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鏖战“双十一”,纷纷发力下沉市场

2019年,2684亿元。

11月12日凌晨,2019年天猫双十一以一个不算惊喜但稳妥的增幅落下帷幕,当日成交额的增长目标达成。

电商巨头鏖战“双十一”,纷纷发力下沉市场

来到第十一年的双十一,其意义早已经超越了一个购物节本身,成为由消费主义推动下的全民娱乐+消费的狂欢。

各大卫视联合各电商平台开启“电视购物”模式,晚会热度颇有赶超春晚的势头,主持人、明星纷纷卖力带货......

双十一不能绝对代表中国消费,它更多的是利用了购物的心理,也一直在蓄力,将一个阶段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

“我说的有惊无险,并不是担心交易数据,而是担心用户的体验是不是足够顺畅。”蒋凡直言自己并不看重消费数字,而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今年双十一第一次实现了电商全部系统百分之百上云,交易峰值达到了55万笔/秒。

如果说, “双十一”的产生让消费者对打折促销迷恋上瘾,那么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需求被激发,新的消费场景比比皆是。

无论是苏宁、拼多多还是京东,已经不再满足于一线城市,将视角触达到了更加广阔的三四线市场。

购物体验与售后服务,也在促使电商进行场景的变革。

多场景应用

今年以来,在电商的火爆销售中,毫无疑问地有直播贡献的一份力量。

11月11日凌晨,淘宝直播“一姐”薇娅的直播间人数峰值达4310万,“一哥”李佳琦的直播间最高同时在线人数3680万。

电商巨头鏖战“双十一”,纷纷发力下沉市场

双十一开场仅63分钟,通过直播引导的成交就超过去年双十一全天;到早上8点55分,直播成交已破百亿元。

在给消费者带来更丰富消费体验的同时,直播更成为品牌和商家增长的最大风口。

蒋凡透露,今年有超过50%的天猫双十一商家都通过淘宝直播获得新增长,也成为品牌商家展示自己的重要平台。

在双十一期间,全球有近百个品牌的总裁、高管亲自上阵,进淘宝直播间带货。

聚合电商内容与流量,短视频平台促成近40%的转化率与亿级流量的商业碰撞,直播兼具低决策成本与高互动性,有利于高效激发核心人群的消费潜力。

线上渠道扩宽的同时,今年的线下也别样地热闹。

与早前的双十一相比,如今的“双十一”场景更加多元。

以往被电商“一家独大”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减,而实体门店现货销售、线下试衣的体验感等优势更加凸显。

不同于阿里从线上到线下的发展,苏宁易购在线下的多年积累一朝爆发。

11月11日中午,苏宁数据显示,12小时内,苏宁易购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86%,新增Super会员超50%为90后,“随时”平均送达时间仅22分钟。

全新上线的家乐福履约中心半天订单量已达15万,苏宁小店线上订单环比增长500%。此外,苏宁广场和苏宁易购广场客流量同比增长46%,销售额同比增长56%。

电商巨头鏖战“双十一”,纷纷发力下沉市场

下沉市场发力

综上所述,双线融合、场景开拓成为未来电商的大趋势,下沉市场则是另一片蓝海。

阿里巴巴官方数据透露,天猫双十一开场前两个小时,聚划算“千万爆款团”诞生了216个销售破十万件的爆品,超7000个百万单品、576个千万单品。

开场前的第一个小时,来自全国的产业带商家就收获超过5000万笔订单。

  • 国产品牌成为不折不扣的赢家。美菱、容声、海尔、百雀羚、顾家、喜临门、芝华仕品牌,有超过60%订单来自下沉市场。
  • 其中,百雀龄、美的等品牌爆款在下沉市场增速超过100%,珀莱雅、喜临门等品牌爆款在下沉市场也都有近100%的增长。
  • 同时,iPhone11、华为Mate 30 Pro等最热门的手机,也都有超过一半订单来自下沉市场。

低价、尾货等“标签”不再是下沉市场的专属。

此外,分期消费成为今年双十一一大增长引擎,分期的支付方式降低了消费门槛,进一步拓展了消费者群体和加高了消费金额。

这一浪潮更是“一路向西”,大大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升级,释放了消费潜能。

有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该公司旗下分期乐商城交易额前五的城市分别是武汉、广州、长沙、成都和西安,部分中西部城市交易额,也远超北京和上海等传统高消费城市。

消费力的释放,品类场景的多元化,消费者的分级分层,都促进了下沉市场消费的崛起。

电商巨头鏖战“双十一”,纷纷发力下沉市场

电商补贴战再燃

无论是需求定制还是分期消费,在这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下,下沉市场的消费数据令人惊喜,存在着巨大的人口红利。

作为下沉市场的最早玩家,拼多多短时间的崛起,一举在用户量、GMV和市值上超越京东,成为国内市值第二大电商,跻身中国互联网公司四强。

更是让资本看到了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在这片广阔市场里,电商巨头们一场全新的流量之争,也早已硝烟弥漫,补贴战战火再燃。

此次双十一,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各大平台之间的补贴竞争更是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京东和阿里还是采用大家熟悉的优惠券、红包、满减、定金抵扣、购物补贴等优惠活动,阿里在此次活动预计补贴500亿。

作为阿里巴巴最大的竞争对手,京东也喊出“百亿补贴,千亿优惠”的口号。

京东力推其社交电商京喜,而双十一也到了“交卷”的时候:该公司数据显示,京喜平台在双十一开场一小时内,其出售商品件数峰值达到1600万件。

其消费模式以拼团模式和9.9包邮模式为主,并在本次双十一提供了上亿款1元产品,且京东金融提供10亿元现金补贴跟进。

这一举措收效颇佳,京喜用户中,超过7成来自3-6线下沉新兴市场,其中,来自这些下沉市场的新用户,占到了京喜整体新用户的3/4,做到了更深入触达下沉新兴市场。

而拼多多喊出颇有针对性的口号“无套路不怕比,无定金不用等”的大促口号。

本次双十一,拼多多再次重点补贴苹果系列产品,再次调整新款iPhone 11系列手机售价,打破了全网最低售价的纪录。

价格战无疑是拉动用户的重要手段,电商巨头们正在烧钱补贴抢占市场,这一战役的打响加之下沉市场的加入,使得电商未来的格局扑朔迷离。

但可以确定的是补贴并不是长久之策,也不符合市场规律。

大商家都想冲到前面,在竞争心态的推动下,商家的行为也开始变得不理性,在低折扣、交易亏损的情况下,一些厂商还在地铁、电视、网站等媒体上大量投入广告。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盈利已经不那么重要。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曾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市场往往受情绪驱动,而非价值判断驱动。情绪相互传染,会使市场走向越来越偏离价值判断,也越来越繁荣。

无论席勒对于这一现象的态度如何,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却是:那些最好地利用了这种情绪的公司,是市场上最成功的公司,因为他们离人最近。

无论商家是否从中获益,天猫作为平台,已经成为最大的赢家。而它主导的新消费模式,在未来还将长期撩拨着商家们的神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