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中国古代在传统科技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却远远落在后面。不过,在晚明时期,曾一度涌现出一批取得重大突破的科技巨匠,让我们走进晚明,去近距离感受近代前夜这些巨匠的风采。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世界文化名人——医圣李时珍

李时珍(1518- 1593),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医,父亲曾在京城太医院任职,家里有个种药材的植物园。他从小从小耳需目染。当时医生地位低下,主张他科举应试,为官从政。李时珍对八股文不感兴趣,13岁中秀才之后,连续三次乡试落榜。23岁那年终于说服父亲,走上他向往的济世利民的从医之路。38岁时被聘入楚王府主持良医所,后来又被推荐进入太医院。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李时珍在行医过程中深感前人多种《本草》药书错漏不当之处很多,贻害非浅。他入楚王府后,即开始着手编撰《本草纲目》,入太医院后,他本想依靠朝廷的力量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但嘉靖皇帝却沉建于炼丹求仙,毫不理眯。李时珍毅然辞职,返回故里,独自承担起这项重修《本草》的历史使命。经过27年持续不懈的努力,至万历六年(1578年),《本草纲目》终于全部完稿

《本草纲目》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在生物学、矿物学、冶金学、地质学、化学、物候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李时珍还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本草纲目》出版后传到日本、朝鲜。1656年, 维也纳出版了它的拉丁文译本,以后相继出版法、德、英、俄等外文节译本,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达尔文称赞它是“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家、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则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会通中西的近代实验农业开拓者一徐光启

徐光启(1562- 1633), 号玄扈,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旧城区)人。他出身农家,20岁中秀才,36岁中举人,43岁中进士,68岁人礼部,71岁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又兼文渊阁大学士。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徐光启少年时代家境贫困,靠父亲务农、祖母和母亲近年来,纺织度日。27岁那年因凑集他应试盘缠而家中一度断炊, 早年的境遇使他亲身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困苦艰事。注重实学而淡泊功名,积累了许多农学、算学、天文历法与测量方面的资料和知识。考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任职期间,他又向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等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有关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尤为关性。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光启一生著述繁富,其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是《农政全书》。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在这部农学巨著中,他从“农政”,即国家政策的高度,瞩目屯垦、水利、荒政三项主题,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对发展农业生产提出设想和建议。

徐光启未给家人留下物质财富,也无法挽回明王朝衰败的颓势,但他的《农政全书》在他离世六年后得以刊行,为人们留下了一座光辉的科技文化丰碑。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工艺百科式的人物——宋应星

宋应星(1587-约1666),江西奉新县北乡人。他曾在自己的著作《天工开物》序言

中感慨地宣称:本书将被沉溺于科举谋官的文人弃置案头,因为“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但达尔文却赞誉该书为“权威著作”。 李约瑟则称《天工开物》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千古奇人——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 名弘祖,江苏江阴人,因为长年四方考察,行踪如云霞飘远,故号霞客。他在当时被称做“泛适乎,蓬蓬然,亦不佛,亦不仙,丰若痴顿丰若颠,搅扰天地年复年”的“千古第一奇人”,后来则因其所著《徐霞客游记》而闻名中外。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徐霞客22岁那年,抛弃博取功名的应举之路,踏上了科学考察的崎岖征途。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行程数万里,游历考察了相当于今天的16个省区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在考察过程中,他经常只身徒步,攀悬崖,涉激流,探深穴,每行教百里即依枯树破壁,燃松脂照明,连夜记下白日考察所见。尽管曾先后三次遇盗,四次绝粮,几次险些坠入深渊,他都毫不畏缩,直到最后在野外考察中病重被人送回家乡, 临终前还“

惟置怪石于榻前,摩挲相对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盘点那些晚明时期的科技群英

成书于崇祯末年的《徐霞客游记》,不同于一般的搜奇访胜,或对一些表面现象做容星片段的自然主义描述之作。该书在许多方面例如对火成岩、地热现象和喷泉的描述,在流水对岩布的侵蚀作用、植物对气候的依关系等方面的认识,都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他的科学考察,在中国古代开创了准确描述、深入分析、揭示规律的自然科学研究方向。

李约瑟评价他的游记“不但在分析各种地貌上具有惊人的能力,而且能够很有系统地使用各种专门术语”,“读起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他们虽然不都是通过科举考试为国家做贡献,但是他们的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处于世界前沿,表现出向以数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转变的特征。探究晚明何以出现科技群星璀璨的局面,将为我们认识时代与人才之间的关系提供生动的实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