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引言

唐朝建立之初,邊地還存在著一些割據勢力。至太宗統治時期,各方割據勢力已被肅清,貞觀年間太宗又破東突厥、俘頡利可汗,進一步掃除了北邊的威脅。

就在唐王朝進入繁榮發展之際,吐蕃也悄然崛起於青藏高原,並且開始向外發展。早在貞觀八年,吐蕃就與唐建立了聯繫,雙方最初的較量發生在太宗貞觀十二年,戰後太宗以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和親關係使雙方維持了很長一段時期的和平。

但高宗即位以後,吐蕃將擴張的目標瞄準了東北部,開始與唐朝爭奪吐谷渾。龍朔三年,吐蕃佔領吐谷渾國,它的勢力便與唐朝的西北邊境大面積接壤了。此後,雙方的軍事較量主要集中在青海東部地區,吐蕃不時侵擾唐朝邊境,唐朝為了西境的安全也在不斷升級軍事部署。吐蕃與唐王朝的聯繫與衝突不斷,直至安史之亂前,吐蕃都是唐朝對外戰爭的主要對象。

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吐蕃與唐對立

本文將從唐朝時期的隴右節度入手,分析玄宗時期唐朝對吐蕃的戰爭政策,並帶來自己的思考和總結。

一、中宗、睿宗朝埋下的隱患

中宗和睿宗統治時期,唐廷內部各政治集團間的鬥爭相對激烈,對外征戰的勢頭有所減弱。這兩個時期皇帝執政時間都很短,而且統治集團內部充斥著各種鬥爭,內部矛盾也影響到了唐朝的對外政策。在中宗與睿宗朝,唐、蕃關係總體上是比較緩和的。中宗時期與吐蕃首次約定了兩國地界,而睿宗時期吐蕃卻在規定的地界外另外獲取了九曲之地,這些事件為唐與吐蕃在玄宗朝的爭端埋下了伏筆。

(一)中宗的統治與唐藩關係的緩和

中宗的即位直接得益於神龍元年張柬之等人發動的政變。但中宗即位後各級團間的利益衝突不僅沒有平息,中宗在執政之初需要處理很多內部問題,所以在對外關係上,他開始尋求改善與吐蕃的關係。巧的是,吐蕃國內在同一時期也發生了政變。同樣是出於集中精力處理國內事務的需要,吐蕃的掌權者對唐朝實行了友好的外交政策。

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唐中宗劇照

其次,中宗後來與突厥的矛盾升級,唐朝與突厥的軍事衝突加劇,中宗要大力討伐突厥,更需要穩住吐蕃,以免多處受敵。因為唐、蕃都有停止敵對的訴求,這構成了交好的基礎。一切準備就緒後,兩國於神龍二年正式舉行一場盟誓,來確定兩國的友好關係,還劃定了唐、蕃間的地界,史稱“神龍盟誓”。

唐朝與吐蕃的和睦,卻引來了突厥的不滿。唐、蕃盟誓那年的十二月,突厥兵馬就進犯了唐靈州鳴沙縣,唐軍戰敗。隨後突厥又越過原州、會州,進入隴右監牧,從那裡奪取了上萬匹牧馬。中宗意識到若不對突厥採取行動,北境的威脅不會停止。於是,他將對外防禦的重心放在了突厥上。

唐與突厥關係的惡化更增進了唐對吐蕃的友好。中宗斷絕了與突厥的聯姻,轉身便答應了吐蕃使者的請婚,他以所養雍王守禮之女為金城公主,許嫁給吐蕃贊普。景龍四年,公主出發前往吐蕃,中宗親自送公主至遠離京城四十公里外的始平縣,由此可見他是非常重視這段聯姻的。

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唐朝公主入藏

穩定的局勢沒有持續多久,該年六月壬午,中宗崩逝,唐廷又進入了較長時期的混亂,程度遠甚於中宗即位之初的局面,這就決定了睿宗統治時期的複雜局勢。

(二)睿宗的統治埋下唐、藩爭執的隱患

中宗崩逝,韋后扶植殤帝即位,不久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又擁立睿宗即皇帝位。在對吐蕃的態度上,睿宗比中宗稍稍強硬。但他統治時期唐廷內各方勢力存在著明爭暗鬥,光是平衡內部紛爭就耗費了睿宗的大部分精力。

總體來看,睿宗時期唐朝與吐蕃的關係還是以和平為主流的,睿宗執政的時間雖然短,但是在吐蕃問題上作的一些決策對後續的唐、蕃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睿宗李旦

首先,他於景雲二年設置河西節度使,縮小了西北的軍事防禦區,為玄宗正式設立隴右節度使做好了準備;其次,睿宗在即位之初做了一件錯誤的決定,即答應楊矩的奏請,將九曲之地賜予金城公主作湯沐邑。吐蕃佔領九曲後,很快將其發展為自己的軍事基地,由此獲得了對唐朝的戰略優勢。最後,因為吐蕃對九曲的佔有與中宗時神龍盟誓規定的地界不符,在接下來的玄宗統治時期,唐與吐蕃在九曲之地的歸屬上發生矛盾,這引發了兩國在玄宗朝的長期爭端。

二、玄宗時期唐對吐蕃的戰爭進程

玄宗即位之初,唐、蕃的關係總體上較為穩定。雖然不久前在睿宗統治下,唐朝邊將曾與吐蕃發生過小的爭執,但中宗朝奠定的和睦關係仍是主流。玄宗最初也繼承了中宗朝對吐蕃的政策,並且承認中宗時期與吐蕃商定的兩國地界。但吐蕃方面卻不滿足於中宗時期劃定的地界,決定對唐朝施加武力威脅。

(一)吐蕃挑起的第一輪戰爭及唐軍的反攻

開元二年,吐蕃重新劃分地界的要求被玄宗拒絕後,吐蕃宰相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入寇唐境。此番入寇,吐蕃大軍以九曲為基地向東進發的,進入隴右諸牧監,擄掠了上萬匹牧馬後折而西返。玄宗皇帝本是一位強勢的君主,自然無法容忍吐蕃的一再挑釁,他積極備戰,甚至做出了親征的姿態。幸而薛訥、王睃等在洮水流域擊敗了撤退中的吐蕃軍隊,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戰爭。隨後,唐軍開始對吐蕃發動反攻,開啟了唐、蕃的第一輪爭戰。

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吐蕃士兵

唐對吐蕃的第一輪攻勢由郭知運主導,但戰事並不激烈。開元五年七月郭知運對吐蕃發動進攻並取得勝利,獻俘於闕下。玄宗對吐蕃俘虜說了一番話,清楚地表明瞭他對吐蕃的態度:

“是爾蕃部於我國家送款,降婚、分之疆界,我不爾詐,爾無我虞。近年爾忽從兇猾,不守誠信,犯我群牧,侵我州軍。既籍防閒,故有經略。”

玄宗皇帝對中宗時期與吐蕃聯姻和劃分疆界之事予以肯定,認為雙方應共同遵守承諾、維持既定疆界。開元以來吐蕃要求變更舊約,圖謀佔據更多領地,這被玄宗視作“不守誠信”。是吐蕃先背棄盟約對唐朝領地發動了侵略,所以唐軍的反擊完全符合道義。次年正月郭知運再次獻俘,詔書提到唐朝出兵的原因仍是‘吐蕃背盟”。

(二)唐、吐蕃的第二輪較量

唐對吐蕃的第二輪攻勢始於開元十二年,最初由王君㚟領導。自玄宗即位以來,吐蕃自恃強大,“致書用敵國禮,辭指悖慢”,以平等之國自處,對此玄宗一直心懷不滿。開元十年起,小勃律與唐朝合作,共同抗擊吐蕃,保衛著西域安全。但沒過多久,小勃律又為吐蕃所誘,不再對吐蕃出兵。自此,吐蕃便進入了唐朝在西域的勢力範圍,玄宗對吐蕃的怨怒進一步加深了。

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大勃律、小勃律位置

這時候隴右節度使王君㚟向玄宗請命討伐吐蕃,很快得到玄宗的首肯。開元十二年王君㚟破吐蕃並獻俘於朝,此後他‘恃眾每歲攻擊吐蕃”,唐軍的攻勢應當是相當頻繁的。開元十六年後河西的局勢漸趨穩定,但雙方間的戰事仍處於膠著狀態。雖然吐蕃對唐的威脅已經降低,唐軍卻無法完全制止吐蕃的不斷侵擾。直到開元十七年,才出現轉機。

三月甲寅,信安王禕率領朔方部眾,與河西、隴右的將士合力從吐蕃手中攻奪了石堡城。史稱這一戰役過後,“河隴諸軍遊奕,拓境千餘里”,玄宗皇帝龍心大悅,在石堡城置軍並在原址改置振武軍,隸屬於隴右節度。吐蕃失去石堡城這一據點後就停止了對河西諸州的寇擾,重新放低姿態向唐請和,雙方以赤嶺為界重新罷戰講和。

(三)唐對吐蕃的第三輪戰事

開元二十四年,吐蕃向西攻打勃律,勃律轉向唐朝求救。玄宗收到勃律使者告急的消息後,對吐蕃下達命令,使其罷兵,但吐蕃仍然繼續圍攻,直至攻破勃律國。吐蕃的行為被唐朝認定為“不受詔”國,玄宗被吐蕃不聽從自己命令的行為再次激怒。開元二十五年,玄宗命河西節度使崔希逸襲擊吐蕃,崔希逸只得聽旨,率軍自涼州南下至青海西,攻打吐蕃,吐蕃在戰前並不知情,唐軍大勝,斬殺了吐蕃兩千餘眾。

開元二十六年三月,吐蕃作出反攻,向河西發起進攻,被崔希逸擊退。同時,隴右節度使杜希望也前來助戰,攻下了吐蕃新城。此城乃吐蕃入寇河西的一個據點,唐軍攻拔新城是對河西安全的鞏固。這一次較量正式開啟了雙方的第三輪敵對。玄宗當即下詔,重新任命了隴右及河西、劍南的節度使,全方位征討吐蕃,唐軍四處出擊,在戰場上佔據上風。

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唐軍士兵

開元二十九年,金城公主薨逝。藉著這個機會,吐蕃再度遣使,欲向唐廷尋求和解,來緩和戰場上的不利局面,卻遭到了玄宗的斷然拒絕。於是,吐蕃再度興兵入唐,向隴右地區發起攻勢。第一次進攻受挫後,吐蕃改變了策略,它沒有直接攻向河西,而是先奪取了石堡城。拿下石堡城,吐蕃就能更容易地進入河西,同時牽制住隴右諸軍的兵力。所以,吐蕃在這一年末攻取了石堡城。

(四)唐對吐蕃的第四輪攻勢

唐軍曾費了很大周折才得到的石堡城又被吐蕃據有,玄宗皇帝再一次被激怒了。接下來,以奪回石堡城為目標,唐與吐蕃間展開了第四輪較量。唐代中期的杜佑曾評價說“自天寶之始,邊境多功”。因為玄宗對吐蕃開戰的決心極為堅定,唐朝的軍將們大多順從皇帝的心意在邊地多啟戰端。

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唐玄宗李隆基

但是,由於石堡城的戰略位置比較重要,吐蕃派大軍駐守,而唐軍將領認為至少要損失上萬兵力才能拿下,得不償失,勸玄宗等到時機成熟再做定奪,後來,王忠嗣因為攻打石堡城不利被玄宗下獄。在王忠嗣下獄的同年,哥舒翰繼王忠嗣為隴右節度使。他執掌隴右後,沒有立刻向石堡城發起襲擊,而是在周邊地區先穩固基礎。

到了天寶八載六月,哥舒翰做足了準備,開始向石堡城進擊。唐廷給予了哥舒翰足夠的支援,除了“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還“以朔方、河東群牧十萬眾委翰總統攻石堡城”,足見玄宗對石堡城的重視和攻奪該城的決心。

哥舒翰與吐蕃兵眾展開了激烈的較量,但交戰數日後,沒有克城的跡象。哥舒翰欲斬高秀巖、張守瑜二裨將,逼得二人率麾下拼死攻城,才以損失數萬士兵的代價攻下石堡城。哥舒翰攻城時主要靠的是其他地方的援軍,因而保存了實力,所以在後來攻打九曲的戰爭中隴右軍隊依然保持著很強的戰鬥力。

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唐軍攻克石堡城

後來,哥舒翰的攻勢更為猛烈,又將目標鎖定到了吐蕃入侵唐境的另一個基地——九曲。天寶十二載,哥舒翰攻拔九曲之地,並列置八支新軍以鞏固戰爭成果。至此,唐軍獲得了絕對的勝利,第四輪爭戰結束。

三、從隴右節度使的人選變動看玄宗時期唐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唐朝第一任隴右節度使為楊矩,楊矩初為左驍衛大將軍,他得以負責對吐蕃事務,緣於他在中宗景龍四年護送金城公主入吐蕃的功勞。楊矩任職沒幾年,到開元二年,吐蕃向唐朝的洮河流域及隴右諸監牧發起大規模入侵活動,吐蕃的入寇給唐朝帶來極大震動,引起了玄宗的盛怒,楊矩因此畏罪自殺。

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唐與吐蕃戰爭

楊矩死後,隴右節度使由郭知運繼任。大概看中了郭知運破突厥的戰功,玄宗將他召至隴右,率軍與薛訥、王睃共擊吐蕃。擊退吐蕃後,郭知運留任鄯州都督、隴右諸軍節度大使。

郭知運上任後對吐蕃採取了積極的軍事戰略,開元六年,郭知運率軍突襲了吐蕃在九曲的基地,俘獲吐蕃軍械及牛馬數以萬計。此役過後,唐與吐蕃暫緩了軍事衝突。玄宗選任有功之將擔任隴右節度使,成效比較顯著。

郭知運卒後,接任隴右節度使的是王君㚟,他是郭知運手下的將領。這時候唐廷並不會專門選派隴右節度使,節度使之職主要由隴右節度內部的將領升任。開元十二年,王君㚟破吐蕃,並獻俘於朝,此後,王君㚟“恃眾每歲攻擊吐蕃”,但是他的軍事行動成效不大。開元十五年,王君㚟被回紇兵襲擊並殺害。唐廷給予了他很高的榮譽,“張說為其碑文,上自書石以寵異之”,他還得到了“國命所寄”的評價,說明玄宗皇帝是非常寵信他的。

從隴右節度入手,淺談唐玄宗時期對吐蕃的戰爭政策

回紇士兵

從王君㚟任職期間的事蹟可以看到,他的功勳並不顯著,除了幾次對吐蕃偷襲成功,在正面戰場上幾乎沒有取得過實質性的勝利,那麼玄宗全力支持王君㚟應該不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結合當時的環境看,玄宗打算對吐蕃動武的時候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對,以宰相張說為代表,他們認為自玄宗當政以來唐與吐蕃交戰已十年有餘,雙方“勝負略相當”,唐朝並沒有從戰爭中得到任何好處,反倒使甘、涼、河、鄯諸州百姓負擔過重,因此希望息戰寧人。

玄宗在朝中得不到支持,便將目光投向了邊將,而王君㚟在這個時候提議對吐蕃深入討擊,恰好為玄宗提供了對吐蕃用兵的理由,他受寵信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小結

有唐一代,吐蕃的影響伴隨著唐王朝發展的始終,在唐朝對外關係中佔據著核心的位置。玄宗統治期間,唐與吐蕃在隴右的戰爭開始頻繁起來,隴右節度也是玄宗即位後正式設立的。自開元二年起,吐蕃為了九曲的所屬權與唐朝發生爭執,交涉未果後,吐蕃向唐朝的洮河流域發動了大規模入侵。此後,終玄宗一朝,唐與吐蕃的戰爭逐步升級,隴右節度也在戰爭中得到不斷髮展。

參考文獻

《中國西域經營史研究》,作者:伊瀨仙太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