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火器不如明朝?真相解析,其實一直在提高,最後是倒退

火器總體水平(製造水平、開發能力、戰術部署),自明嘉靖十年以後到清康熙年間,一直在提高;雍正後到洋務運動前,一直在倒退。清前期原封不動的繼承了大多數的明代火器,並有所開創,比如南懷仁監製的野戰炮,戴梓的28聯裝火銃等。

說倒退,不如說是清代對於自身的一種倒退。硬是比較,當然還有洋務運動後,江南機器局仿造的克虜伯炮去比明朝仿造的弗郎機炮。所以討論的是在受外部(西方)力量影響前的清代火器發展趨勢。

重型身管武器,清朝製造技術上不輸於明朝。鴉片戰爭前夕的鐵模鑄炮技術算是達到了我國鑄造炮的巔峰。但一味加大尺寸(火力)的結果是機動性極其低下,無法調整俯仰角。

清朝火器不如明朝?真相解析,其實一直在提高,最後是倒退

火器戰術、戰法、兵種部署在清朝全面倒退,火器質量管理有所倒退。明代和清代早期火器注重冷熱兵器結合,輕重火器搭配得當。乾隆年間的大小戰爭,由於對方並未在野戰中大規模使用火器,野戰身管武器地位開始降低,到鴉片戰爭時期,主要戰術為倚靠重型岸防炮進行防禦,不如騎兵不足倚靠火器進行野戰的明代。至於質量管理,瀋陽故宮的鐵炮(道光年制),同款火炮的口徑甚至都不統一,裡面坑坑窪窪的沙眼更是感人。

輕型身管武器、火箭武器、爆破武器全面倒退。輕型身管火器製造技術:明代三眼銃呈六邊形,表面光滑,明顯是鑄造後,再經過鍛造成型過的。鍛造能夠改善金屬熔鑄過程中結構強度的各向異性,消除內部沙眼,在槍炮上就是避免炸膛

清朝火器不如明朝?真相解析,其實一直在提高,最後是倒退

至於流傳出來清朝火器不如明朝,最早的版本是說八國聯軍時期英軍在天津發現一批先進大炮火器,但一次都沒用過。另一種說法是在頤和園發現當年馬噶爾呢進貢的大炮,還能用。

至於清代火器。明朝遼東巡撫黎玉田痛陳:“酋以大炮百位排設而擊,即鐵壁銅牆亦恐難保……以物力言,酋鑄百炮而有餘,我鑄十炮而無力,……奴之勢力往昔不當我中國一大縣,每臨陣猶勢相均力相敵也,迄於今而鑄炮造藥十倍於我之神器也”。

清朝火器不如明朝?真相解析,其實一直在提高,最後是倒退

明代火器,其實大多為山寨而且質量低劣,品種繁雜。戚繼光的評價“……以上之外,有火磚,一窩鋒,地雷,千里炮,神槍等,百十名色,皆不切於守戰,故不備,今皆一切禁之。以節靡費,惟有子母炮,尚屬可用,未當終棄,亦一奇品也。“

至於清代火器比例可以看看清軍的火器配備,雍正五年至十年(1727~1732),先後規定綠營的火器配備,鳥槍兵一般佔40~50%,加上約佔10%的炮兵,火器手約佔60%左右。雍正帝還特地下詔提醒八旗兵”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