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為何先滅韓國,這其中自然是有軍事策略的

秦朝最初是我國西方的一個遊牧部落,其首領秦非子因為擊敗西戎有功,而被周朝周宣王賞賜犬丘(今甘肅天水)之地,這便是最初的秦國。後來又因為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又被賜封歧山(陝西)之地,至此秦國便崛起在中國西方。秦朝歷代君主勵精圖治,發展生產,從不挑起戰爭,後來經過商鞅變法,國力達到頂峰。所以僅僅用了10年時間,就先後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然而在這10年的戰爭中,秦國相繼將韓、趙、魏、楚、燕、齊這六個國家滅亡。那麼秦滅六國之戰的順序如何?又有什麼原因嗎?

嬴政為何先滅韓國,這其中自然是有軍事策略的

第一閃電戰,疾風滅韓國器

秦決定第一步就滅韓國,不僅僅是因為在地理位置上,韓國阻擋了秦國東進得步伐,還因為韓國本身軍隊中的戰士在諸國中算不上強大,但其武器裝備卻極為精良。這樣得韓國被秦國如不及早滅亡,在諸國聯合後,足以為聯軍提供大量精良得武器,是秦國得心腹大患。

嬴政為何先滅韓國,這其中自然是有軍事策略的

第二反間計,挑撥滅趙國軍

第二個滅國的趙國則是將秦完成統一大業進行到了最重要的一步。昔日,《史記·趙世家》記載:“四年,秦攻番吾,李牧與之戰,卻之。”講的是趙國名將李牧,率領著趙國軍隊,在面對強大的秦國時,臨危不懼。他指揮下的趙軍,來去如風,充分發揮騎兵的優勢靈活戰鬥,先給進攻番吾的秦軍以沉重打擊。在將秦軍逐出趙國境內後,毫不戀戰,迅速撤離。趙軍在李牧統率指揮下,一再戰勝。《史記·趙世家》記載:“七年,秦人攻趙,趙大將李牧、將軍司馬尚將,擊之。李牧誅,司馬尚免,趙怱及齊將顏聚代之。趙怱軍破,顏聚亡去。以王遷降。”趙王遷最終被秦的反間計所迷惑,罷免了李牧,幫助秦滅趙擺脫了阻礙。趙國亡國,趙王也開城投降。

第三第四輕易進魏楚的大門

之後的魏國、楚國,早在多年前就被秦始皇遠交近攻的策略所迷惑,再加上以前多年征戰已經國力空虛,民不聊生。所以當秦國大軍壓境的情況下,魏國、楚國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倉惶舉國投降。

嬴政為何先滅韓國,這其中自然是有軍事策略的

第五憤怒的舉國滅燕國

秦國大軍已兵臨燕國邊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終日,眼見秦國掃平三晉,就要向自己殺來,卻無計可施。燕太子丹最終想出了孤注一擲的暗殺行動,即歷史上有名的“荊軻刺秦王”。但是刺殺行動最終失敗,秦王嬴政差一點死於荊軻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國,立即增兵大舉進攻燕國,燕太子無奈亡國逃亡。

第六間諜計,麻痺滅齊國

在秦軍並滅趙、韓、燕、魏、楚戰爭時期,齊國一直置身度外,坐視各國滅亡。後來各諸侯國雖幾度聯合對秦作戰,齊都避免參加,或者參戰不力,企圖討好於秦。齊國相國後勝又是一個貪財無厭之徒,秦多年來用重金賄賂後勝,後勝就為秦遠交近攻的策略效勞,終日規勸齊王建臣服於秦,導致後期齊國朝野上下已無絲毫鬥志。當秦國王賁率領的軍隊,由燕南部對齊北境突然進攻,直趨齊都臨淄。齊則毫無作戰準備,舉國投降。

嬴政為何先滅韓國,這其中自然是有軍事策略的

秦國滅六國,既是國家實力的差距。也是歷史發展“分久合、合久分”的歷史規律。秦滅六國這段歷史,一直被世人所談論,原因是它教會人們許多的策略和為人處世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