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意志与河朔故事,浅析割据藩镇的继承人问题

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紧接着朝廷便要应对仆固怀恩叛乱,以及这场叛乱附带的吐蕃和回纥的入侵,河北问题就暂时先搁置下来。等到内忧外患已平,朝廷再回过头来想要解决藩镇问题,已经非常的棘手了。

唐廷意志与河朔故事,浅析割据藩镇的继承人问题

唐廷的意志是要国家重归一统,将河朔三镇重新纳入帝国秩序;河朔三镇的诉求是,守着节度使的职位,称霸一方,世世代代传下去。唐廷意志的核心是统一,河朔故事的核心是世袭。

初,宝臣与李正己,田承嗣,梁崇义相结,期以土地传与子孙。故承嗣之死,宝臣力为之请于朝,使以节授田悦,代宗从之。悦初袭位,事朝廷礼甚恭。---《资治通鉴》

再强横的节度使,也有老去死去的那一天,为了能够将土地传给子孙,他们互相勾结起来,相互举荐,抱团取暖。在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去世以后,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等便强烈举荐田承嗣的侄子田悦承袭爵位,朝廷竟然同意了奏请。

唐廷意志与河朔故事,浅析割据藩镇的继承人问题

田悦的运气是非常好的, 他之所以能够顺利袭位,一方面是其他藩镇的力保,另一方面是遇到了老好人唐代宗。唐代宗对回纥以及叛军等,向来主张怀柔政策。但德宗却不一样,德宗即位以后,想要一改前朝的政策,怀柔吐蕃,驱逐回纥,并且想要革除旧弊,彻底消灭河朔三镇,使大唐重归一统。

德宗皇帝即位的第二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相继病逝。吐蕃和回纥在北庭展开拉锯,争夺利益,大唐的外部压力骤减,这给朝廷削藩带来机会。李宝臣之子李惟岳,先是秘不发丧,以李宝臣的名义上表,要求朝廷同意李惟岳承袭成德节度使,被德宗果断拒绝。德宗派人去成德探望李宝臣的病情,李惟岳知道事情会败露,于是大力拉拢贿赂来使,来使不为所动,回到朝廷以后,向皇帝如实禀报了成德的情况,李惟岳这时候才发丧,并自命为成德留后,又向朝廷上表一份成德军将佐的联名奏疏,希望朝廷正式任命他为成德节度使,被德宗再次拒绝。

唐廷意志与河朔故事,浅析割据藩镇的继承人问题

这时候,有人向德宗谏言,说李惟岳已经实际上掌控了成德,如果朝廷一直不同意他出任成德节度使,恐怕会引起叛乱,德宗给出的拒绝理由也很充分:

贼本无资以为乱,皆藉我土地,假我位号,以聚其众耳。他日因其所欲而命之多矣,而乱日益滋。是爵命不足以已乱而适足以长乱也,然则惟岳必为乱,命与不命等耳。---《资治通鉴》

德宗想的比较长远,如果同意了惟岳的诉求,那么其他藩镇就会争相效仿,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你满足了他这个诉求,他还会有更多的诉求,到时候一发不可收拾。这件事本来和淄青、魏博两镇无关,但正如前面所说,三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表奏无效以后,他们便私下勾结,准备起兵对朝廷发难。

唐廷意志与河朔故事,浅析割据藩镇的继承人问题

朝廷对这场叛乱是有所准备,德宗皇帝快速做出反应,调神策军和昭义军前去平叛。德宗又利用藩镇间的矛盾,下诏给朱滔让他参与行动。朱滔接到诏书,跟打了鸡血似的奔赴前线,帮助朝廷平叛。由于准备充分,再加上幽州的帮忙,战争的天平很快就偏向了朝廷。李惟岳退守恒州,并命王武俊为先锋,攻取赵州。王武俊被惟岳左右构陷,遭到猜忌,李惟岳犯了大忌,既猜忌王武俊,又委任给他先锋的要职。

王武俊和手下人商量,说咱们如果打败朱滔,那么必然军心大振,回去后不免遭遇兔死狗烹的下场,所以我们攻打朱滔不能太卖力气,可以的话我们还是逃走吧。手下常宁建议道,惟岳暗弱且反复无常,任人唯亲,我们迟早为其所害。不如攻下恒州,投降朝廷,这样可以立下大功,转祸为福,如果事情办不成,再逃也不迟。王武俊深以为然,于是定下计谋,派人给城中自己的儿子通风报信,准备起事。

唐廷意志与河朔故事,浅析割据藩镇的继承人问题

一切安排妥当,王武俊带人返回恒州,与其子士真里应外合,攻下了恒州,杀掉了李惟岳。此时另外两镇,魏博田悦被困,淄青李纳更遭,几乎成了瓮中之鳖,这场叛乱基本上算是结束了,但偏偏又在这个时候出了岔子。

朱滔,王武俊不服朝廷的封赏,朱滔想要得到赵州,定州两地,被德宗拒绝,于是他就赖在那里不走了。王武俊本来想得个节度使,朝廷却将节度使给了张孝忠。王武俊素来看不起孝忠,而且认为自己手刃李惟岳,功劳大过孝忠,应该自己出任节度使。由于两人对自己的封赏不满意,而且田悦又派人游说,于是俩人一合计,决定救田悦,和他一起跟朝廷对着干。

唐廷意志与河朔故事,浅析割据藩镇的继承人问题

朝廷没有力量再来一次平叛了,因为国库实在没钱了。德宗即位之初,就帮代宗还了一大笔欠回纥的马绢钱,所剩不多,平乱又花去一大笔。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卢杞给皇帝出主意,向商人借钱。说是借,其实跟抢差不多,搞的京城百业萧条,商户们都不敢开门营业,所筹措的资金依旧是杯水车薪。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四人相继称王,结盟对抗朝廷。此时的朝廷已经不堪重负,经过苦战,没平定叛乱不说,还引起后院起火,泾师哗变,德宗皇帝仓皇逃至奉天(这个奉天是古地名,还在陕西境内)避难。

唐廷意志与河朔故事,浅析割据藩镇的继承人问题

德宗受此大难以后,性情大变,到了晚年,对藩镇割据一再姑息。唐廷意志没有得到伸张,河朔故事得到延续,即使到了宪宗元和中兴的全盛时期,朝廷也不敢完全废止河朔故事。河朔三镇在继承人问题上取得了胜利,也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为了防范割据藩镇,朝廷不得不在其周边设立新的藩镇,新的藩镇又受到割据藩镇的影响,与朝廷离心离德,成为新的割据藩镇,就这样,一层一层的,割据藩镇不断向帝国腹地渗透,最终要了帝国的命。


《资治通鉴》

《长安与河北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