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为何李安用一个90年代的故事剧本做电影呢?

《双子杀手》上映后,大部分的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看法,就是故事剧本烂没有新意。这让《双子杀手》成为了李安导演执导的电影中,少数的评分偏低的电影之一。

而其实大家认为故事没有新意也是很正常。因为这部电影的剧本,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做好了,是达伦·莱姆克所创作的。而且还打算在2002年暑期档上映,但由于当时的电影技术的限制,所以剧本就被搁置。

《双子杀手》:为何李安用一个90年代的故事剧本做电影呢?

李安电影的突破

为何当初大家对《双子杀手》抱有很大期待,这都是因为李安执导的电影都有很大的突破。首先在家庭三部曲《喜宴》,《推手》和《饮食男女》中,分别用太极拳、烹饪、婚宴三种中国传统文化,来讲述中西方家庭伦理观的冲突。然后在《断背山》中,采用了当时少有独特的爱情题材,李安也凭借《断背山》拿到了人生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双子杀手》:为何李安用一个90年代的故事剧本做电影呢?

李安为何能够接受西方电影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把电影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呢?因为李安在小学时,曾接受美式开放教育;在高中时,也经常看美国八大电影公司的电影;而到大学,他在美国取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所以李安从小就接受不少的美式开放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一定了解,使他拥有独特思维和电影技巧,让他的伦理、武侠和科幻等电影都能让外界给出很高的评价。

观影体验,远不止讲故事而已

李安说过:“去电影院看电影故事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否则和在电脑上看网剧有什么区别。” 这些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李安就通过新技术,重新发现新的电影美学和讲故事的方式

在2012年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2016年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可以看出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除了有好的故事外,李安让我们体验到3D效果给电影带来震撼感。

《双子杀手》:为何李安用一个90年代的故事剧本做电影呢?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也是除了有好的故事外,李安带了首次采用以120帧/4K/3D规格的电影,直到现在全世界也只有李安的两部电影有120帧规格

“去电影院看电影故事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其实,在电影院看那些故事性较为复杂的电影,很多人根本反应不过来。例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会有多少人能在电影院就能明白各种隐喻?甚至如果采访派那个的记者,不说出那个人物和动物对应关系,也会有好些人根本看不出来。也许,李安让我们在电影院感受到3D奇幻画面带来的震撼与冲击,才是电影最初存在的意义。

所以,李安为了让我们体验到120帧/4K/3D规格的电影带来的观影体验,他再次用这样的规格制作了《双子杀手》,甚至这次用“数字造人”这项技术增加带来的观影体验。

120帧+4K+3D+“数字造人”,到底是什么体验?

首先我们了解120帧、4K、3D、“数字造人”到底是什么?3D电影,这个很多人都知道,就是立体电影,带上眼镜后能够看到立体的电影画面。4K,就是4K分辨率,以前那些彩色屏的诺基亚就是比较低分辨率,现在的智能手机就是比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分辨率越高的屏幕,画面就越清晰细腻。在高分辨率的屏幕上,你甚至可以看到明星的毛孔。

120帧,值得是视频帧数。要知道视频都是多个静止的画面组成的,而帧数就是视频每秒钟包括的画面数量。

《双子杀手》:为何李安用一个90年代的故事剧本做电影呢?

图片组成动画

传统的电影一般只有24帧,现在也有60帧的电影,而120帧的电影只有李安在做。帧数越高的视频,画面越流畅越清晰。所以很多电脑游戏玩家都喜欢追求高帧率,但至于为什么电影24帧很流畅,但是游戏24帧却感受很卡,像看图片一样,这就因为两者图像生成原理不同。

《双子杀手》:为何李安用一个90年代的故事剧本做电影呢?

不同帧率的比较

“数字造人”,在《双子杀手》中两个50岁和23岁的特工,其实都是威尔·史密斯饰演。两人同时在一个画面,是利用数字合成和动作捕捉做出来的。在杨洋饰演的《全职高手》,里面的动画就是通过动作捕捉做出来的,电脑动作捕捉真人的动作,所以动画和真人一样自然。在《速度与激情7》中,也通过动作捕捉和数字合成,可以看到那个“起死回生”的保罗·沃克。

《双子杀手》:为何李安用一个90年代的故事剧本做电影呢?

在“数字造人”中,人脸就是特效中最复杂的工作。加上高帧率与3D结合,让难度变得最大,李安承认自己把“90%的精力”都花在技术问题上了。所以,李安说他想发展数字时代新的美学、新的美感,就最高的技术把《双子杀手》做出来了。

为什么要用《双子杀手》来呈现这样的技术?

当初,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时,全国只有2个120帧技术规格的银幕。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我们也很难看到3D和120帧带来的冲击,毕竟很多画面都很平静。

但《双子杀手》就不一样,电影中一人饰演两人就可以体现“数字造人”带来的效果,而3D 、4K和高帧数,就通过电影中高速动作戏,打斗戏、机枪扫射戏,来更多突显这些技术带来的效果。

《双子杀手》:为何李安用一个90年代的故事剧本做电影呢?

对比上一部电影,《双子杀手》就可以突出这些技术带来的观感。如果非要说电影故事一般,只能说是为了技术带来观影体验,从而牺牲了电影中某些部分。毕竟,电影是视觉的艺术,和小说不一样,小说才要强调故事性,而电影有权利决定自己追求什么。

尽管如此,新东西还是会有人不理解和质疑,有人表示“电影做出来是给观众看的,好看不好看就是最直接的感受”。

也许我们不该用传统标准去看待新技术,传统标准对我们已经根深蒂固,新技术还无法形成新的审美标准。电影诞生之初也如此,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如此,从2D规格到3D规格如此,现在从24帧到120帧依然如此,它们总会经历一个过程。

李安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如果可以继续推动电影制作技术的极限,他愿意接受批评。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拿了两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满身荣誉的李安,完全可以拍像以前那样的电影。但他选择做先行者,独自前行,推动电影世界的发展。

也许,我们都应该庆幸我们在这个时代,能够拥有李安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