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襟危坐,一個放浪任俠,秉性迥異親兄弟,光芒萬丈耀華夏

正襟危坐一大儒,放浪任俠一詩葩,

一個是經中月,一個是詩中花,

秉性迥異親兄弟,光芒萬丈耀華夏。


一個正襟危坐,一個放浪任俠,秉性迥異親兄弟,光芒萬丈耀華夏


時間倒回到那個亂世紛飛的年代,儘管前方硝煙瀰漫,那又怎樣呢,你打你的仗,我講我的學。在山西龍門,一位老先生正襟危坐,膝下弟子圍坐一團,正兒八經地豎起耳朵,聽先生的鴻圖大論,按先生他弟弟的話來說他講的那是“匡時之要略”,重要的很吶!作為學生,不但要認真聽,還得認真做筆記,因為他們要像孔子的弟子那樣給先生的教學講義出書呢?因為先生註定要名垂青史,在文學天地裡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後話。


一個正襟危坐,一個放浪任俠,秉性迥異親兄弟,光芒萬丈耀華夏


而在白牛溪畔,在田間地頭,跟哥哥手不釋卷不同的是,弟弟手裡始終少不了酒葫蘆。據說一次可以喝五斗,而且不醉,當真一爽快人。要說跟哥哥相似地方,那還是有的,那就是都比較狂妄。雖說人家很狂妄,可世人也都沒啥可說的,為啥?人家有那狂妄的資本,一個潛心經學,專注教育,終成一代大儒;一個嗜酒成性,曠懷高致,拉開唐詩大幕,你說牛不牛?


一個正襟危坐,一個放浪任俠,秉性迥異親兄弟,光芒萬丈耀華夏


先說說這個大儒,王績眼中的三哥,那可謂博學多才。王通,可能很多人一下子不熟,但是一提起文中子,想必很多人都會知曉。“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經子通,讀諸史。”我們都是讀過《三字經》的人。他著有《續書》、《續詩》、《元經》、《禮經》、《樂論》、《贊易》,可惜均已失傳。如今只留下他的弟子們編輯整理的的《文中子說》,簡稱《中說》,體仿《論語》,流傳於世。

尤其是他“三教合一”的思想對唐代兼收幷蓄、走向繁榮與興盛不無關聯。開國名臣、文壇巨匠多少都跟他有過直接或間接的關聯,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作為王通的門人或好友,幾乎囊括了整個官僚機構。所以說他不但為唐代興盛奠定了思想基礎,而且為朝政管理培養了人才。他是唐代走向興盛繁榮的引導者,是各種思想能夠開枝散葉的開創者,他就是智慧的中樞,人才培養的導師,王門也就自然而然成為為官之道的黃埔軍校。


一個正襟危坐,一個放浪任俠,秉性迥異親兄弟,光芒萬丈耀華夏


再來說說王績先生,王通先生的親弟弟,一個不守所謂的規矩,放浪形骸、簡傲嗜酒的散漫詩人。他每日徘徊在田間原野,汲取日月精華,感悟人生百態,寫出了揭開唐詩新面紗的開篇之作《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一個正襟危坐,一個放浪任俠,秉性迥異親兄弟,光芒萬丈耀華夏


閒逸中帶著彷徨,孤獨中夾著苦悶,歸去來兮,看似瀟灑,實則是在田野間排遣自己的不開心,又有誰能懂呢?“相顧無相識”,唯有“長歌懷采薇”。周遭都沒有一個可傾訴的人,所以他跟山樹對話,跟古人談情,他筆下的山川日月都化成詩歌的一部分為唐詩潤澤增色,而王績就像個頑童,不經意間扯開了蓋在山頂的布,擰開了詩歌的水龍頭。於是乎,自然彷彿有靈,人彷彿開竅,源源不斷的靈感紛至沓來,越來越多的詩歌精品開始問世,唐詩的春天已然來臨。


一個正襟危坐,一個放浪任俠,秉性迥異親兄弟,光芒萬丈耀華夏


王績在哥哥鄙薄的“營營馳騁乎末流”領域裡默默耕耘,王通應該也沒想到,他的孫子王勃“表”上遵從爺爺的學道,在裡子裡確是延續了王績的路子,一個唱著“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田園小調在文苑裡摸索,一個吟詠著“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的旅思情懷帶著唐詩高歌猛進。


一個正襟危坐,一個放浪任俠,秉性迥異親兄弟,光芒萬丈耀華夏


儘管方向不同,儘管志趣不一,可是在唐朝寫就的繁華里,都有他們的影子和蹤跡,是舊的終結,也是新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