重要的事情上犯一些嚴重的錯誤。

-----------------------------------------------

一、什麼是“平均值”陷阱和“大鍋飯”陷阱?

博物學家斯蒂芬·傑伊·古爾德認為“折中處理”通常指的是取平均值(也叫做預期值),這種取平均值的錯誤做法稱之為平均值缺陷。事實上,以假設的平均值為基礎制訂的計劃基本上都是錯誤的。魯宣公2年,宋國主帥華元在戰前宰羊犒勞眾軍,結果御者羊斟因為沒有吃到肉而陷主帥與敵陣,導致宋軍打敗。

筆者認為春秋時期的類似犒勞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平均值缺陷也有著較強的關聯,所以把這種“大鍋飯”行為形容成一種“平均值”陷阱。

鄭國受楚國指派,對宋國進行討伐,宋國華元迎戰,結果打敗被俘。戰爭的過程卻不是左傳記錄它的重點,而是對“愚蠢的取平均值”行為和“以不知為知之”的行為加以筆伐。

1、糊塗到底才是“真蠢貨”。

為什麼華元從頭到尾都在“糊塗”?原因就在於他的大腦在解釋事物不確定性因素的固有模式方面養成的習慣。他堅信自己公平、正義、不會被背叛,只是他的那些習慣性行為毀掉了他,甚至直到最後還不知悔改。

2、戰前犒勞不是“真公平”。

犒勞這種行為為什麼一般要放在戰後而不是戰前?因為賞罰需要論功行賞,而恰恰平均主義是做不到這些的。華元的“別出心裁”弄的整個軍隊烏煙瘴氣,又豈止是一個羊斟不滿,還有更多人不滿呢!

-----------------------------------------------

二、平均主義並不存在。

宋軍與鄭軍的戰鬥即將開始前,宋國將軍華元心頭一熱,他決定宰羊犒勞將士、激勵士氣,可是他的戰車御者羊斟沒能吃上。那麼,平均主義到底能否激勵士氣人心呢?答案肯定是不能的。一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正平均的事情發生,宋國將軍華元的公平之心卻沒有公平之秤能與之相符;二是大鍋飯這種事情與戰爭根本就不沾邊,賞罰分明、獎功罰過才是人心之所向。

到開戰時,羊斟說:“日前的羊肉由你做主,今天打仗駕車,由我做主。”說完駕車馳入鄭軍,因而宋軍大敗。鄭國擒得並囚禁了華元,殺死樂呂,還繳獲戰車四百六十輛,俘虜宋軍二百五十人,割下被殺宋軍一百人的左耳以獻功。這裡羊斟的行為就是現實證據,而那個掰著指頭算著每人能分“1.5塊羊肉”的華元已經成為了宋軍的俘虜。

《左傳》:君子說:“羊斟真不是人,因個人怨恨而使國家失敗、人民遭殃,還有什麼罪過比這更大呢?《詩》上所說的‘心地不良的人’,也許指的就是羊斟這種人吧,他不惜以殘害人民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

三、忽視制約因素很危險。

戰鬥中宋大夫狂狡迎戰鄭軍時,見鄭軍一士兵掉入井中,他倒拿著戟將這個士兵救出,但這個士兵被救出井後反將狂狡俘虜了。那麼,大夫狂狡到底忽視了什麼呢?一是忽視了自己的目的,雙方交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竟然這是“不落井下石”,真有宋襄公的範啊;二是忽視了對方的能力,如果狂狡的武力值遠勝對方自然沒有問題,可是從結果來看顯然是出錯了。

宋國大夫狂狡被俘,宋國主帥華元被俘,殊途同歸何其相似啊!前者文不知武,後者武不知文,一對“蠢貨”兄弟。這裡的兩人都是想當然行事,也都忽視了戰爭的制約因素,即:勝敵為先。鄭國士兵的仁德和宋國士兵的士氣都是靠平均值算出來的,結果是忽視“戰爭場景”這一制約因素,沒想到在戰爭中,鄭國士兵也可以無恥、宋國士兵也可以反戈。

《左傳》:君子說:“不遵從戰爭的法則,違背命令,狂狡當然要被擒獲。凡用兵之道,應該發揚果毅精神,並使之牢記於心,這叫作‘禮’。敢於殺敵叫‘果’,養成這種果敢精神叫‘毅’。若有違背,就要自取滅亡。”

-----------------------------------------------

四、平均主義的雙重打擊。

戰後,鄭國繳獲戰車四百六十輛,俘虜宋軍二百五十人;之後,宋國用百輛兵車、四百匹毛色有文采的馬,向鄭國贖取華元;兩下一算宋國虧大了,可是華元不以為然,畢竟這些都是“戰爭成本”麼!華元為什麼還意識不到平均主義之禍呢?一者,他會想反正戰爭必有傷亡,連走路都可能被雷劈、自然死亡都得千兒八百,更何況戰爭呢!二者,東西剛送去一半,華元就逃回來了,他站在城門外,向守城士兵講明情況後才進去,他還以為又節省了一些呢!

回到家,華元百思不得其解,結果受到的是雙重打擊。一是遇見羊斟,他還想著安撫對方兩句,說道“上次被俘是因你的馬不聽指揮才那樣的。”,結果羊斟回答說:“不是因為馬,而是因為人。”羊斟回答完就逃到了魯國。二是還想要面子,對築城的人說“有牛就有皮,犀牛和兕還很多,棄甲丟盔怕什麼?”,結果對方回到“鼓著大眼珠,挺著大肚皮,丟盔棄甲忙逃離。絡腮鬍子一大把,棄甲丟盔逃回家。”從這裡看,還以為華元是偶爾糊塗,看來是真的糊塗啊!

《左傳》:築城的人又唱道:“縱然皮革多又多,丹漆難得可奈何?”華元說:“回去吧,他們人多嘴多,我們人少嘴少。”

-----------------------------------------------

五、平均值陷阱是失敗的根源。

宋國華元愚蠢的犒勞行為就像是一個引子,結果是不斷的被平均值陷阱帶來的細微意外給一次次打敗。華元還期望每次問題都會向好發展,這就像拋硬幣卻期望拋擲10枚硬幣的時候同時正面朝上一樣,這種概率要小於1/1 000。

以平均值為基礎制定的計劃都無法如期實現:

1、宋國認為鄭國也是小國,所以不需要別人幫助,自己就能應對,這是第一處“平均值”陷阱。

2、華元認為戰前犒勞戰士,宰羊、分羊可以獲得人心,結果羊斟成為了例外,這是第二處“平均值”陷阱。

3、宋國認為自己的大夫和士兵至少和鄭國能勢均力敵,結果狂狡愚蠢、羊斟反覆,這是第三處“平均值”陷阱。

4、華元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所以樂呂戰死、士兵戰死、物資被奪都不重要,結果宋國百姓不樂意了,這是第四處“平均值”陷阱。

宋國的未來如何?恐怕戰敗還是輕的,滅亡也是正理。一個不知悔過的將領、一個愚蠢無知的大夫、一個心地不良的御者,這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與習慣,是隻知其敗不知其所以敗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